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367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包括皮带轮,还包括设在皮带轮上方的上支架、设在皮带轮下方的下支架和连接板,所述的上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上,所述的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上,所述的下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高于所述的皮带轮的最高点0.5~1cm,所述的下支架低于所述的皮带轮的最低点0.5~1cm,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皮带轮的外侧面的距离为0.3~0.8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能够有效的防止插秧机的皮带轮上的皮带振幅过大,同时防止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的限位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包括皮带轮,还包括设在皮带轮上方的上支架、设在皮带轮下方的下支架和连接板,所述的上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上,所述的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上,所述的下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高于所述的皮带轮的最高点0.5~1cm,所述的下支架低于所述的皮带轮的最低点0.5~1cm,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皮带轮的外侧面的距离为0.3~0.8cm。本技术旨在提供能够有效的防止插秧机的皮带轮上的皮带振幅过大,同时防止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的限位机构。【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 位机构。 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农用机械已经大规模的用于我国的农业种植领域,如联合收割机、脱粒机、 插秧机等,由于该类农用机械采用柴油发动机,机体震动较大。同时如插秧机等特定的应用 环境下,会有高频的震动,特别是坚直方向的震动,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皮带轮上的皮带并 不会随着机体的震动一起震动,而存在一定的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皮带容易从皮带轮上 脱落,轻则使机械损坏,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开发出一种降低皮带振幅,防止皮带脱落 的装置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防止插秧机的皮带轮上的皮带振幅过 大,同时防止皮带从皮带轮上脱落的限位机构。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 构,包括皮带轮,还包括设在皮带轮上方的上支架、设在皮带轮下方的下支架和连接板,所 述的上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上,所述的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的一端 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上,所述的下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 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高于所述的皮带轮的最高点0. 5?lcm,所述的下 支架低于所述的皮带轮的最低点〇. 5?lcm,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皮带轮的外侧面的距 离为0· 3?0· 8cm。 在上述的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中,所述的插秧机的机体的 上设有第一腰形槽和第二腰形槽,所述的第一腰形槽水平设置在所述的皮带轮的正上方, 所述的第二腰形槽水平设置在所述的皮带轮的转轴的正下方,所述的上支架通过第一腰形 槽与所述的插秧机的机体连接,所述的下支架通过第二腰形槽与所述的插秧机的机体连 接。 在上述的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腰形槽的长 度为皮带轮的直径的1/2?1/3 ;所述的第二腰形槽的长度为皮带轮的直径的1/2?1/3。 本技术采用与皮带轮配合的上支架和下支架,限制了传动皮带坚直方向的大 幅度振动,防止皮带从皮带轮的槽中跳脱,通过对插秧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坚直方向的振 幅以及皮带的震动幅度,本技术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与皮带轮的上下端点具有一定的 距离,一方面可以避免和皮带频繁接触产生过度摩擦损伤皮带,另一方面防止皮带过度的 震动导致皮带从频带轮中的皮带槽跳出;更进一步地,本技术还采用了连接板,该连接 板一方面起到稳定和支撑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他从横向方向 上将脱离皮带轮的槽的传动皮带引导回到皮带轮的槽中,由于皮带轮的横向振幅非常小, 因此设置连接板与皮带轮的水平距离在合理的水平,可以及时的纠正皮带,反之皮带从皮 带槽中跳脱,通过综合设置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板与皮带轮的距离,起到了优良的防止皮 带跳脱的效果。 此外,腰形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上支架和下支架与皮带轮上的皮带之间的距 离,在操作环境特别恶劣,插秧机坚直方向振幅特别大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 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包括皮带轮1、 设在皮带轮1上方的上支架2、设在皮带轮1下方的下支架3和连接板4,所述的上支架2的 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5上,所述的上支架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4的一端固定连 接,所述的下支架3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5上,所述的下支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 接板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2高于所述的皮带轮1的最高点0. 5?lcm,优选 为0. 6?0. 8cm ;所述的下支架3低于所述的皮带轮1的最低点0. 5?lcm,优选为0. 6? 0. 8cm ;所述的连接板4与所述的皮带轮1的外侧面的距离为0. 3?0. 8cm,优选为0. 4? 0. 5cm。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方向的间距小于坚直方向的间距是因为在插秧机的运行过程 中,上下幅度的震动较左右幅度的震动严重,通过采用上述的距离可以保证皮带在合理的 震动范围内,但是不会因为过度的震动而跳离皮带轮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插秧机的机体5的上设有第一腰形槽501和第二腰形槽 502,所述的第一腰形槽501水平设置在所述的皮带轮1的转轴101正上方,所述的第二腰 形槽502水平设置在所述的皮带轮1的转轴101的正下方,所述的上支架2通过第一腰形 槽501与所述的插秧机的机体5连接,所述的下支架3通过第二腰形槽502与所述的插秧 机的机体5连接,所述的第一腰形槽501的长度为皮带轮的直径的1/2?1/3 ;所述的第二 腰形槽502的长度为皮带轮的直径的1/2?1/3。通过调节上支架2和下支架3在第一腰 形槽501和第二腰形槽502中的定位,可以方便的调节下支架3与皮带的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皮带的松紧以及作业环境中土壤的硬度,估算机体5的震动 幅度,调节上支架2和下支架3在第一腰形槽501和第二腰形槽502中的定位,换句话说, 如果机体5的振幅过大,皮带过松,则将上支架2和下支架3向第一腰形槽501和第二腰形 槽502的远离转轴101的方向移动并紧固,反之则向第一腰形槽501和第二腰形槽502的靠 近转轴101的方向移动并紧固。采用本设计,可以及时有效的调整上支架2和下支架3,防 止皮带的振幅过大,并且如果在偶然的情况下跳离皮带轮1的时候,在连接板4的作用下, 引导皮带回到皮带轮1中。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包括皮带轮(1),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设在皮带轮(1)上方的上支架(2)、设在皮带轮(1)下方的下支架(3)和连接板(4), 所述的上支架(2)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5)上,所述的上支架(2)的另一端与所述 的连接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支架(3)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5)上,所述 的下支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止插秧机的传动皮带脱落的限位机构,包括皮带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皮带轮(1)上方的上支架(2)、设在皮带轮(1)下方的下支架(3)和连接板(4),所述的上支架(2)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5)上,所述的上支架(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支架(3)的一端连接在插秧机的机体(5)上,所述的下支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板(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2)高于所述的皮带轮(1)的最高点0.5~1cm,所述的下支架(3)低于所述的皮带轮(1)的最低点0.5~1cm,所述的连接板(4)与所述的皮带轮(1)的外侧面的距离为0.3~0.8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道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