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段河道,在宽且顺直河段处修建一种新型的生态拦蓄型水工建筑物——W型石笼生态潜坝。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分为典型三段,即左滩地段、主河槽段和右滩地段;左滩地段和右滩地段的平面为平直形状,该潜坝主河槽段的平面呈“W”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W型石笼生态潜坝可过水,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改善了以往水工建筑物阻断河流生态连贯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主要是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段河道,在宽且顺直河段处修建一种新型的生态拦蓄型水工建筑物——W型石笼生态潜坝。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分为典型三段,即左滩地段、主河槽段和右滩地段;左滩地段和右滩地段的平面为平直形状,该潜坝主河槽段的平面呈“W”形,本技术的W型石笼生态潜坝可过水,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改善了以往水工建筑物阻断河流生态连贯性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W型石笼生态潜坝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新型的W型石笼生态潜坝,是河道上修建的 一种拦蓄浅水、鱼类洄游的生态型水工建筑物。W型石笼生态潜坝在枯水期拦河蓄水,使坝 上游形成浅水面;丰水期过水,不影响河道排洪,同时潜坝坝面坡度缓、坡面导流道适合鱼 类洄游,具有生态效应,属于生态治河。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态治河理念的深入理解,河道整治工程越来越趋向于生 态化,注重景观工程,注重生态补偿及生态修复。以往许多水工建筑物不同程度的阻碍了河 流的连通性,如大坝破坏了河流纵向的连续性,堤防破坏了河流侧向的连续性等,且许多建 筑材料多采用混凝土、浆砌石,造成河道水流不畅,影响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及天然性。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W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方 式所存在的容易阻碍河流连通性的问题。 技术方案: -种W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特征在于: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分为典型三段, 即左滩地段、主河槽段和右滩地段;左滩地段和右滩地段的平面为平直形状,该潜坝主河槽 段的平面呈"W"形,左滩地段及右滩地段的迎水面为垂直面,主河槽段的主河槽迎水面为斜 坡面。 主河槽迎水面的坡面坡比为1:2。 主河槽段"W"形的两个凹进处形成两个深泓区,两个深泓区内形成深泓背水面, 两个深泓区之间设置有与左滩地段及右滩地段方向一致的主河槽背水面,背水面为坡面结 构,左滩地段的背水面及右滩地段的背水面均为坡面结构。 深泓背水面、右滩背水面、主河槽背水面及左滩背水面的坡比分别为1:10、1:2、 1:4 和 1:2。 左滩地段及右滩地段的背水面为坡面,背水面的坡比为1:2,迎水面与背水面之间 的坝体长为l〇m?40m。 主河槽段的"w"形斜面与岸坡夹角在20°?30°。 该潜坝的坝顶宽为〇· 5m,坝高为lm?2. 5m。 坝体底部lm为深埋部,坝体底部基础为石笼,基础末端设置成齿墙,齿墙尺寸为 深度X厚度为50cmX 50cm,齿墙下部设置20cm厚的砂垫层。 潜坝的坝体由石笼构成,石笼网垫的铁丝采用8#?12#铁丝,铁丝构成双铰六角形 柔性金属网,石笼网孔尺寸8X10cm、12X10cm或15X10cm,石笼隔片间距不大于1. 0m。 优点效果:本技术主要是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段河道,在宽且顺直河段处 修建一种新型的生态拦蓄型水工建筑物一w型石笼生态潜坝。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 内,分为典型三段,即左滩地段、主河槽段和右滩地段;左滩地段和右滩地段的平面为平直 形状,该潜坝主河槽段的平面呈"W"形,左滩地段及右滩地段的迎水面为垂直面,主河槽段 的主河槽迎水面为斜坡面。北方地区的中、小河流多为季节性河道,河槽宽浅,河床宽广,汛 期洪水源短流促,暴落暴涨;非汛期基流很小,甚至干涸,整个河道处于闲置状态。河道上修 建W型石笼生态潜坝,其一是在河道上蓄水,形成生态水环境,为湿地工程创造水流条件。 坝上游可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千屈菜等,增加溶解氧含量、美化环境、净化水质,达 到城市段河流的景观效果,同时通过局部壅水来减小水力坡度,使流速变小,降低水流冲刷 能力,稳定河势;其二是解决了传统工程措施对河道连续性的不良影响,致使水流在局部 形成壅水、鱼类无法洄游。