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壳结构的生物粘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9317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壳核双层结构的生物粘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左金丸总生物碱为模型药物,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构建具有生物黏附性的智能水凝胶药物释放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壳结构的生物粘附微球延长了药物的胃内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吸收,改善口服用药治疗胃溃疡的生物利用度。为古方赋予现代研究方法,开发出更合理有效的抗胃溃疡药物新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阐明了此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及其体外生物粘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壳核双层结构的左金丸总生物碱生物粘附微球,其制备方法、药物处方抗炎作用研究以及其药剂学研究。
技术介绍
左金丸是出于朱丹溪《丹溪心法.火六》的名方,用于肝经火旺所致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左金丸原方由黄连六两(用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用盐水泡)组成,共为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服下。现代常取末,以水泛为丸,每次服3g ;或按原比例入汤剂服用。 左金丸中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其中主要成分是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左金丸对于消化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并且可以抗炎、抑菌及镇痛,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腹胀”、“痞满”的范畴,这些正好符合左金丸的传统适应症;并且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左金丸能够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等途径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还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抗应激性溃疡。 左金丸古方以丸剂入药,“丸药以舒缓为治”,“丸者缓也”。丸剂服用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但是研究发现大多数口服药物主要在小肠中上部十二指肠至回肠远端的无菌部位吸收,药物通过无菌部位后,将被逐渐增多的细菌所分解,进行生物转化,只有代谢物和极少量药物被吸收。释放的药物以溶液状态到达无菌部位的量越大,吸收就越多,滞留时间越长,吸收时间也愈长。药物通过无菌部位的最短时间即药物吸收的最短时间,约为一小时。因此在消化性溃疡口服给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剂型遇到了挑战,片剂、胶囊剂等剂型给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根灭率很低。为延长药物的胃内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吸收,改善口服用药治疗胃溃疡的生物利用度,胃内滞留漂浮型给药系统和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 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是利用高分子辅料的生物黏附特性,紧密附着在胃、肠粘膜层/上皮细胞表面,延长药物制剂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药物与胃肠粘膜的接触及对胃肠道上皮细胞的穿透力,从而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又称脱乙酰甲壳素、甲壳胺,它的来源广泛,性质稳定。壳聚糖的结构中包含葡糖胺和N-乙酰基葡糖胺,由甲壳质经脱乙酰反应得到。壳聚糖及其分解产物无毒性,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抗酸、抗溃疡、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等多种作用。水凝胶是具有亲水性但不溶于水的聚合物,它们在水中可溶胀至一平衡体积仍能保持聚合物的网络结构。壳聚糖基材料属于阳离子型PH-敏感性水凝胶,其pH敏感性主要来自于氨基的质子化,氨基越多,水凝胶水化作用越强;在PH值较低时,由于氨基(-NH3+)的质子化作用,使得其分子结构中主要带阳离子,易粘附于胃粘膜表面。 选用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构建具有生物黏附性的智能水凝胶药物释放系统。为古方赋予现代研究方法,开发出更合理有效的抗胃溃疡药物新剂型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药物左金丸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壳核双层结构的左金丸生物粘附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左金丸生物粘附微球,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左金丸生物粘附微球,延长药物左金丸在胃内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吸收,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核壳结构的生物粘附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骤: I)制备载体微球核 1-A):将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加入到混合乳化液中,进行两次乳化处理,然后加入异丙醇,进行第三次乳化处理,制得第一载体乳化液; 1-B):将第一载体乳化液滴加到第一交联液中,接着进行两次交联反应后进行静置沉淀,然后将沉淀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得载体微球核; 2)制备载药微球核 2-A):将原料药黄连和吴茱萸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提取,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干燥处理,制得总生物碱提取物; 2-B):将总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进行超声处理,制得总生物碱乙醇液; 2-C):将载体微球核浸泡于总生物碱乙醇液中,加热回收乙醇,使总生物碱吸附于载体微球核上,得到载药微球核; 3)制备生物粘附微球 3-A):首先将载药微球核浸泡于壳聚糖溶液中,搅拌,使载药微球核吸附壳聚糖,然后进行离心处理,得到壳聚糖-载药微球核; 3-B):将壳聚糖-载药微球核浸泡于第二交联液中进行第三次交联处理,即得。 