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冷却装置、轴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1153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3:12
一种轴承冷却装置、轴承,其中轴承冷却装置包括:环形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壁上连接有多个叶片。环形的主体部分和叶片组成一个风扇,基于风扇转动可以带动空气流动的原理,将该轴承冷却装置安装在轴承的转动部分和非转动部分之间,并与转动部分连接,与转动部分同步转动,从而加速轴承内部的空气流动,加快热量的散发,上述轴承冷却装置不需要占用轴承外部的空间,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轴承冷却装置、轴承,其中轴承冷却装置包括:环形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壁上连接有多个叶片。环形的主体部分和叶片组成一个风扇,基于风扇转动可以带动空气流动的原理,将该轴承冷却装置安装在轴承的转动部分和非转动部分之间,并与转动部分连接,与转动部分同步转动,从而加速轴承内部的空气流动,加快热量的散发,上述轴承冷却装置不需要占用轴承外部的空间,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专利说明】轴承冷却装置、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冷却装置以及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机械设备上常用的重要部件,其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常 规设计中,这些热量会通过润滑剂的循环以及轴承座的热传导作用向外界散发除去,从而 使轴承保持在正常工作温度下。然而当轴承高速运转时,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加,靠润滑剂的 循环以及轴承座的热传导作用只能散发有限的热量,而不能及时将热量全部散发出去,由 于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轴承的温度将持续升高,最终可能诱发润滑剂的失效并导致轴承的 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轴承单元,如图1所示, 包括轴承20和与轴承20连接的冷却装置10 ;轴承20包括定子21和转子22,定子21和转 子22之间具有间隙,定子21的周壁上开设有一通孔23 ;冷却装置10具有冷却容器13以 及分别与冷却容器13连通的输入通道11和输出通道12 ;输入通道11与通孔23连通,输 出通道12连接于轴承轴向的一端,并且与定子21和转子22之间的间隙连通;冷却容器13 中储存有冷却液体,冷却液体依次经过输入通道11、通孔23进入定子21与转子22之间的 间隙中用于冷却轴承20的内部温度,而携带有热量的高温液体则由输出通道12回到冷却 容器13,经冷却后再次进入输入通道11进行循环利用。 但是上述冷却装置的结构复杂,其体积通常比轴承本身还大,带有这种冷却装置 的轴承单元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空间,并且由于其结构复杂,大大增加了轴承单元的制造和 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轴承冷却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包括:环形的主体部分,所 述主体部分的外周壁上连接有多个叶片。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同轴套设的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 所述第一环形件和所述第二环形件固定连接,所述叶片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 外周壁上。 可选的,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第二环形件周向排列。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环形件,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环形件外; 所述第三环形件轴向的一端连接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 所述第一环形件密封连接; 在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三环形件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叶片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环形件与所述环形凸 缘之间均通过粘胶连接。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轴承,包括同轴套设的转动部分和非转动部分,还包括上 述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冷却装置; 所述轴承冷却装置同轴套设于所述转动部分和非转动部分之间,且与所述转动部 分连接。 可选的,所述轴承冷却装置与所述转动部分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轴承冷却装置中,环形的主体部分和叶片组成一个风扇,基于风扇转动可以带动 空气流动的原理,将该轴承冷却装置安装在轴承的转动部分和非转动部分之间,并与转动 部分连接,与转动部分同步转动,从而加速轴承内部的空气流动,加快热量的散发,上述轴 承冷却装置不需要占用轴承外部的空间,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带有冷却装置的轴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轴承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中轴承的局部轴向截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技术中轴承的局部轴向截面示意图二,其中轴承冷却装置中叶片的 数量较少; 图5是本技术中轴承的局部轴向截面示意图三,其中轴承冷却装置与深沟球 轴承之间具有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轴承的运转有三种情况:低速运转,高速运转,以及超高速运转。 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当轴承转速较低时,轴承内部产生的热量较少,有可能仅依靠 润滑剂就足以将热量散发出去,当轴承转速逐渐变高时,轴承内部产生的热量也逐渐增大, 仅依靠润滑剂无法及时地将热量散发出去,那就需要采用其他的装置来协助热量的散发, 而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冷却装置占用空间大、成本高,对于大多数轴承来说难以承受。 针对上述矛盾,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成本较低的轴承 冷却装置,以及安装有上述轴承冷却装置的轴承。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冷却装置30,包括:环形的主体部分A, 所述主体部分A的外周壁上连接有多个叶片34。 所述主体部分A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同轴套设的第一环形件31和第二环形件32 ; 所述第一环形件31和所述第二环形件32固定连接,且所述叶片34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件 32的外周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叶片34沿所述第二环形件32的外周壁周向排列。 这里的"周向排列",可以是有规则地排列,也可以是无规则的排列,例如可以在第 二环形件32的外周壁上呈环状、螺旋状或放射状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呈一定形状地任意排 列。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叶片34呈环状且均匀排列于第二环形件32的外周壁上。 本实施例的轴承冷却装置30还包括第三环形件33,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环形件 32外;所述第三环形件33轴向的一端形成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凸缘35,所述环形凸缘 35与所述第一环形件31密封连接。第三环形件33与环形凸缘35组成一个外壳部件,罩设 于第一环形件31和第二环形件32,最终形成的轴承冷却装置30在轴向上一端封闭,另一端 开放。 另外,在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三环形件33与所述第二环形件32的叶片34之间具 有间隙C1,该间隙C1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叶片34在转动时能够产生足够的空气流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件31与第二环形件3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环形件31 与所述第三环形件33之间均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 式连接。 参照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轴承40,包括同轴套设的转动部分41和非转动部 分42,并包括上述轴承冷却装置30 (图3中,为了清楚地显示,只示出了第一环形件31和 第三环形件33的一部分); 具体地,参照图3 (图3中只示出了轴承40在轴向长度上的一部分),轴承40的非 转动部分42套设于转动部分41外,所述轴承冷却装置30同轴套设于所述转动部分41和 非转动部分42之间,且与所述转动部分41连接。 具体地,轴承冷却装置30的第一环形件31与转动部分41连接,可以通过过盈配 合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连接。 轴承40运行时,转动部分41转动,带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壁上连接有多个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成徐张明张鸿喜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