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9373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回流装置、喂料口、釜体及温控夹套,回流装置、喂料口开设于釜体上,回流装置与釜体内的腔体互通,温控夹套包夹于釜体的外表面,搅拌装置设置于釜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具有通用性,强化了这种特殊固液体系的混匀效果,并解决了因为聚氨酯泡沫质轻浮在液面引起反应不充分问题,保证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回流装置、喂料口、釜体及温控夹套,回流装置、喂料口开设于釜体上,回流装置与釜体内的腔体互通,温控夹套包夹于釜体的外表面,搅拌装置设置于釜体内。本技术对于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具有通用性,强化了这种特殊固液体系的混匀效果,并解决了因为聚氨酯泡沫质轻浮在液面引起反应不充分问题,保证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 装直。 一种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沬的反应釜装置
技术介绍
聚氨酯泡沫的回收利用技术主要有3种方式:物理法、化学法、能源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填埋、化学粘合。这方面已有许多报道和实用技术,回收的TO 所得的制品性能较差,只适用于低档制品,主要适用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 能源法是通过将废料焚烧来回收热量,这种方式会造成二次污染,基本不再使用。 化学法回收法研究的最多,主要包括:醇解法、水解法、氨解法、胺解法、磷解法、酸 解法、碱解法和酶解法等。水解法、一元醇解法、氨解法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因而对反应条 件和设备要求很高,且分解产物的组成复杂,提纯技术难度很大,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 推广;碱解法反应是在高温强碱条件下进行,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高,实现工业化较为 困难;磷降解法得到的产物有较多的磷,可以用作填料增加产品的阻燃性能,磷降解产物作 为填料制备硬泡聚氨酯密度较高,机械性能较好,但磷降解产物主要用做填料,产物使用量 也很有限,限制了磷降解法的推广应用;酸解法和酶解法还没有应用实例,还处在初始的研 究阶段;醇解法是目前化学回收聚氨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醇解是最适于硬质聚氨酯泡沫 回收的一种化学方法。其降解产物可直接用作生产聚氨酯的原料。 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确实行之有效,但是其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的技术难点 有以下几个:1、聚氨酯泡沫因为质轻体积大易漂浮在分解液之上,导致泡沫和醇解液的不 充分接触,一方面漂浮在醇解液之上的聚氨酯泡沫因为无法接触醇解液而直接碳化,影响 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影响聚氨酯泡沫在釜中的单次投料重量,泡沫浮在液 体表面不下沉就限制了泡沫的继续喂入。这将会导致回收成本增加。2、粉粹成块状的聚氨 酯泡沫碎块在醇解液中挤压在一起,采用单纯的桨片状搅拌头无法起到充分搅拌的效果, 甚至搅拌桨会因阻力太大停止搅拌。 目前,关于化学法回收聚氨酯泡沫的专利已有报道,201010597875. 6专利技术专 利提供了一种利用聚氨酯废料生产多元醇的方法,但是未涉及其反应釜内具体装置; 201110251207. 2专利技术专利利用微波解聚废旧聚氨酯再生多元醇的方法,谈到微波均匀加热 的优势但也未涉及其反应釜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提供一种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装置, 适应和满足这种特殊固液反应工艺的要求。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应固液反应用反应釜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回流装置、喂料口、 釜体及温控夹套,回流装置、喂料口开设于釜体上,回流装置与釜体内的腔体互通,温控夹 套包夹于釜体的外表面,搅拌装置设置于釜体内。