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3537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塔、第二反应塔、过滤装置、循环泵、净化装置和气罐,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与输液管连通,第一喷淋管上设有喷淋装置,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塔板,第一塔板上设有填料,第二反应塔中设有第二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与输液管连通,第二反应塔中设有至少两块第二塔板,第一反应塔的底部和第二反应塔的底部上均设有缓冲罐,两个缓冲罐之间通过分压管相互连通,分压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气液反应物料充分接触反应,减少反应物料的消耗,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化工反应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效控制反应塔中的气压稳定,同时安全可靠、低能耗,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塔、第二反应塔、过滤装置、循环泵、净化装置和气罐,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与输液管连通,第一喷淋管上设有喷淋装置,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塔板,第一塔板上设有填料,第二反应塔中设有第二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与输液管连通,第二反应塔中设有至少两块第二塔板,第一反应塔的底部和第二反应塔的底部上均设有缓冲罐,两个缓冲罐之间通过分压管相互连通,分压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本技术使气液反应物料充分接触反应,减少反应物料的消耗,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化工反应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效控制反应塔中的气压稳定,同时安全可靠、低能耗,可进行规模化生产。【专利说明】一种气液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反应生产中,反应物是气体和液体进行反应时,一般在一个反应塔中 进行混入反应:从反应塔的底部通入气体,气体从反应塔底部向上运动,同时在该反应塔的 顶部由喷淋装置喷淋液体,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液体和气体接触进行反应,得到所需 的物料。但是在反应生产中,气液反应物料接触不充分,使得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反应物料 过多,提高了成本,又增加了反应时间,化工反应生产效率低;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当气体 通入反应塔的量比反应消耗的量多,使得反应塔内部的压强增大,无法保持反应塔中的气 压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气液反应装 置,使气液反应物料充分接触反应,对反应物循环利用,减少反应物料的消耗,缩短反应时 间,提高化工反应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效控制反应塔中的气压稳定,同时整套装置安全 可靠、低能耗,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塔、第二反应塔、过滤装置、循环 泵、净化装置和气罐,过滤装置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过滤装置上设有输液管,输液管上 设有循环泵,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与输液管连通,第一喷淋管上设有 喷淋装置,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塔板,第一塔板上设有填料,填料设于喷淋装置的下方, 第二反应塔中设有第二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与输液管连通,第二反应塔中设有至少两块第 二塔板,第二塔板设于第二喷淋管的下方,第二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反应塔的第一出 料口和第二反应塔的第二出料口连接过滤装置,第一反应塔的底部和第二反应塔的底部上 均设有缓冲罐,缓冲罐通过输气管连接气罐,输气管上设有流量计,流量计设于缓冲罐与气 罐之间,两个缓冲罐之间通过分压管相互连通,分压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反应塔的顶 部和第二反应塔的顶部均与净化装置连接,净化装置上设有排气口。 进一步,输液管上设有液压表,液压表显不输液管中的液压,输液管上设有第二控 制阀,第二控制阀设于液压表与循环泵之间,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输液管中液体流入第一 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中的总流量。 进一步,输液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设于第一反应塔与第二反应塔之 间,第三控制阀主要控制输液管中的液体流入第二反应塔中的流量。 进一步,第一塔板上设有气液交换柱,气液交换柱上设有第一通孔,气液交换柱的 顶部设有盖板,填料覆盖住气液交换柱,盖板抵住填料,液体和气体均能顺畅从第一通孔通 过,避免填料堵住第一塔板。 进一步,第二塔板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使得第二塔板排水流畅,排水口的内侧上 设有支撑脚,支撑脚固定于第二反应塔的内壁上,这样容易更换第二塔板,液体在第二塔板 上与气体充分接触进行反应。 进一步,输气管上设有气压表,气压表用于显示输气管中的气压,输气管上设有第 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设于气压表与气罐之间,第四控制阀用于控制气罐中的气体通入到 缓冲罐的流量。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中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同时进行气液反应,第一反应塔中液体 在填料中形成液膜,这样增加了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而且液体能滞留在填料上一段时 间,使得液体与气体充分进行反应;同时第二反应塔中设置多块分布均匀的第二塔板,喷淋 出的液体从一块第二塔板流到下面一块第二塔板上,保持所有第二塔板上均不断地流动着 液体,使得气体能充分与液体接触进行反应。这样使得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中的气液 反应物料充分接触反应,缩短反应时间,而且在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中反应后的混合 溶液通过循环泵再次通入到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中,进行气液反应,能减少反应物料 的消耗,提高化工反应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当第一反应塔或第二反应塔中的气体通入塔 中的量比反应消耗的量和排出气体的量多时,塔中内压增加,可打开分压管上的第一控制 阀,调整缓冲罐通入塔中的气体的量,保持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中的气压稳定。3、本实 用新型中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输液管中液体流入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中的总流量,第 三控制阀主要控制输液管中的液体流入第二反应塔中的流量,使得通入到第一反应塔和第 二反应塔的液体流量可控,同时第四控制阀用于控制气罐中的气体通入到缓冲罐的流量, 使得整个装置在反应过程中安全可靠。4、同时本技术实用性强、低能耗,可进行规模化 生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液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气液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塔1、第二反 应塔2、过滤装置3、循环泵4、净化装置5和气罐6。过滤装置3上设有进液口 32和排液口 33,液体从进液口 32中排入,过滤装置3上设有输液管7,液体通过过滤装置3过滤后通入 到输液管7中,输液管7上设有循环泵4,循环泵4将液体泵出。第一反应塔1中设有第一 喷淋管8,第一喷淋管8与输液管7连通,第一喷淋管8上设有喷淋装置9,第一反应塔1中 设有第一塔板10,第一塔板10上设有填料11,填料11设于喷淋装置9的下方,喷淋装置9 将液体喷淋到填料11上,填料11上形成液膜,可增加与气体的接触面积,第一塔板10上设 有气液交换柱24,气液交换柱24上设有第一通孔25,液体和气体均从第一通孔25中通过, 气液交换柱24的顶部设有盖板26,填料11覆盖住气液交换柱24,盖板26挡住填料11,液 体和气体均能顺畅从第一通孔25通过,避免填料11堵住第一塔板10。第二反应塔2中设 有第二喷淋管12,第二喷淋管12与输液管7连通,第二反应塔2中设有至少两块第二塔板 13,第二塔板13设于第二喷淋管12的下方,第二塔板13上设有第二通孔29,液体和气体 均从第二通孔29中通过,第二塔板13上设有排水口 27,排水口 27使得第二塔板13排水 流畅,保持所有第二塔板13上均不断地流动着液体,液体在第二塔板13上与气体充分接触 进行反应,排水口 27的内侧上设有支撑脚28,支撑脚28固定于第二反应塔2的内壁上,这 样容易更换第二塔板13。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塔、第二反应塔、过滤装置、循环泵、净化装置和气罐,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设有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第一喷淋管上设有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反应塔中设有第一塔板,所述第一塔板上设有填料,所述填料设于所述喷淋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反应塔中设有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塔中设有至少两块第二塔板,所述第二塔板设于所述第二喷淋管的下方,所述第二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反应塔的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反应塔的第二出料口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反应塔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反应塔的底部上均设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气罐,所述输气管上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于所述缓冲罐与所述气罐之间,两个所述缓冲罐之间通过分压管相互连通,所述分压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反应塔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反应塔的顶部均与所述净化装置连接,所述净化装置上设有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涛唐隆晶王海汪靖程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