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8731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超重后的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客车前后悬挂的承重弹簧上的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判断单元和声光报警器,所述判断单元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和报警信号输出端,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分别与判断单元上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的一端与判断单元上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车辆电源系统负极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的正、负极分别与车辆电源系统的正、负极相连,所述判断单元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的数量不少于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的数量;该控制电路主要运用在使用弹簧结构的车辆悬挂系统中,当车辆出现超重现象时,能发出超重报警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超重报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新型的客车超重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客车的超重运输,会使客车的操纵稳定性降低、制动性能恶化,在运营过程中,大大增加了车辆发生侧翻事故的可能性,对乘客的人身安全不利;同时,客车超重运输也会增加发动机的油耗,增加空气污染物,还对客车的承重设备和发动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缩短客车的实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出现超重现象时,能发出超重报警信号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客车前后悬挂的承重弹簧上的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判断单元和声光报警器,所述判断单元上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和报警信号输出端,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分别与判断单元上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一端与判断单元上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车辆电源系统负极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的正、负极分别与车辆电源系统的正、负极相连,所述判断单元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的数量不少于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的数量。 上述装置的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能采集即时的承重弹簧的压缩量,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传输给判断单元,判断单元对所有接收到的承重弹簧压缩量信号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客车即时荷载,然后与预设的超重荷载进行比较,当即时荷载大于超重荷载时,判断单元向声光报警器发送电信号,使声光报警器启动,发出超重警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客车的超重现象,避免超重行驶。 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是一种位移传感器。 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的数量与客车悬挂承重弹簧的数量相等,这样可以提高超重判断的准确度。 所述判断单元的正极与车辆电源系统的正极之间设置了熔断器。 作为上述客车超重报警装置的改进方案,该装置还包括一个车速传感器,所述判断单元上设有一个连接车速传感器的速度信号输入端,;所述判断单元上设置有一个熄火信号输出端,该熄火信号输出端与客车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连接。 该改进方案使客车在超重的状态启动并行驶时,速度超过预设速度后,即自动熄火;这样既可以满足客车试验、检测之用,又可以避免司机不顾超重报警装置的警报而强行超重运营。 作为上述设置有车速传感器的客车超重报警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判断单兀还设置有一个输出即时荷载值电信号的荷载信号输出端,该荷载信号输出端连接有一个数字显示器,所述数字显示器的电源端与车辆电源系统相连接,这样司机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即时载客重量信息,避免超重情况的发生。 所述判断单元预设速度为5?10公里/小时,当超重且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判断单元向客车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发出使发动机熄火的指令,由于是在5?10公里/小时的低速行驶状态下,发动机的突然熄火也不会对客车的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所述承重弹簧的活动端一侧设置有检测承重弹簧活动端空载时位置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判断单元相连。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客车悬挂上的承重弹簧上安装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来采集弹簧即时压缩量,并传送到判断单元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客车即时荷载并将结果发送到数字显示器上进行显示,同时判断单元将即时荷载与预设的超重荷载进行比较,当即时荷载大于超重荷载时,判断单兀向声光报警器发送电信号,使声光报警器启动,发出超重警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客车的超重现象,避免超重行驶;当客车在超载的状态强行启动并行驶时,速度超过预设速度5?10公里/小时后,即自动熄火;这样既可以满足客车试验、检测之用,又可以避免司机不顾超重报警装置的警报而强行超重运营;由于把超重行驶的车速限制在5?10公里/小时以下,因此在发动机被强制熄火后,不会对客车的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防止承重弹簧在长时间使用后,弹性变小,影响判断超重的准确性,所述承重弹簧的活动端(压缩的那端)一侧设置有检测承重弹簧活动端空载时位置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判断单元相连。这样光电传感器随时将承重弹簧的活动端的位置信号发给判断单元,一旦承重弹簧的弹性变小了,光电传感器就会检测到承重弹簧活动端与正常的预设值不同,光电传感器将该信号传递给判断单元,然后判断单元根据该信号计算出实际承重弹簧的活动端在超载时的压缩距离,当弹簧压缩量传感器检测到承重弹簧的活动端移动的距离达到该压缩距离时,判断单元就会得出超重的结论,并给声光报警器超重的信号,从而保证了承重弹簧弹性变小的情况下,还能精确的判断是否超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电路的电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判断单元,4、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5、超重报警装置,6、熔断器,7、数字显示器,8、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客车超重报警装置,该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客车前后悬挂的承重弹簧上的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1、判断单元3和声光报警器5,所述判断单元3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和报警信号输出端,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分别与判断单元3上预设的与其对应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5 —端与判断单元3上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车辆电源系统负极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3的正、负极分别与车辆电源系统的正、负极相连,所述判断单元3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的数量不少于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的数量。 所述判断单元3主要实现对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预设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向相应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电信号的功能。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是一种位移传感器,该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的数量与客车悬挂承重弹簧的数量相等,这样通过对所有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所得出的客车即时荷载才最准确。 所述判断单元3的正极与车辆电源系统的正极之间设置了熔断器6,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判断单元3。 [0021 ]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一个车速传感器2和一个数字显示器7,所述判断单元3上设置有一个连接车速传感器2的速度信号输入端,所述判断单元3上还设置有一个输出熄火信号的熄火信号输出端,该熄火信号输出端与客车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4连接,所述判断单元3还设置有一个输出即时荷载值电信号的荷载信号输出端,该荷载信号输出端与数字显示器7连接,所述数字显示器7的电源端与客车电源系统相连接。 所述判断单元3预设速度为5?10公里/小时,当超重且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判断单元3向客车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4发出使发动机熄火的指令,由于是在5?10公里/小时的低速行驶状态下,发动机的突然熄火也不会对客车的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承重弹簧在长时间使用后,弹性变小,影响判断超重的准确性,所述承重弹簧的活动端(压缩的那端)一侧设置有检测承重弹簧活动端空载时位置的光电传感器8,光电传感器8与判断单元3相连。这样光电传感器8随时将承重弹簧的活动端的位置信号发给判断单元3,一旦承重弹簧的弹性变小了,光电传感器8就会检测到承重弹簧活动端与正常的预设值不同,光电传感器8将该信号传递给判断单元3,然后判断单元3根据该信号计算出实际承重弹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客车前后悬挂的承重弹簧上的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1)、判断单元(3)和声光报警器(5),判断单元(3)上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和报警信号输出端,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1)分别与判断单元(3)上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声光报警器(5)的一端与判断单元(3)上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车辆电源系统负极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3)的正、负极分别与车辆电源系统的正、负极相连,所述判断单元(3)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的数量不少于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1)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1.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客车前后悬挂的承重弹簧上的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判断单元(3)和声光报警器(5),判断单元(3)上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和报警信号输出端,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分别与判断单元(3)上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声光报警器(5)的一端与判断单元(3)上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车辆电源系统负极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3)的正、负极分别与车辆电源系统的正、负极相连,所述判断单元(3)的弹簧压缩量信号输入端的数量不少于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的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是一种位移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压缩量采集传感器(I)的数量与客车悬挂承重弹簧的数量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超重报警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波盛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谊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