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压实打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8278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压实打捆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与机架的下底板形成秸秆输送通道,在机架的两侧各设置一摆臂,摆臂的一端连接具有同轴线的驱动轴,摆臂的另一端铰接有拨进轮轴,拨进轮轴上设置拨齿,拨齿向下伸入至与弧形挡板相对应的沟槽内,在拨进轮轴上固设驱动臂,驱动臂叉形铰接摇臂,摇臂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驱动轴一侧的支撑轴铰接,压实机构设置在秸秆压实通道的左侧,打捆机构设置在秸秆压实通道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易堵塞;耙草机构每输送一次秸秆,压实机构的活塞便往复挤压一次,秸秆捆的密实度也逐渐增加,成型后的秸秆捆自动从秸秆压实通道内流出,机械自动化程度高,秸秆捆密实度大,不易松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秸秆压实打捆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是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秸秆除了作燃料外,还可以做肥料、饲料和工业原料。现在,秸秆收割打捆机基本实现了秸秆机械化收割打捆,但与国外先进机型相比,其复杂程度高、可靠性差,秸秆在输送通道内堵塞问题严重;且成型后的秸秆捆密实度较差,易松散,不能达到理想的后续捡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秸秆压实打捆装置,解决秸秆在输送通道内易堵塞的问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同时还解决了秸秆捆易松散、密实度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该秸秆压实打捆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与机架的下底板形成秸秆输送通道,在机架的两侧位于弧形挡板的凹弧内各设置一摆臂,摆臂的一端连接具有同轴线的驱动轴,其中一驱动轴与安装在机架上的旋转动力连接,摆臂的另一端铰接有拨进轮轴,沿拨进轮轴的轴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拨齿,所述拨齿向下伸入至与弧形挡板相对应的沟槽内,在拨进轮轴上还固定设置一驱动臂,所述驱动臂叉形铰接一摇臂,摇臂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驱动轴一侧的支撑轴铰接,秸秆输送通道向上连接有秸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压实打捆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26)内的弧形挡板(23),弧形挡板(23)与机架(26)的下底板形成秸秆输送通道(19),其特征在于:在机架(26)的两侧位于弧形挡板(23)的凹弧内各设置一摆臂(31),摆臂(31)的一端连接具有同轴线的驱动轴(22),其中一驱动轴(22)与安装在机架(26)上的旋转动力连接,摆臂(31)的另一端铰接有拨进轮轴(17),沿拨进轮轴(17)的轴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拨齿(20),所述拨齿(20)向下伸入至与弧形挡板(23)相对应的沟槽(18)内,在拨进轮轴(17)上还固定设置一驱动臂(21),所述驱动臂(21)叉形铰接一摇臂(4),摇臂(4)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压实打捆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26)内的弧形挡板(23),弧形挡板(23)与机架(26)的下底板形成秸秆输送通道(19),其特征在于:在机架(26)的两侧位于弧形挡板(23)的凹弧内各设置一摆臂(31),摆臂(31)的一端连接具有同轴线的驱动轴(22),其中一驱动轴(22)与安装在机架(26)上的旋转动力连接,摆臂(31)的另一端铰接有拨进轮轴(17),沿拨进轮轴(17)的轴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拨齿(20),所述拨齿(20)向下伸入至与弧形挡板(23)相对应的沟槽(18)内,在拨进轮轴(17)上还固定设置一驱动臂(21),所述驱动臂(21)叉形铰接一摇臂(4),摇臂(4)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驱动轴(22)一侧的支撑轴(16)铰接,秸秆输送通道(19)向上连接有秸秆压实通道(27),秸秆压实通道(27)的左侧设置有压实机构,秸秆压实通道(27)的右侧设置有打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压实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挡板(23)的上端还设置有与机架顶板(3)平行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与秸秆压实通道(27)的下底板之间开设秸秆输出口(25),所述支撑板(24)与秸秆输送通道(27)的下底板位于同一平面,并与水平面存在向下的倾斜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压实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实机构包括活塞(5)、滑道(6)和曲柄连杆传动机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鸿张新建吴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裕田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