一种码头棱体强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9786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30 11:03
一种码头棱体强夯的方法,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陆上强夯和水下强夯,陆上强夯包括通过夯锤对棱体进行冲击,水下强夯包括水下棱体分层重锤夯实,所述棱体分层厚度为2.5m-5m,陆上强夯深度为8m,陆上8m以下深度范围采用水下分层重锤夯实,该棱体分层厚度为2.5m-5m;采用该技术方案棱体强夯处理沉箱背后棱体通过夯锤的冲击能作用,压缩土体,减少棱体回填料的孔隙率,达到密实的作用,从而减小轨道梁及面层的沉降量,解决重力式码头沉箱前后沿差异沉降的质量问题,操作方便,程序简单,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陆上强夯和水下强夯,陆上强夯包括通过夯锤对棱体进行冲击,水下强夯包括水下棱体分层重锤夯实,所述棱体分层厚度为2.5m-5m,陆上强夯深度为8m,陆上8m以下深度范围采用水下分层重锤夯实,该棱体分层厚度为2.5m-5m;采用该技术方案棱体强夯处理沉箱背后棱体通过夯锤的冲击能作用,压缩土体,减少棱体回填料的孔隙率,达到密实的作用,从而减小轨道梁及面层的沉降量,解决重力式码头沉箱前后沿差异沉降的质量问题,操作方便,程序简单,节约成本。【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夯实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差异沉降是长期以来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前轨道 梁作用在沉箱上,沉箱及箱内填料自重对地基产生压缩变形,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 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由于回填料距离沉箱较近,一般不采取地基 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使用期沉降量很大,维修起来很麻烦,即使采取灌注桩基础, 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棱体,棱体料一般均采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块石或山皮石等,给灌注桩 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 ,其特征在于:包括陆上强夯和水下强夯,陆上强夯包括 通过夯锤对棱体进行冲击,水下强夯包括水下棱体分层重锤夯实。 进一步地,所述棱体分层厚度为2. 5m_5m。 进一步地,所述陆上强夯深度为6m-10m。 进一步地,所述陆上强夯深度为8m。 进一步地,所述陆上8m以下深度范围采用水下分层重锤夯实。 进一步地,所述棱体分层厚度为2. 5m-5m。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1、棱体密实后形成扩大基础,减少前后轨的差异沉降; 2、解决码头面层沉降问题; 3、操作方便,程序简单; 4、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 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 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包括陆上强夯和水下强夯,陆上强夯包括通过夯锤对 棱体进行冲击,水下强夯包括水下棱体分层重锤夯实。 实施例2 ,包括陆上强夯和水下强夯,陆上强夯包括通过夯锤对 棱体进行冲击,水下强夯包括水下棱体分层重锤夯实,所述棱体分层厚度为2. 5m-5m,陆上【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包括陆上强夯和水下强夯,陆上强夯包括 通过夯锤对棱体进行冲击,水下强夯包括水下棱体分层重锤夯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体分层厚度 为 2. 5m_5m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强夯深度 为 6m_10m。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强夯深度 为8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8m以下深 度范围采用水下分层重锤夯实。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体分层厚度 为 2. 5m_5m〇【文档编号】E02B3/06GK104120680SQ201410354585【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专利技术者】朱颖波, 贾建广, 丁志军, 王中, 宋宏伟, 潘利民 申请人: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码头棱体强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陆上强夯和水下强夯,陆上强夯包括通过夯锤对棱体进行冲击,水下强夯包括水下棱体分层重锤夯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颖波贾建广丁志军王中宋宏伟潘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