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19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导电体、多个第二导电体和多个液态导电体以及多个绝缘弹性体,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多个收容槽,由于收容所述液态导电体的收容腔由所述第一导电体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配合共同组成,而非单独由所述第一导电体凹设而成,故可以缩小所述第一导电体的体积,所述绝缘弹性体固设所述第二导电体并密封所述收容槽,可防止所述液态导电体泄露和氧化,所述第二导电体具有一第二延伸部延伸入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液态导电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电性导接,多个所述绝缘弹性体一体成型,可以简化制程和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液态导电体的电连接器。 【
技术介绍
】 目前业界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导电体对应收容于所 述绝缘本体的多个收容空间,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体凹设有一收容腔用以容纳液态导电体, 多个抗压弹性体互不关联的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收容腔的开口端,用来密封所述液态导电 体,多个第二导电体穿过对应所述抗压弹性体与所述液态导电体导接。 上述习知的电连接器存在以下缺陷: 1.所述第一导电体凹设有一收容腔的结构,必然会导致所述第一导电体体积过 大,不利于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2.多个所述抗压弹性体互不关联的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收容腔的开口端,导致制 程和组装比较复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容液态导电体的 收容腔是由导电体和收容槽的内侧壁共同组成,以减小导电体体积、增加导电体排列密度 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向下和 向上凹设有多个上端口和多個下端口,多个收容槽对应连通多个所述上端口和多个所述下 端口;多个第一导电体,对应具有多个第一固定部固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下端口,每一所述 第一导电体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相互配合围组成一收容腔,且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局部构成 所述收容腔的至少部分腔底,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收容槽的至少一内侧壁;多个绝 缘弹性体;多个液态导电体,对应容置于多个所述收容腔;多个第二导电体,每一所述第二 导电体具有一第二固定部对应固设于多个所述绝缘弹性体,并位于对应的所述上端口,自 每一所述第二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进入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 液态导电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导接。 进一步,所述内侧壁包括一第一内侧壁、一第二内侧壁、一第三内侧壁以及一第四 内侧壁,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一导电壁,所述二导电壁分别抵靠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四内 侧壁与所述二导电壁共同构成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每一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每一所述第四内 侧壁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的槽壁间分别具有一台阶部,每一所述台阶部设有一导引面导引 所述第一导电体插入。 进一步,所述内侧壁包括一第一内侧壁、一第二内侧壁、一第三内侧壁以及一第四 内侧壁,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一导电壁,所述导电壁抵靠所述第一内侧壁, 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以及所述第四内侧壁与所述导电壁共同构成所述收容 腔的腔壁。 进一步,所述内侧壁包括一第一内侧壁、一第二内侧壁、一第三内侧壁以及一第四 内侧壁,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上延伸有三导电壁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 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所述三导电壁与所述第四内侧壁共同构成所述收容腔的腔壁。 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收容槽的所有内侧壁。 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腔底包括所述第一固定部。 进一步,多个所述绝缘弹性体一体成型。所述液态导电体为汞或者镓基合金。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电体还具有一第二主体部,所述绝缘弹性体具有一受压部位 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下方,自所述受压部向下延伸一塞体容置于所述上端口,并向下抵顶所 述第一导电体。所述塞体通过黏胶粘合固定于所述上端口。 进一步,所述绝缘弹性体包括第一绝缘弹性体部分位于所述上端口,固设所述第 二固定部,和第二绝缘弹性体部分位于所述下端口,固设所述第一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腔底包括所述第一固定部和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弹性体。 进一步,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进入所述 收容腔与所述液态导电体导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腔底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和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弹性体。 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收容槽的所有内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体对应定位于多个所述下端口,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体与对应的 所述收容槽相互配合围组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局部构成所述收容腔的腔底, 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收容槽的至少一内侧壁,即所述收容腔是由所述内侧壁和所述 第一导电体共同组成,不是单独由所述第一导电体凹设而成,故可以减小所述第一导电体 的体积,增加所述第一导电体在所述绝缘本体的排列密度,符合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组合图; 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分解图; 图6为图5的剖视组合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向下和向上凹设有多个上端口和多個下端口,多个收容槽对应连通多个所述上端口和多个所述下端口;多个第一导电体,对应具有多个第一固定部固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下端口,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体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相互配合围组成一收容腔,且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局部构成所述收容腔的至少部分腔底,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收容槽的至少一内侧壁;多个绝缘弹性体;多个液态导电体,对应容置于多个所述收容腔;多个第二导电体,每一所述第二导电体具有一第二固定部对应固设于多个所述绝缘弹性体,并位于对应的所述上端口,自每一所述第二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进入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液态导电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导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向下和向上凹设有多个上端口和 多個下端口,多个收容槽对应连通多个所述上端口和多个所述下端口; 多个第一导电体,对应具有多个第一固定部固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下端口,每一所述 第一导电体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相互配合围组成一收容腔,且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局部构成 所述收容腔的至少部分腔底,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收容槽的至少一内侧壁; 多个绝缘弹性体; 多个液态导电体,对应容置于多个所述收容腔; 多个第二导电体,每一所述第二导电体具有一第二固定部对应固设于多个所述绝缘弹 性体,并位于对应的所述上端口,自每一所述第二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 伸部延伸进入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液态导电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导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包括一第一内侧壁、一第二 内侧壁、一第三内侧壁以及一第四内侧壁,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 一导电壁,所述二导电壁分别抵靠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相对设 置的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四内侧壁与所述二导电壁共同构成所述收容腔的腔壁。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每一所述第四 内侧壁与对应的所述上端口的端壁间分别具有一台阶部,每一所述台阶部设有一导引面导 引所述第二导电体插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包括一第一内侧壁、一第二 内侧壁、一第三内侧壁以及一第四内侧壁,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一导电壁, 所述导电壁抵靠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以及所述第四内侧壁 与所述导电壁共同构成所述收容腔的腔壁。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包括一第一内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