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294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8:00
在室内机(10)的风向板(70)的第二面(72)沿气流方向排列设置有向第一面(71)侧凹陷且沿与气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槽(G)。在风向板(70)的前缘(73)侧的区域存在多个槽(G)的槽深度(d)的峰值,多个槽(G)的槽深度(d)随着从前缘(73)侧朝向槽深度(d)的峰值位置而逐渐变大,并且,随着从槽深度(d)的峰值位置朝向后缘(74)侧而逐渐变小。槽深度(d)的峰值位置设置在与翼厚(T)的峰值位置相对应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在室内机(10)的风向板(70)的第二面(72)沿气流方向排列设置有向第一面(71)侧凹陷且沿与气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槽(G)。在风向板(70)的前缘(73)侧的区域存在多个槽(G)的槽深度(d)的峰值,多个槽(G)的槽深度(d)随着从前缘(73)侧朝向槽深度(d)的峰值位置而逐渐变大,并且,随着从槽深度(d)的峰值位置朝向后缘(74)侧而逐渐变小。槽深度(d)的峰值位置设置在与翼厚(T)的峰值位置相对应的区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设置于空气吹出口的风向板的室内机。 室内机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具有风向板(louver)的室内机,该风向板设置在空气吹出口, 用于调节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一般来讲,风向板具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 公开的扁平的形状,且利用马达来调节角度。 在此,当流入风向板的前缘附近的气流方向与利用风向板调节的吹出方向之差大 时(气流方向与风向板的朝向之差大时),在风向板的表面容易产生气流的剥离。在制冷运 转时,如果发生此种剥离,则室内的热气会被卷入风向板侧,因此,被吹出气流冷却的风向 板的表面容易产生结露。 想要抑制如上的气流剥离,例如可采取将风向板设为翼形状的对策。具体而言呈 如下形状,即:在翼形状的风向板中的前缘侧的区域有翼厚的峰值位置,翼厚从前缘至峰值 位置逐渐变大,且随着从峰值位置向后缘侧而逐渐变小。在此种翼形状的风向板中,流入前 缘附近的气流容易沿着风向板的表面(弯曲面)流动,从而难以在风向板的表面发生剥离。 但是,在使用例如射出成型等的成型方法来成型翼形状的风向板的情况下,存在 在翼厚的峰值所处的厚度大的前缘侧的区域容易产生凹痕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03702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抑制气流剥离且抑制因成型而产生凹痕的风向 板的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包括:外壳,具有空气吹出口;以及风向板,具有位于厚度方向 的其中一侧的第一面和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面,调节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 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在所述风向板的前缘侧的区域存在翼厚的峰值,前缘侧的区域的翼厚 随着从前缘朝向所述翼厚的峰值位置而逐渐变大,并且,随着从所述翼厚的峰值位置朝向 后缘侧而逐渐变小。在所述风向板的所述第二面沿气流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槽,所述多个 槽向所述第一面侧凹陷且沿与所述气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所述风向板的所述前缘侧 的区域存在所述多个槽的槽深度的峰值,所述多个槽的槽深度随着从前缘侧朝向槽深度的 峰值位置而逐渐变大,并且,随着从所述槽深度的所述峰值位置朝向后缘侧而逐渐变小。所 述槽深度的所述峰值位置被设置在与所述翼厚的所述峰值位置相对应的区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所述室内机的风向板的立体图。 图4的(A)是表示所述风向板的后视图,⑶是(A)的IVB-IVB线剖视图,(C)是 表示所述风向板的侧视图。 图5是图4(A)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放大图5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所述风向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图4(A)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所述风向板安装于空气吹出口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所述风向板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 〈室内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是悬吊于天花板面T(参照图 2)而设置的吊顶型的室内机。