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式线性马达,包含一电枢部、一磁轴部与一固定封胶。电枢部包含一外壳、二肋板与一线圈定位管。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此二肋板配置于外壳的内壁。此些肋板分别包含一断差面。线圈定位管位于容置空间内,内具有一轴向贯孔。磁轴部线性活动地位于轴向贯孔内。固定封胶充满于容置空间内,包覆外壳的内壁与断差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式线性马达,包含一电枢部、一磁轴部与一固定封胶。电枢部包含一外壳、二肋板与一线圈定位管。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此二肋板配置于外壳的内壁。此些肋板分别包含一断差面。线圈定位管位于容置空间内,内具有一轴向贯孔。磁轴部线性活动地位于轴向贯孔内。固定封胶充满于容置空间内,包覆外壳的内壁与断差面。【专利说明】轴式线性马达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马达,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轴式线性马达。
技术介绍
传统上的马达驱动方式若要满足直线运动的精准位置控制,大都使用伺服马达加 上滚珠螺杆的驱动方式,然而,现今各应用领域所要求的线性运动性能也越来越高,如高 速度、低噪音、高定位精度等等。因此现今在很多应用场合下已使用轴式线性马达来取代传 统机械式的线性运动方式。 现有轴式线性马达主要分成电枢部及磁轴部。磁轴部轴向地贯穿过电枢部,与电 枢部进行相对的往返移动。此外,电枢部内另灌注有一固定封胶。 然而,因为电枢部的外壳厚度不大,且电枢部的外壳内壁相当平滑,因此,上述固 定封胶与电枢部的外壳内壁的结合强度有限,上述固定封胶容易因着磁轴部往返移动所产 生的振动,脱离电枢部的外壳内壁,而随电枢部移动。 为此,若能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不但可满足上述不便与缺失,但又不需大幅改变电 枢部的设计,即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轴式线性马达,用以提供磁轴部与电枢部可顺利地彼此进行相对 的往返移动。 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轴式线性马达,通过增加许多与电枢部的外壳内壁不同高度的断 差处,以供上述固定封胶填补与包覆,用以强化固定封胶与电枢部的外壳内壁的结合强度, 进而降低上述固定封胶脱离电枢部的外壳内壁的机会。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此种轴式线性马达包含一电枢部、一磁轴部与一固定封 胶。电枢部包含一外壳、至少一个第一肋板、第二肋板与一线圈定位管。外壳具有一容置空 间。第一肋板与第二肋板位于容置空间内,且配置于外壳的内壁。第一肋板包含至少一个第 一断差面,第二肋板包含至少一个第二断差面,第一断差面与第二断差面分别邻接外壳的 内壁。线圈定位管的外壁卷绕有一线圈绕组,位于容置空间内,与第一肋板及第二肋板保持 间距。线圈定位管内具有一轴向贯孔。磁轴部线性活动地位于线圈定位管的轴向贯孔内。 固定封胶充满于容置空间内,包覆外壳的内壁、线圈绕组与此些断差面。 此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中,外壳包含一第一条状片体、第二条状片体与第三条状 片体。第一条状片体、第二条状片体与第三条状片体的长轴方向皆与外壳的一轴向平行。第 三条状片体与第二条状片体邻接于第一条状片体的二相对长侧边,且朝一共同方向延伸。 第一肋板位于第一条状片体与二条状片体的连接处,第二肋板位于第一条状片体与第三条 状片体的连接处。 又,此实施例中,电枢部还包含二端盖与一外盖。此二端盖相对地盖合于第一条状 片体、第二条状片体与第三条状片体的二相对短侧边上。各端盖具有一开口,使得线圈定位 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此二端盖的开口内。外盖盖合于第二条状片体与第三条状片体之间。第 一条状片体、第二条状片体、第三条状片体、外盖与此二端盖共同定义出所述的容置空间。 综上所述,通过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的轴状外殻内所配置的肋板,可强化固定封 胶与电枢部的外壳内壁的结合强度,进而降低上述固定封胶脱离电枢部的外壳内壁的机 会。此外,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的轴状外殻内的肋板可配置更多的螺孔通道,以便本专利技术轴 式线性马达可负载更多额外功能元件,或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可被更稳固地依附于固定载 体上,使得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可改装配更高驱动性能的组件,仍不致使得固定封胶轻易 脱离电枢部的外壳内壁。 如此,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可在不增加电枢部的外形尺寸、没有特殊的机械加工 制程及不影响绕线空间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前述问题,并提供不同的选择应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一实施例下的立体图。 图1B绘示图1A的A-A剖面图。 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下的分解图。 图3绘示图2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4绘示图1A于一变化下的B-B剖面图。 图5绘示图1A于另一变化下的B-B剖面图。 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此另一实施例下的断面剖视图。 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又一实施例下的分解图。 图9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此又一实施例下的断面剖视图。 图10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此又一实施例的一变化的断面剖视图,其剖面 位置与图9相同。 图11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与端盖的局部分解图。 图12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再一实施例下的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101、102 :轴式线性马达 2〇0 :电枢部 210 :外壳 211 :第一条状片体 212 :第二条状片体 213 :第三条状片体 214:第四条状片体 215 :第一缺口 216:第二缺口 220 :端盖 221:开口 222 :第八螺孔通道 230、231 :外盖 240:出线固定架 250:容置空间 251 :线路配置区 260 :第一肋板 261 :第一断差面 264:凹陷部 265 :第一螺孔通道 266 :第三螺孔通道 270 :第二肋板 271 :第二断差面 272 :第二螺孔通道 273:第四螺孔通道 280 :第三肋板 281 :第三断差面 282 :第五螺孔通道 283 :第六螺孔通道 284 :第七螺孔通道 290 :线圈定位管 291 :线圈绕组 292:轴向贯孔 300 :磁轴部 400:固定封胶 500 :第一承载物 600 :第二承载物 610:电路板 620 :线路 A1 ?A8:轴向 B :螺栓 D1 :长轴方向 D2:共同方向 X、Y、Z:轴向 Α-Α、Β-Β: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示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 与范围。 图1Α绘示本专利技术轴式线性马达于一实施例下的立体图。图1Β绘示图1Α的Α-Α 剖面图。 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所示,此种轴式线性马达100包含一电枢部200、一磁轴 部300与一固定封胶400。 电枢部200包含一外壳210、一或多个第一肋板260、一或多个第二肋板270与一 线圈定位管290。外壳210例如呈柱状,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外壳也呈其他几何形状。外壳210 内含一容置空间250。容置空间250沿外壳210的一轴向A1延伸。第一肋板260与第二肋 板270位于容置空间250内,且配置于外壳210的内壁,其位置并不局限,举例来说,第一肋 板260与第二肋板270相对地位于容置空间250内,且彼此对称地配置于外壳210的内壁。 第一肋板260包含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式线性马达,包含:一电枢部,包含:一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至少一个第一肋板与第二肋板,位于该容置空间内,配置于该外壳的内壁,该第一肋板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断差面,该第二肋板包含至少一个第二断差面,该第一断差面与该第二断差面分别邻接该外壳的该内壁;以及一线圈定位管,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其外壁卷绕有一线圈绕组,与该第一肋板及该第二肋板保持间距,该线圈定位管内具有一轴向贯孔;一磁轴部,线性活动地位于该线圈定位管的该轴向贯孔内;以及一固定封胶,充满于该容置空间内,包覆该外壳的该内壁、该线圈绕组、该第一断差面与该第二断差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宏成,钟启闻,庄启信,朱恩毅,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