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464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打捆机,该打捆机由物料切割输送系统、谷物脱粒清选系统、秸秆输送装置、往复式压缩装置、秸秆打捆系统、辅助执行附件组成;物料切割输送系统、谷物脱粒清选系统、秸秆输送装置、秸秆压缩打捆系统依次首尾连接。茎秆由物料切割装置切割喂入,由物料输送装置将作物输送到谷物脱粒装置,经谷物脱粒装置脱粒分离后的秸秆由秸秆输送装置输送,并由往复式压缩装置、秸秆打捆系统进行压缩打捆,脱粒分离后的籽粒由风筛式清选装置进行清选,并将清洁籽粒输送到粮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水稻小麦的收获和秸秆压缩打捆要求,并解决联合收获打捆过程中出现的布置空间不足,秸秆喂入时易堵塞等问题,具有工作效率高、作业流程简单、省时省工的优越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打捆机,该打捆机由物料切割输送系统、谷物脱粒清选系统、秸秆输送装置、往复式压缩装置、秸秆打捆系统、辅助执行附件组成;物料切割输送系统、谷物脱粒清选系统、秸秆输送装置、秸秆压缩打捆系统依次首尾连接。茎秆由物料切割装置切割喂入,由物料输送装置将作物输送到谷物脱粒装置,经谷物脱粒装置脱粒分离后的秸秆由秸秆输送装置输送,并由往复式压缩装置、秸秆打捆系统进行压缩打捆,脱粒分离后的籽粒由风筛式清选装置进行清选,并将清洁籽粒输送到粮箱。本技术能实现水稻小麦的收获和秸秆压缩打捆要求,并解决联合收获打捆过程中出现的布置空间不足,秸秆喂入时易堵塞等问题,具有工作效率高、作业流程简单、省时省工的优越性。【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加工制造
,具体的讲是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 打捆一体机,可广泛应用于水稻和小麦的高性能收获和秸杆压缩打捆成型联合作业。 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打捆机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水稻、小麦后的茎杆大多采用粉碎还田的形式,秸 杆在田间不易腐烂,因此农户常将其焚烧,造成空气污染。为此,国内出现稻麦捡拾压缩打 捆机械,捡拾打捆机将脱粒分离后的稻麦秸杆进行压缩打捆,便于农民将压缩打捆后的稻 麦秸杆卖给发电厂以减少田间秸杆对下季作物耕种的影响,同时可以为电厂提供燃料缓解 我国能源危机。 中国专利200820041057. 5公开了一种联合收获打捆机的强行排切草装置,针对 打捆机械的进草困难的难题,在联合收割机出草口与打捆机进草口之间设计了一个强行排 切草装置。中国专利201210131720. 2公开的收获打捆用间歇喂料装置,针对打捆机喂入物 料存在的难题设计了一种采用间歇式喂入方式进行打捆的装置。中国专利201010513772. 2 公开的一种稻麦收获秸杆打捆机,设计了一种将清选筛分离后的粮食糠皮连同秸杆压缩打 捆的装置。但以上打捆机械均是采用独立作业的方式,独立的对田间的稻草进行捡拾和打 捆,其效率低、成本高、作业工序繁琐。中国专利201020553144. 7公开了一种稻麦秸杆联合 收获打捆成套设备,将打捆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机架与收割机的底盘铰接相连,打捆机 挂接在联合收割机出草口的下部,经脱粒滚筒脱粒后的茎杆直接排到打捆机的进草口,实 现了稻麦收获和秸杆打捆一体化作业;但该类机型造成打捆机整体离地高度较低,机组布 直空间小,結杆喂入时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稻麦联合收割机在收获过程中的茎杆 切割、输送、脱粒、清选、秸杆压缩打捆的一体化作业难点,解决因将打捆机械挂接在联合收 割机上导致的打捆机布置空间不足,离地高度较低,秸杆喂入时易堵塞等问题,提供一种能 实现稻麦联合收获打捆一体作业机型,通过对联合收割机上的物料切割输送系统、籽粒脱 粒清选系统、秸杆压缩打捆系统、动力系统、辅助执行附件进出合理布置,实现水稻小麦的 收获和秸杆压缩打捆要求,具有工作效率高、作业流程简单、省时省工、故障率低,安全可靠 的优越性。 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打捆机,包括物料切割 输送系统、谷物脱粒清选系统、秸杆输送装置、秸杆压缩打捆系统、辅助执行附件。 物料切割输送系统包括物料切割装置和物料输送装置,物料切割装置尾部与物料 输送装置喂入口相连;谷物脱粒清选系统包括谷物脱粒装置和风筛式清选装置;秸杆输送 装置包括物料预压机构、填料保持机构,物料预压机构位于谷物脱粒装置与填料保持机构 之间,填料保持机构位于物料预压机构与往复式压缩装置之间;秸杆压缩打捆系统包括往 复式压缩装置、秸杆打捆装置、方形草捆出口机构,往复式压缩装置位于秸杆打捆装置上侧 入草口,方形草捆出口机构位于秸杆打捆装置下侧出草口;辅助执行附件包括粮箱、驾驶 室,驾驶室位于物料输送装置右上侧;粮箱位于驾驶室后侧。 