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129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炉门以及设置在炉体内部的加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扇叶和若干电热元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电热元件下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电机、齿轮、齿轮带、若干转动辊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该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通过在炉体顶部设置风扇,使得炉体内部热量分布更加均匀,通过电机传动转动辊,从而使得管状工件在加热的过程中处于自转状态,使得管状工件的管壁受热更加均匀,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
技术介绍
热处理炉是热处理行业使用较为频繁的以一种热处理设备,主要是利用电流使得炉内的加热元件发出热量,从而实现对炉体内部的工件或者材料进行加热。 传统的热处理炉都是通过设置在炉体内的两侧壁上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因为热量都是集中在顶部,越往下相对温度越低,所以位于炉体内部的工件加热非常不均匀,影响工件的整体品质,而管状的工件对管壁强度的均匀性要求更高,所以受到的影响会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精巧,加热均匀,并且比较适用于管状工件的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炉门以及设置在炉体内部的加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炉门设置在炉体上,所述炉体内壁覆盖有耐热内衬,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扇叶和若干电热元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炉体顶部,所述扇叶设置在第一电机下方,扇叶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若干电热元件设置在扇叶下方,各电热元件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电热元件的水平高度由炉体中间往炉体两边逐渐降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电热元件下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电机、齿轮、齿轮带、若干转动辊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每根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在炉体内壁两侦牝所述横梁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各转动辊均匀设置在两横梁之间且转动辊与横梁垂直,所述转动辊离炉门较远的一端均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均位于齿轮带之间,各齿轮与齿轮带传动连接,其中,位于首尾两侧的齿轮分别与两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单次加热的工件数量,所述炉体内部设有三个支撑组件,各支撑组件相互平行。 为了对电热元件起到有效的保护,但又不影响加热效果,所述电热元件与支撑组件之间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两端固定在炉体内部的两侧壁上,防护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流孔。 为了保持炉体的密封性,所述扇叶与第一电机之间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炉体固定连接,密封盖与炉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为了减少转动辊与横梁之间的摩擦,增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所述两横梁内均匀设有若干轴承,各转动辊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横梁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通过在炉体顶部设置风扇,使得炉体内部热量分布更加均匀,通过电机传动转动辊,从而使得管状工件在加热的过程中处于自转状态,使得管状工件的管壁受热更加均匀,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的齿轮与齿轮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炉体,2.内衬,3.第一电机,4.扇叶,5.密封盖,6.电热元件,7.防护板, 8.横梁,9.转动辊,10.齿轮带,11.齿轮,12.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1、炉门以及设置在炉体I内部的加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炉门设置在炉体I上,所述炉体I内壁覆盖有耐热内衬2,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机3、扇叶4和若干电热兀件6,所述第一电机3设置在炉体I顶部,所述扇叶4设置在第一电机3下方,扇叶4与第一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若干电热兀件6设置在扇叶4下方,各电热元件6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电热元件6的水平高度由炉体中间往炉体两边逐渐降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电热元件6下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电机12、齿轮11、齿轮带10、若干转动辊9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8,每根横梁8两端分别固定在炉体I内壁两侧,所述横梁8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各转动辊9均匀设置在两横梁8之间且转动辊9与横梁8垂直,所述转动辊9离炉门较远的一端均固定有齿轮11,所述齿轮11均位于齿轮带10之间,各齿轮11与齿轮带10传动连接,其中,位于首尾两侧的齿轮11分别与两第二电机12传动连接。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单次加热的工件数量,所述炉体I内部设有三个支撑组件,各支撑组件相互平行。 为了对电热元件6起到有效的保护,但又不影响加热效果,所述电热元件6与支撑组件之间设有防护板7,所述防护板7两端固定在炉体I内部的两侧壁上,防护板7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流孔。 为了保持炉体I的密封性,所述扇叶4与第一电机3之间设有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与炉体I固定连接,密封盖5与炉体I之间设有密封件。 [0021 ]为了减少转动辊9与横梁8之间的摩擦,增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所述两横梁8内均匀设有若干轴承,各转动辊9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横梁8连接。 当需要对管状工件进行热处理加热时,将管状工件放置在两转动辊9之间,使得管状工件与转动辊9平行,然后关闭炉门,打开电源,电热元件6开始发出热量,设置在炉体I顶部的第一电机3带动扇叶4工作,使得聚集在炉体I上部的热量通过导流孔向下扩散,使得炉体I内部加热更加均匀;同步地,在电热元件6开始工作时,支撑组件的两第二电机12也开始带动与该第二电机12相连齿轮11转动,两齿轮11带动传动带10转动,进而带动所有的齿轮11同步转动,因为齿轮11均与转动辊9相连,所以各转动辊9沿同向转动,进而带动管状工件自转,使得整个管状工件上下壁面受热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通过在炉体I顶部设置风扇,使得炉体I内部热量分布更加均匀,通过电机传动转动辊9,从而使得管状工件在加热的过程中处于自转状态,使得管状工件的管壁受热更加均匀,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1)、炉门以及设置在炉体(1)内部的加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炉门设置在炉体(1)上,所述炉体内壁覆盖有耐热内衬(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机(3)、扇叶(4)和若干电热元件(6),所述第一电机(3)设置在炉体(1)顶部,所述扇叶(4)设置在第一电机(3)下方,扇叶(4)与第一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若干电热元件(6)设置在扇叶(4)下方,各电热元件(6)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电热元件(6)的水平高度由炉体中间往炉体两边逐渐降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电热元件(6)下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电机(12)、齿轮(11)、齿轮带(10)、若干转动辊(9)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8),每根所述横梁(8)两端分别固定在炉体(1)内壁两侧,所述横梁(8)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各转动辊(9)均匀设置在两横梁(8)之间且转动辊(9)与横梁(8)垂直,所述转动辊(9)离炉门较远的一端均固定有齿轮(11),所述齿轮(11)均位于齿轮带(10)之间,各齿轮(11)与齿轮带(10)传动连接,其中,位于首尾两侧的齿轮(11)分别与两第二电机(12)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管状工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I)、炉门以及设置在炉体(I)内部的加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炉门设置在炉体(I)上,所述炉体内壁覆盖有耐热内衬(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机(3)、扇叶(4)和若干电热兀件(6),所述第一电机(3)设置在炉体⑴顶部,所述扇叶⑷设置在第一电机⑶下方,扇叶⑷与第一电机⑶传动连接,所述若干电热元件(6)设置在扇叶(4)下方,各电热元件(6)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电热元件出)的水平高度由炉体中间往炉体两边逐渐降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电热元件(6)下方,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电机(12)、齿轮(11)、齿轮带(10)、若干转动辊(9)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8),每根所述横梁(8)两端分别固定在炉体(I)内壁两侧,所述横梁(8)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各转动辊(9)均匀设置在两横梁(8)之间且转动辊(9)与横梁(8)垂直,所述转动辊(9)离炉门较远的一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城光大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