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746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2:27
目的在于提供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不将侧板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就能够固定安装金属外壳,由此能够抑制该金属外壳的晃动以提高强度,进而,能够实现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连接状态的稳定化,并且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在金属外壳(14)的侧板部(14b)的自由端侧设置嵌合凹部(142),另一方面,在雌型连接器壳体(13)的与金属外壳(14)的侧板部(14b)对应的侧面部(13b)设置与嵌合凹部(142)嵌合的嵌合凸部(130),在该嵌合凸部(130)设有背离限制部(130a),该背离限制部(130a)在该嵌合凸部(130)与嵌合凹部(142)的嵌合状态下限制侧板部(14b)从侧面部(13b)向侧方背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在控制信号、图像信号、声音信号等信息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光 传送路的光缆用的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的车辆内的控制信号、图像信号、声音信号等的通信信息量的增大,对于 在信息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传送路,例如使用光缆来代替现有的金属电缆。 并且,对于将作为构成光传送路的关联部件(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带端子的光 缆与作为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公知的FOT (Fiber Optical Transceiver:光纤收发器)等 连接的结构,已知具备保持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壳体、和包覆该壳体的金属制的外壳(金 属外壳)的光连接器。 其中,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以通过上表面部(顶板部)和侧板 部形成为截面呈门形的金属制的屏蔽上盖(金属外壳)来包覆壳体。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设于侧板部的卡定爪卡定于在壳体的侧面部形成的 凹部,由此将屏蔽上盖固定安装于壳体。 可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前述的卡定爪设于侧板部的中心部,因此,在固 定安装屏蔽上盖时,必须将设有卡定爪的侧板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这样,如果将侧板 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则由于侧板部的塑性变形而无法使卡定爪适当地卡定于凹部, 从而可能在屏蔽上盖产生晃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339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金属外 壳,不将侧板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就能够固定安装金属外壳,由此能够抑制该金属外 壳的晃动以提高强度,进而,能够实现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连接状态的稳定化,并且能够长 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对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 联部件进行保持;和金属外壳,其包覆该壳体,该金属外壳通过顶板部和侧板部形成为截面 呈门形,所述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外壳,在所述侧板部的自由端侧设有嵌合凹 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壳体,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侧板部相对应的侧面部设有与所述嵌合凹 部嵌合的嵌合凸部,在该嵌合凸部设有背离限制部,所述背离限制部在所述嵌合凸部与所 述嵌合凹部的嵌合状态下限制所述侧板部从所述侧面部向侧方背离。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不将金属外壳的侧板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也能够使壳 体的嵌合凸部嵌合于嵌合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将所述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就能够 将金属外壳固定安装于壳体,由此能够防止金属外壳的塑性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固定 安装金属外壳后的晃动。 进而,通过设置背离限制部,该背离限制部在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的嵌合状态下 限制侧板部从侧面部向侧方背离,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侧板部的晃动,其结果是,能够更 加可靠地抑制金属外壳整体的晃动。 这样,通过抑制金属外壳的晃动,能够更加牢固地使壳体和金属外壳一体化。由 此,能够提高光连接器的强度,进而,能够实现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连接状态的稳定化,并 且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并且,所述传送路关联部件例如可以是带端子的光缆或F0T等构成光传送路的关 联部件。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能够使所述背离限制部以随着从所述侧面部离开而扩宽的方 式形成为锥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嵌合凹部插入于嵌合凸部时,即使侧板部稍微向外侧偏移,通 过沿着形成为锥形状的背离限制部对嵌合凹部的缘部进行引导,也能够将该缘部顺畅地定 位于嵌合凸部的预定位置。因此,在插入嵌合凹部时,能够可靠地防止意外的方向的载荷作 用于嵌合凸部、嵌合凹部而导致它们变形。 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在所述金属外壳设置卡合限制部,该卡合限制部与 和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所述嵌合凸部的所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卡合,来限制该嵌合凸部的脱 出。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可靠地防止嵌合凸部从嵌合凹部脱出。由此,能够更加牢固地 使壳体和金属外壳一体化。 并且,所述自由端侧的端部是指位于嵌合凸部从嵌合凹部脱出时的脱出侧的端 部。 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设置从所述嵌合凹部朝向所述顶板部延伸的切口 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嵌合凹部沿侧板部的延伸方向容易地扩开。