室内机10具备:长方体形状的外壳11 ;在外壳11内以环状 配置的热交换器12 ;配置在热交换器12的内侧的送风机13 ;以及设置在热交换器12的下 方的排水盘24。 仰视时,外壳11呈矩形形状。外壳11包含:具有吸入格栅17的镶板16 (下面板 16);顶板19 ;位于它们之间的四个角罩40 ;在相邻的角罩40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四个 上部镶框9 (上部框9);以及在相邻的角罩40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四个下部镶框15 (下 部框15)。 在吸入格栅17与送风机13之间配置有过滤器18。在外壳11的四个侧壁分别设 置有空气吹出口 14。各上部镶框9设置在所对应的空气吹出口 14的上方,各下部镶框15 设置在所对应的空气吹出口 14的下方。在上部镶框9的内侧沿上部镶框9及与其连续的 顶板19配置有隔热件57。隔热件57例如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等发泡树脂形成。 作为热交换器12,例如可使用交叉翅片型热交换器,其为在互相平行配置的多个 传热管,以与多个传热管正交的状态安装了大量板状翅片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热交换 器12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在制暖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 排水盘24回收在热交换器12产生的排水。排水盘24例如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等 发泡树脂形成。排水盘24包含:位于热交换器12的正下方,能够暂时收容排水的收容部 24b;以及与该收容部24b相比位于空气吹出口 14侧,且构成空气吹出口 14的下缘部的一 部分的侧端部24a。侧端部24a设置在下部镶框15的内侧(上侧)。 作为送风机13,例如可使用离心送风机(涡轮风扇)、斜流送风机等。送风机13 具备叶轮,该叶轮包含:圆形的轮毂21 ;在中央部具有空气导入开口的圆形的轮盖22 ;以及 保持在轮毂21与轮盖22之间的多个叶片23。在送风机13的轮毂21连接有风扇马达26 的旋转轴。在轮盖22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至送风机13的钟形口 20。该钟形 口 20在中央部具有开口,该开口稍小于轮盖22的开口。如果送风机13的叶轮旋转,则室 内空气从镶板16的吸入格栅17吸入外壳11内,在通过热交换器12之后,从各空气吹出口 14向侧方吹出。 各空气吹出口 14是由构成外壳11的部件规定形状及大小的开口部。具体而言,在 本实施方式中,各空气吹出口 14是由位于其两侧的角罩40、上部镶框9及下部镶框15规定 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各空气吹出口 14呈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长于上下方向的开口 尺寸的横宽的形状。在各空气吹出口 14设置有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风向板(louver) 70。 如图1所示,各风向板70呈沿所对应的空气吹出口 14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横宽的 形状。四个风向板70具有互相相同的形状。下面,具体说明风向板70。 〈风向板〉 如图3及图4㈧?(C)所示,风向板70具备:俯视时呈横宽的大致矩形形状的风 向板主体77 ;用于引导气流的多个引导壁82、84 ;以及一对轴部85、85。风向板主体77具 有前缘73、后缘74、位于风向板主体77的厚度方向的其中一侧的第一面71以及位于厚度 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面72。多个引导壁82、84包含:在风向板主体77的长边方向两端部 向与风向板主体77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立起的一对引导壁84 ;以及设置在这些引导壁 84之间,并从第二面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空气吹出口;以及风向板,具有位于厚度方向的其中一侧的第一面和位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面,调节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其中,在所述风向板的前缘侧的区域存在翼厚的峰值,前缘侧的区域的翼厚随着从前缘朝向所述翼厚的峰值位置而逐渐变大,并且,随着从所述翼厚的峰值位置朝向后缘侧而逐渐变小,在所述风向板的所述第二面沿气流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槽,所述多个槽向所述第一面侧凹陷且沿与所述气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所述风向板的所述前缘侧的区域存在所述多个槽的槽深度的峰值,所述多个槽的槽深度随着从前缘侧朝向槽深度的峰值位置而逐渐变大,并且,随着从所述槽深度的所述峰值位置朝向后缘侧而逐渐变小,所述槽深度的所述峰值位置被设置在与所述翼厚的所述峰值位置相对应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辻善治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