其中,步骤1-A)中所述第一次乳化处理温度高于第二次乳化处理温度;所述混合乳化液由Span80、Tween80和液体石腊组成。 特别是,所述Span80与Tween80的体积之比为3-5:1 ;所述Span80和Tween80的总体积与所述液体石蜡的体积之比为1:90-110。 其中,步骤1-A)中所述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与混合乳化液的体积之比为4-6:1。 特别是,将所述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滴加到混合乳化液中,其中所述滴加的速率为 5-10ml/min。 其中,所述第一次乳化处理的温度为35-55°C;所述第二次乳化处理的温度为(TC。所述第一次乳化处理的处理时间为10-30min ;所述第二次乳化处理时间为10_30min。 特别是,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所述的乳化处理。 尤其是,所述搅拌状态下的搅拌速率为300-500rpm。 其中,所述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明胶与海藻酸钠的重量之比为6-8:2-4 ;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与水的体积之比为2-10:100(g/ml),即每10ml水中含有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总重量为2-10g。 其中,第三次乳化处理的温度为0°C,乳化时间为5_15min。 特别是,所述第三次乳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异丙醇与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1-3。 其中,步骤1-B)中所述第一交联液由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与2-(N-吗啡啉)乙磺酸(MES)缓冲液混合而成; 特别是,所述第一交联液中碳二亚胺(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重量之比为3-5:1。 特别是,所述第一交联液中所述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总重量与所述2- (N-吗啡啉)乙磺酸(MES)缓冲液的体积之比为50-70: l(g/ml),即向每1ml所述2- (N-吗啡啉)乙磺酸(MES)缓冲液中混合的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总重量是50-70g。 尤其是,所述2- (N-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液的浓度为50mM,pH为5-7。 特别是,所述滴加的速率为5-10ml/min。 其中,步骤1-B)中所述第一次交联反应温度低于第二次交联反应温度。 特别是,所述第一次交联反应的温度为0°C ;所述第二次交联反应的温度为10-30°C ;所述第一次交联反应的时间为45-75min ;所述第二次交联反应的时间为3_5h。 特别是,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所述的交联反应,其中,所述搅拌的速率为300-500rpmo 其中,所述静置沉淀的温度为0_4°C,析出沉淀。 特别是,还包括将静置后的沉淀物依次进行离心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壳结构的生物粘附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骤:1)制备载体微球核1‑A):将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加入到混合乳化液中,进行两次乳化处理,然后加入异丙醇,进行第三次乳化处理,制得第一载体乳化液;1‑B):将第一载体乳化液滴加到第一交联液中,接着进行两次交联反应后进行静置沉淀,然后将沉淀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得载体微球核;2)制备载药微球核2‑A):将原料药黄连和吴茱萸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提取,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干燥处理,制得总生物碱提取物;2‑B):将总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进行超声处理,制得总生物碱乙醇液;2‑C):将载体微球核浸泡于总生物碱乙醇液中,加热回收乙醇,使总生物碱吸附于载体微球核上,得到载药微球核;3)制备生物粘附微球3‑A):首先将载药微球核浸泡于壳聚糖溶液中,搅拌,使载药微球核吸附壳聚糖,然后进行离心处理,得到壳聚糖‑载药微球核;3‑B):将壳聚糖‑载药微球核浸泡于第二交联液中进行第三次交联处理,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的生物粘附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骤: 1)制备载体微球核 1-A):将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加入到混合乳化液中,进行两次乳化处理,然后加入异丙醇,进行第三次乳化处理,制得第一载体乳化液; 1-B):将第一载体乳化液滴加到第一交联液中,接着进行两次交联反应后进行静置沉淀,然后将沉淀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得载体微球核; 2)制备载药微球核 2-A):将原料药黄连和吴茱萸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提取,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干燥处理,制得总生物碱提取物; 2-B):将总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进行超声处理,制得总生物碱乙醇液; 2-C):将载体微球核浸泡于总生物碱乙醇液中,加热回收乙醇,使总生物碱吸附于载体微球核上,得到载药微球核; 3)制备生物粘附微球 3-A):首先将载药微球核浸泡于壳聚糖溶液中,搅拌,使载药微球核吸附壳聚糖,然后进行离心处理,得到壳聚糖-载药微球核; 3-B):将壳聚糖-载药微球核浸泡于第二交联液中进行第三次交联处理,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A)中所述第一次乳化处理温度高于第二次乳化处理温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元璐董天骄高秀梅王强松叶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