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8755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确定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烃源岩(S)、古隆起(M)、相(D)和区域盖层(C)是控制背斜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四大功能要素;通过对各功能要素的控油气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单功能要素控藏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确定单功能要素控藏概率;通过各功能要素在同一成藏期的叠合,确定背斜油气藏单期成藏概率;通过单期成藏概率在不同成藏期的叠合,确定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油气勘探中定量评价的难题,大幅度地降低了油气勘探的风险,提高了油气钻探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油气盆地分析
,特别涉及一种复杂叠合盆地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的分析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背斜油气藏技术主要为单一控藏要素的分析。例如,黄籍中1998年在《海相油气地质》中的第I页仅仅提出了烃源岩一个控藏要素;邹才能2005年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第4页仅仅提出了沉积相一个控藏要素;何登发2008年在《石油学报》中的475页仅仅提出了古隆起一个控藏要素等等。同时,现有的背斜油气藏技术主要为定性的分析。例如,胡朝元1982年在《石油学报》中的第9页仅仅定性地描述了烃源岩的控藏作用,认为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生油区(烃源岩)及其紧邻地带;何登发2008年在《石油学报》中的475页仅仅定性地描述了古隆起的控藏作用,认为古隆起轴部及其斜坡带为背斜油气藏的聚集带。 但是由于叠合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藏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多期生排烃、多旋回成藏作用和多期调整改造”的特点,上述单一的控藏要素在应用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定性分析并不能满足目前油气勘探的需要,无法有效地指导复杂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确定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烃源岩、古隆起、相和区域盖层四个功能要素,并确定所述功能要素在背斜油气藏的沉积剖面中以区域盖层、相、古隆起和烃源岩的顺序自上而下依次出现;(2)根据步骤(1)的各功能要素的控油气特征,建立单功能要素控油气概率模型,以确定单功能要素控制下成藏概率;(3)根据各功能要素在同一成藏期叠合,确定背斜油气藏单期成藏概率;(4)根据单期成藏概率在不同成藏期叠合,确定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烃源岩、古隆起、相和区域盖层四个功能要素,并确定所述功能要素在背斜油气藏的沉积剖面中以区域盖层、相、古隆起和烃源岩的顺序自上而下依次出现; (2)根据步骤(1)的各功能要素的控油气特征,建立单功能要素控油气概率模型,以确定单功能要素控制下成藏概率; (3)根据各功能要素在同一成藏期叠合,确定背斜油气藏单期成藏概率; (4)根据单期成藏概率在不同成藏期叠合,确定背斜油气藏成藏概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包括: Ca)建立下述烃源岩控油气概率模型,以确定烃源岩控制下成藏概率(S): ^ = 0.046-e012^e - 0.16-1n(I) +0.65.β^ 2357'?Μ,1): +0.1345 其中,S为烃源岩单因素影响下成藏概率;L为标准化的油气成藏区至排烃中心的距离,km ;1为标准化的油气成藏区至排烃边界的距离,km ;qe为烃源灶最大排烃强度,104t/km2 ; (b)建立下述古隆起控油气概率模型,以确定古隆起控制下成藏概率(M):M = E1—152, -1、' 其中,M为古隆起单因素控制下成藏概率;XM为距古隆起顶的相对距离,无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雄奇陈君青陈冬霞姜福杰庞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