因此,即使是设 置有卡合限制部的结构,通过嵌合凹部的扩开,也能够容易地使嵌合凸部嵌合于嵌合凹部。 进而,在使嵌合凹部沿侧板部的延伸方向扩开的情况下,会产生欲使嵌合凹部 (金属外壳)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反作用力,因此,与将侧板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的情 况相比,能够抑制金属外壳的塑性变形。 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在所述切口部的端部设置圆形开口部,所述圆形开 口部具有比该切口部的宽度大的直径。 根据上述结构,在使嵌合凹部扩开时,能够防止应力集中于切口部的端部。 另外,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光连接器用壳体,其对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进 行保持,并且,由金属外壳包覆,该金属外壳通过顶板部和侧板部形成为截面呈门形,所述 光连接器用壳体的特征在于,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侧板部对应的侧面部设有嵌合凸部,所 述嵌合凸部与设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嵌合凹部嵌合,在该嵌合凸部设有背离限制部,所述背 离限制部在该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凹部的嵌合状态下限制所述侧板部从所述侧面部向侧 方背离。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不将金属外壳的侧板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也能够使嵌 合凸部嵌合于嵌合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将所述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就能够将金属 外壳固定安装于壳体,由此能够防止金属外壳的塑性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固定安装金 属外壳后的晃动。 进而,通过设置背离限制部,该背离限制部在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的嵌合状态下 限制侧板部从侧面部向侧方背离,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侧板部的晃动,其结果是,能够更 加可靠地抑制金属外壳整体的晃动。 这样,通过抑制金属外壳的晃动,能够更加牢固地使壳体和金属外壳一体化。由 此,能够提高光连接器的强度,进而,能够实现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连接状态的稳定化,并 且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使所述背离限制部以随着从所述侧面部离开而扩 宽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金属外壳的嵌合凹部插入于嵌合凸部时,即使金属外壳的侧 板部稍微向外侧偏移,通过沿着形成为锥形状的背离限制部对嵌合凹部的缘部进行引导, 也能够将该缘部顺畅地定位于嵌合凸部的预定位置。因此,在插入嵌合凹部时,能够可靠地 防止意外的方向的载荷作用于嵌合凸部、嵌合凹部而导致它们变形。 另外,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其包覆对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 联部件进行保持的壳体,所述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的特征在于,所述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 通过顶板部和侧面部形成为截面呈门形,在所述侧面部的自由端侧设有嵌合凹部,所述嵌 合凹部与在所述壳体的侧面部设置的嵌合凸部嵌合。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不将侧板部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也能够使壳体的嵌合凸 部嵌合于嵌合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将所述自由端侧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对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进行保持;和金属外壳,其包覆该壳体,该金属外壳通过顶板部和侧板部形成为截面呈门形,在所述金属外壳,在所述侧板部的自由端侧设有嵌合凹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壳体,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侧板部相对应的侧面部设有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嵌合凸部,在该嵌合凸部设有背离限制部,所述背离限制部在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凹部的嵌合状态下限制所述侧板部从所述侧面部向侧方背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30 JP 2012-0787651. 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对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进行保持;和 金属外壳,其包覆该壳体, 该金属外壳通过顶板部和侧板部形成为截面呈门形, 在所述金属外壳,在所述侧板部的自由端侧设有嵌合凹部,另一方面, 在所述壳体,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侧板部相对应的侧面部设有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 嵌合凸部, 在该嵌合凸部设有背离限制部,所述背离限制部在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凹部的嵌 合状态下限制所述侧板部从所述侧面部向侧方背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 所述背离限制部以随着从所述侧面部离开而扩宽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 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卡合限制部,该卡合限制部与和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所述嵌合凸 部的所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卡合,来限制该嵌合凸部的脱出。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 设有从所述嵌合凹部朝向所述顶板部延伸的切口部。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 在所述切口部的端部设有圆形开口部,所述圆形开口部具有比该切口部的宽度大的直 径。6. -种光连接器用壳体, 该光连接器用壳体对构成光传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季晋榎本宪嗣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