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9650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打印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包括本体,本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接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气流通道,本体具有与打印介质相对设置、用于吸附打印介质的吸附表面,吸附表面上具有与进风口相通的气槽。空气沿吸附表面上的气槽流向进风口,经由进风口流进本体内的气流通道,再由出风口流出,因此上述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的吸附表面将打印介质紧紧地吸附,解决现有的喷墨打印设备结构复杂、控制操作不便、成本高昂及打印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
本技术属于喷墨打印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喷墨打印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现有的喷墨打印设备主要使用平板机,而打印的介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板材,一种是卷材,当在平板机上打印的是平板材时,需要采用压板来保证打印平板材的平整,由于增加压板这一结构,则需要相应增加对压板的控制装置,使得喷墨打印设备打印平板材时控制操作不能自如;当在平板机上打印的是卷材时,则需要添加一个能实现卷对卷的装置来保证卷材在平板机上的平整稳固,通常情况下,打印卷材时,卷材容易起皱,而皱起部分会影响打印的质量,甚至有可能擦伤喷墨打印设备的喷头。综上所述,现有喷墨打印设备需要采用专门对打印介质进行固定的装置,而使得现有喷墨打印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需要增加控制装置对固定装置进行控制,而造成现有喷墨打印设备控制操作不便;且最为重要的是现有喷墨打印设备打印后介质上的图案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既能够更好地保证打印介质平整稳固地参与打印工作,以提高打印质量、降低打印成本,同时,使得应用该吸附装置的喷墨打印设备结构简单、控制操作方便。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设于所述本体内且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气流通道,所述本体具有与打印介质相对设置、用于吸附所述打印介质的吸附表面,,所述吸附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气槽的数量为多条。 进一步地,所述气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U形、方形或圆弧形。 进一步地,多条所述气槽平行设置或交错相汇呈网格状。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风口均匀分布且错落相间地设置于气槽所在的区域,且每一进风口与一条或多条所述气槽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盖板,所述吸附表面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盖板配合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底板以及由所述底板两侧延伸出两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呈三面敞口的U形状,相对的两敞口处分别设有两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两所述第一侧板及两所述第二侧板围合成一面开口的六面体,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底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凸起,两所述第一侧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凸条。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上连接有用于给所述盖板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盖板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风口处设有抽气装置。 由于上述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具有吸附表面,吸附表面具有气槽,气槽与进风口相通,气体从本体外面,由气槽流向进风口,经进风口进入本体内部的气流通道,最后经气流通道,由出风口流出本体外,当吸附表面放置打印介质时,气体由吸附表面与打印介质之间的空隙流向气槽,气体在气槽中的流动将形成吸附表面与打印介质接触面间的风幕,流动的气体将在打印介质的相对两侧面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产生气体吸力,通过吸附表面将打印介质紧紧地吸附于其上,故上述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保证了打印介质在吸附平面上的固定,也使得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图像的精密度高,清晰逼真,色彩还原度好;相比较现有的喷墨打印设备利用压板将打印介质固定在打印平台上的方式而言,无需增加对压板的控制装置,使得打印时的控制操作简单方便,而相比较现有的打印卷材时采用卷对卷的装置的打印方式而言,无需采用卷对卷装置对卷材进行固定,而利用吸附装置直接将卷材紧紧地吸附在吸附平面上,从而避免了打印卷材时所引起的起皱,影响打印质量,甚至擦伤喷墨打印设备的喷头的问题;综上所述,上述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并不需要设置对打印介质进行固定的装置,结构简单、控制操作方便、成本低、且最为重要的是打印后介质上的图案更为清晰逼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的立体分解爆炸图; 图2是图1在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在圆圈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10,作为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用于保证打印介质平整稳固地参与打印工作,包括本体11,本体11设有进风口 12、出风口 13,以及设于本体11内且连接进风口 12与出风口 13的气流通道,本体11具有与打印介质相对设置、用于吸附打印介质的吸附表面14,进风口12设于吸附表面14上,出风口 13与进风口 12不在同一面上,吸附表面14上开设有与进风口 12相通的气槽15。 由于上述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10具有吸附表面14,吸附表面14具有气槽15,气槽15与进风口 12相通,气体从本体11外面,由气槽15流向进风口 12,经进风口 12进入本体11内部的气流通道,最后经气流通道,由出风口 13流出本体11外,当吸附表面14放置打印介质时,气体由吸附表面14与打印介质之间的空隙流向气槽15,气体在气槽15中的流动将形成吸附表面14与打印介质接触面间的风幕,流动的气体将在打印介质的相对两侧面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产生气体吸力,吸附表面14将打印介质紧紧地吸附于其上,故上述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10保证了打印介质在吸附平面上的固定,也使得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图像的精密度高,清晰逼真,色彩还原度好相比较现有的喷墨打印设备利用压板将打印介质固定在打印平台上的方式而言,无需增加对压板的控制装置,使得打印时的控制操作简单方便而相比较现有的打印卷材时采用卷对卷的装置的打印方式而言,无需采用卷对卷装置对卷材进行固定,而利用吸附装置10直接将卷材紧紧地吸附在吸附平面14上,从而避免了打印卷材时所引起的起皱,影响打印质量,甚至擦伤喷墨打印设备的喷头的问题;综上所述,上述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10并不需要设置对打印介质进行固定的装置,结构简单、控制操作方便、成本低、且最为重要的是打印后介质上的图案效果优越。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气槽15的截面形状可为V形、U形、方形或圆弧形,本实施例中,气槽15的形状为V形,气槽15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气槽15平行设置或交错相汇呈网格状,多条气槽15密集设置于吸附表面14上,能增加气体在吸附表面14上气槽15的气流量,因此,在吸附表面14上形成的风幕对打印介质的吸力将变得更大,使得吸附表面14紧紧地将打印介质吸附,气槽15呈直线形、弧形或S形,即可以为直线形的气槽15与直线形的气槽15相互交汇、弧形的气槽15与弧形的气槽15相互交汇、S形的气槽15与S形的气槽15相互交汇,或者,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设于所述本体内且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与打印介质相对设置、用于吸附所述打印介质的吸附表面,所述进风口设于位于所述吸附表面上,与所述进风口不在同一面上所述吸附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气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设于所述本体内且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与打印介质相对设置、用于吸附所述打印介质的吸附表面,所述进风口设于位于所述吸附表面上,与所述进风口不在同一面上所述吸附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气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槽的数量为多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U形、方形或圆弧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气槽平行设置或交错相汇呈网格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风口均匀分布且错落相间地设置于气槽所在的区域,且每一进风口与一条或多条所述气槽相交。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吸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洪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