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反应釜装置,釜体顶部设置有动力装置、喂料口 和回流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减速箱连接搅拌装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搅拌装置是搅拌器,包括搅拌头和轴,减速箱上 连接有转速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轴和搅拌头、搅拌头包括双叶推 进式搅拌桨和对称中空螺带,双叶推进式搅拌桨的两片桨叶相对于轴旋转对称设置,对称 中空螺带通过桨叶与轴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对称中空螺带相对于轴旋转对称设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对称中空螺带呈自上而下径向逐级变小的结 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螺带与轴的间距呈自上而下径向逐级递减的结 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搅拌轴可以根据釜体的大小,调整螺带的长度、 螺带与轴的间距及搅拌桨的个数。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搅拌桨为3-8个。 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搅拌装置由轴、双叶推进式搅拌桨和对称中空螺带组成。轴上端设计了双叶推进 式搅拌桨,桨两端下方连接对称中空螺带,螺带与轴的间距自上而下变小,螺带和轴间空隙 连接双叶推进式搅拌桨。根据釜的大小,可以调整螺带的长度、螺带与轴的间距及搅拌桨的 个数。 工作时最上方的双叶推进式搅拌桨旋转,将浮在表面的泡沫下压后通过对称中空 螺带导流向下,同时螺带和轴间的双叶推进式搅拌桨将固液体系循环剪切,并起到再次下 压的作用。这样固液体系可呈现轴向及径向的流动。搅拌桨一方面起到搅拌的作用,另一 方面保证轴在工作时的牢固稳定性。对称中空螺带主要作用是将导致搅拌阻力增大的固液 体系导流向下,釜中醇解液的上层固含量高,下层固含量低,因此螺带与轴的间距自上而下 变小。 轴旋转带动双叶推进式搅拌桨和对称中空螺带旋转,将聚氨酯泡沫带入醇解液中 循环剪切,加之向下导流,使得固液充分快速搅拌,保证釜内聚氨酯泡沫快速浸润到醇解液 中,增加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进程,减少聚氨酯泡沫的碳化,保证回收液产品的质量。 本专利技术对于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具有通用性,强化了这种特殊固液体系 的混匀效果,并解决了因为聚氨酯泡沫质轻浮在液面引起反应不充分问题,保证了生产的 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1是回流装置,2是电动机,3是减速箱,4是揽祥装置,5是喂料口,6是爸:体,7是温 控夹套; 图2是反应釜中的搅拌头的结构示意图; 8是轴;9是双叶推进式搅拌桨;10是对称中空螺带,11是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反应釜容量为1吨,釜体6顶部设置有动力装置、喂料口 5、回流装置1。动力装置 包括电动机2,电动机2通过减速箱3连接搅拌装置4,所述的搅拌装置4是搅拌器,包括搅 拌头和轴8,减速箱3上连接有转速传感器。减速箱3与搅拌器的连接处设置有石墨密封 圈。搅拌器的搅拌头设置有三个等间距等大的双叶推进桨,所述的双叶推进桨由两片桨叶 11组成,所述的两片桨叶11相对于轴8旋转对称设置,第一个双叶推进式搅拌桨9上相对 于轴8的端部连有对称中空螺带10,对称中空螺带10与轴8间距自上而下逐步减小,并与 第二个双叶推进式搅拌桨9相连,对称中空螺带10的尾部与第三个双叶推进式搅拌桨9上 部相连。喂料口5和回流装置1设置于釜顶的动力装置的两边。回流装置1的釜体6周围 安装温控夹套7,中间加导热油,导热油温度区间0-300°C。 将200kg醇解剂加入到反应釜,打开冷却回流装置1,加热升温至200±5°C。启动 搅拌,添加催化剂、受阻酚抗氧剂。再加入25kg聚氨酯泡沫碎块,隔20min后再加入25kg, 共加入8次。整个过程共加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醇解回收聚氨酯泡沫的反应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搅拌装置(4)、回流装置(1)、喂料口(5)、釜体(6)及温控夹套(7),所述的回流装置(1)、喂料口(5)开设于釜体(6)上,所述的回流装置(1)与釜体(6)内的腔体互通,所述的温控夹套(7)包夹于釜体(6)的外表面,所述的搅拌装置(4)设置于釜体(6)内,所述的搅拌装置(4)包括轴(8)和搅拌头、所述的搅拌头包括双叶推进式搅拌桨(9)和对称中空螺带(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娣傅华康陈荣枝方腾飞蒋义钐蒋子江马国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