石笼生态潜坝坝体可过水,形成了悬浮物拦截沉淀区、水质净化 湿地区以及自由表流湿地区,减缓水流流速,促进悬浮物沉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改善水 质,保证了河流的营养物质输移、生物群落和信息流的连续性,同时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 改善了以往水工建筑物阻断河流生态连贯性的问题;其三是改善了挡河建筑物柔性不足、 刚性有余的现状,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生态潜坝采用石笼筑坝,石笼垫属柔性、透水 性结构,挠曲性较好,能适应比较大的河底不均匀沉陷,且耐冲刷及内外透水性良好,仅由 格宾网(特点:抗老化,耐腐蚀)包裹,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了抗击洪水的能力,对基础的要 求低,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稳定性较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开挖基础,无需导流、处理 流沙等复杂的工序,大大减化了工序、节省了资金,易被普遍接受;其四,抬高河道的侵蚀基 点,减小河道底坡,限制河道的进一步下切变深,与此同时增加水面,形成跌水,或呈现景观 瀑布,丰富河流地貌形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为本技术的W型潜坝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技术的I - I位置剖面图; 图3为本技术的II - II位置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W型石笼生态潜坝,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 分为典型三段,即左滩地段111、主河槽段222和右滩地段333 ;左滩地段111和右滩地段 333的平面为平直形状,该潜坝主河槽段222的平面呈"W"形,左滩地段111及右滩地段333 的迎水面7为垂直面,主河槽段222的主河槽迎水面2为斜坡面。 主河槽迎水面2的坡面坡比为1:2。 主河槽段222 "W"形的两个凹进处形成两个深泓区666,两个深泓区666内形成深 泓背水面3,两个深泓区666之间设置有与左滩地段111及右滩地段333方向一致的主河槽 背水面5,背水面5为坡面结构,左滩地段111的背水面6及右滩地段333的背水面4均为 坡面结构。 深泓背水面3、右滩背水面4、主河槽背水面5及左滩背水面6的坡比分别为1:10、 1:2、1:4 和 1:2。 左滩地段111及右滩地段333的背水面8为坡面,背水面8的坡比为1:2,迎水面 7与背水面8之间的坝体宽L为10m?40m。 主河槽段222的"W"形斜面与岸坡444或555的夹角R在20°?30°。444为左 岸坡线,555为右岸坡线。 该潜坝的坝顶1宽为0· 5m,坝高为lm?2. 5m。 坝体底部lm为深埋部,坝体底部基础为石笼,基础末端设置成齿墙777,齿墙尺寸 为高X宽为50cmX 50cm,齿墙777下部设置20cm厚的砂垫层。 潜坝的坝体由石笼构成,石笼网垫的铁丝采用8#?12#铁丝,铁丝构成双铰六角形 柔性金属网,石笼网孔尺寸8X 10cm、12X 10cm或15X 10cm,石笼隔片间距不大于1. 0m。图 1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A为河段下游,B为河段上游。 本技术的W型石笼生态潜坝,河道枯水期蓄水,低水位时露出地面;丰水期高 水位时淹没地下以辅助泄水,保证河道天然的连续性。 (1)水流特性:本技术的W型石笼生态潜坝适合修建于河宽约50m?100m、水 流流速为〇. 5m/s?6. 5m/s流速的顺直河段上。石笼生态潜坝属透水结构,当水流流速超 过2. 5m/s时,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W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特征在于: 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分为典型三段,即左滩地段(111)、主河槽段(222)和右滩地段(333);左滩地段(111)和右滩地段(333)的平面为平直形状,该潜坝主河槽段(222)的平面呈“W”形,左滩地段(111)及右滩地段(333)的迎水面(7)为垂直面,主河槽段(222)的主河槽迎水面(2)为斜坡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维东,徐伟,杨丽萍,林洋,孙翠玲,钱彤,王学栋,丛日义,黄延贺,张海良,熊守纯,栾城,李钊成,郝淑莉,王壮,孟繁星,孙红伟,胡志华,王毅,刘伟,周扬,赖倩,姚庆宇,张家阳,李东斌,李晓丽,刘旭冉,王丽,陆谦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