物料切割输送系统、谷物脱粒清选系统位于整机左前侧,秸杆输送装置位于谷物 脱粒清选系统下后方,往复式压缩装置、秸杆打捆装置入草口位于秸杆输送装置上后方,方 形草捆出口机构位于秸杆打捆装置下后方,粮箱位于整机右前侧、驾驶室后侧。 秸杆输送装置包括物料预压机构、填料保持机构,所述的物料预压机构一端位于 谷物脱粒装置出草口处、并位于秸杆输送机构中部,所述的填料保持机构位于秸杆输送装 置后部,在所述的物料预压机构后方。 物料预压机构包括填料机构、填料驱动部件和预压填料室。填料机构与填料驱动 部件相连接,位于预压填料室上方。填料机构包括填料臂和填料叉,填料臂的一端与填料驱 动部件中的大驱动轮上曲柄铰链连接,填料叉一端与填料臂末端铰链连接,中部与填料驱 动部件小驱动轮上曲柄铰链连接。预压填料室包括多个上弧板和多个下弧板、上弧板通轴 和弧板架,上弧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的弧板架上,多个上弧板的下端通过上弧板通轴连接, 多个下弧板对应设置在多个上弧板的正下方,多个下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弧板架 上。填料驱动部件包括大小两个驱动轮,两驱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填料保持机构包括填料保持指、填料保持臂和填料保持驱动凸轮、连接板,连接板 通轴,螺栓,填料保持指安装在多个下弧板的下方,顶端穿插设置于多个下弧板之间,底端 通过螺栓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与填料保持臂通过连杆连接,填料保持臂一端贴合于填料 保持驱动凸轮外轮廓,中间通过通轴固定与机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联合收割机、输送系统、压缩打捆装置的合理布置,使得整机的结构设计 紧凑。 2、本技术采用秸杆由下方喂入打捆机方式对秸杆进行压缩打捆,有效解决了 联合收获打捆过程中出现的布置空间不足,秸杆喂入时易堵塞等问题。 3、通过可靠性计算后对稻麦复式作业机的动力系统进重新设计,将发动机采用传 动链、传动带、传动轴等方式分别将动力传递给物料切割输送系统、籽粒脱粒清选系统、秸 杆压缩打捆系统、动力系统、辅助执行附件;大大提高了复式作业机的可靠性,降低了在田 间作业时传动部件的故障率。 4、本技术实现稻麦收获和秸杆打捆一体化复式作业,减少了作业工序,降低 了秸杆收集成本,减少人力投入和能源消耗;通过压缩打捆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秸杆燃烧原 料,为畜牧养殖业提供食料原料;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了作业时 间,对抢农时极为有利,不影响后续农业生产;农民利用机械将秸杆及时压缩打捆出售增加 收入和抢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打捆机主视图 图2是一种稻麦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俯视图 图3是秸杆输送压缩装置的相对位置主视图 图4是物料预压机构及填料保持机构相对位置主视图 图5是物料预压机构运动轨迹图 图中,1.物料切割输送系统,101.物料切割装置,102.物料输送装置,2.谷物脱粒 清选系统,201.谷物脱粒装置,202.风筛式清选装置,3.秸杆输送装置,301.物料预压机 构,3011.填料机构,3012.填料驱动部件,3013.预压填料室,30111.填料臂,30112.填料 叉,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喂入式联合收获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物料切割输送系统(1)、谷物脱粒清选系统(2)、秸秆输送装置(3)、秸秆压缩打捆系统、辅助执行附件;所述物料切割输送系统(1)包括物料切割装置(101)和物料输送装置(102),所述物料切割装置(101)尾部与物料输送装置(102)喂入口相连;所述谷物脱粒清选系统(2)包括谷物脱粒装置(201)和风筛式清选装置(202);所述秸秆输送装置(3)包括物料预压机构(301)、填料保持机构(302),所述的物料预压机构(301)位于谷物脱粒装置(201)出草口后方、并位于秸秆输送装置(3)中间;所述的填料保持机构(302)位于秸秆输送装置3后部,在所述的物料预压机构(301)后方;所述秸秆压缩打捆系统包括往复式压缩装置(4)、秸秆打捆装置(5)、方形草捆出口机构(6),所述往复式压缩装置(4)位于秸秆打捆装置(5)上侧入草口,所述方形草捆出口机构(6)位于秸秆打捆装置(5)下侧出草口;所述辅助执行附件包括粮箱(7)、驾驶室(8),所述驾驶室(7)位于物料输送装置(102)右上侧;所述粮箱(7)依次位于驾驶室(8)后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章李耀明唐忠李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