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8299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设置风机,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有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回风口和出风口,回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上、或者上侧面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和上侧面上,风机的扩压部朝向下方设置,并在壳体的下侧面上形成出风口;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折的多折换热器,多折换热器中任意相邻的两折之间具有夹角θ,其中,20°≤θ≤15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风机的扩压部向下设置,从而可以将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侧面上,使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直接向下,解决了需要安装风管才能使出风方向向下的问题,提高出风效率和制热的舒适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小型室内机(以风管室内机为例)从机组结构而言,如图I至图4所示,主要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器20,换热器2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30,换热器20的一侧设置有风机40,壳体10上设置有位于换热器20两侧的回风口 11和出风口 12。从气流组织的方式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侧送下回,如图I和图2所示,室内机的回风口 11设计在室内机机组下部,室内机的出风口 12设计在室内机机组侧面,回风、出风均能接风管或软连接,形成侧送下回的气流组织回路。侧送后回,或者侧送下回,如图3和图4所示,室内机的回风口 11设计在室内机机组后部,室内机的出风口 12设计在室内机机组侧面,回风通过风管连接到机组后部、出风可接风管或软连接,形成侧送后回的气流组织回路,或者出风可接风管或软连接向下拐,形成侧送下回的形式。从以上的室内机结构、气流组织方式可以看出,目前业界的家用小型室内机结构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对于实际的安装使用来说,形式是单一的,机组的出风口 12都设置在壳体的侧面,而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出风方向向下,这样就需要安装风管,造成安装麻烦,而且,由于风管的存在,造成制热舒适性差。而且普通的小型室内机由于换热器等结构的限制,而造成整体结构尺寸相对还是较大,达不到较理想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向下出风的且整体尺寸更小的室内机,以解决室内机侧面出风制热舒适性差和普通小型室内机尺寸相对还是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设置风机,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有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回风口和出风口,回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上、或者上侧面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和上侧面上,风机的扩压部朝向下方设置,并在壳体的下侧面上形成出风口 ;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折的多折换热器,多折换热器中任意相邻的两折之间具有夹角Θ,其中,20° ( Θ <150°。进一步地,35。(Θ 彡 100。。进一步地,风机为贯流风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轮和蜗壳;蜗壳配合设置在壳体内部,包括前蜗壳和后蜗壳,前蜗壳形成贯流风机的扩压部的第一侧面,后蜗壳形成扩压部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进一步地,前蜗壳与后蜗壳之间的夹角向出风侧张开,形成扩压部的扩压角Y,其中,10。彡Y彡40°。进一步地,18。彡Y 彡 28。。进一步地,贯流风轮的边缘距离前蜗壳的最小间隙为δ 1,其中3mm彡δ I ^ 13mm ;贯流风轮的边缘距离后蜗壳的最小间隙为δ 2,其中3mm彡δ 2彡15mm。进一步地,5mm< δ I < 8mm ;4mm < δ 2 < 9mm。进一步地,贯流风机的进气角为α,其中,120° ( α < 250° ;贯流风机的出气角为 β,其中,110° 彡 β 彡 240。,且 α+β ( 360。。进一步地,160。(α 彡 190。;170。( β 彡 200。。进一步地,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接水盘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填充物;蜗壳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填充物。进一步地,扩压部的外轮廓线与壳体的下侧面之间呈夹角Φ,其中,·30° ^ Φ ^ 170。。进一步地,50。^Φ ^ 150°。进一步地,后蜗壳离贯流风轮的最近点与贯流风轮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ω,其中,40°彡ω彡120°。进一步地,60。^ω ^ 100°。进一步地,贯流风轮的圆心到壳体的下侧面上的出风口竖直距离为L,其中,60mm ^ L ^ 180mm。进一步地,98mm^ L ^ 140mm。进一步地,回风口包括设置在壳体后侧面上的后回风口和设置在壳体的上侧面的上回风口 ;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回风盖板,回风盖板具有盖住上回风口使得室内机从后回风口回风的第一位置;和盖住后回风口使得室内机从上回风口回风的第二位置;以及打开使室内机从上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同时回风的第三位置。进一步地,多折换热器一体弯折成型,或者由多个独立换热器拼接成型。进一步地,室内机为风管室内机。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通过将风机的扩压部向下设置,从而可以将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侧面上,使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直接向下,有效地解决了普通室内机需要安装风管才能使出风方向向下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出风效率和制热的舒适性;通过将换热器设置为至少两折的多折换热器,并对多折中任意相邻的两折之间的夹角Θ优化,从而有效地减小室内机的整体尺寸,使室内机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而且回风口具有多种设置方式,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回风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室内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室内机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室内机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室内机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换热器为单折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换热器为多折换热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换热器为多折换热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co、L、Φ位置关系示意图;以及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的回风盖板位置第三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5至7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室内机(以风管室内机为例),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固定设置风机40,风机40的进风侧设置有换热器20,壳体10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20两侧的回风口 11和出风口 12,回风口 11设置在壳体10的后侧面上、或者上侧面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壳体10的后侧面和上侧面上,风机40的扩压部43向下设置,出风口 12设置在壳体10的下侧面上;换热器包括为至少两折的多折换热器,多折换热器中任意相邻的两折之间具有夹角Θ,其中,20° ( Θ <150°。本技术的室内机,通过将风机40的扩压部43向下设置,从而可以将出风口 12设置在壳体10的下侧面上,使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直接向下,有效地解决了普通室内机需要安装风管才能使出风方向向下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出风效率和制热的舒适性;通过将换热器20设置为至少两折的多折换热器,并对多折中任意相邻的两折之间的夹角Θ优化,从而有效地减小室内机的整体尺寸,使室内机更满足小型化的需求。而且回风口具有多种设置方式,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回风需求。换热器2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30,接水盘30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隔热填充物60,蜗壳42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隔热填充物60。优选地,隔热填充物60为海绵或者泡沫,用于填充固定接水盘或者蜗壳,同时可以起保温作用,防止产生凝露。如图5至7所示,换热器20可以为两折,根据目前普遍的吊顶高度、深度,选用两折的换热器可以有效地减小机组三维尺寸,上下两折换热器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固定设置风机(40),所述风机(40)的进风侧设置有换热器(20),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20)两侧的回风口(11)和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后侧面上、或者上侧面上或者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后侧面和上侧面上;所述风机(40)的扩压部(43)朝向下方设置,并在所述壳体(10)的下侧面上形成所述出风口(12);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折的多折换热器,所述多折换热器中任意相邻的两折之间具有夹角θ,其中,20°≤θ≤15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玉海王成杜辉冯汇远岳耀标旷文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