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金属探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612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性金属探测仪,其包括磁感应探头、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驱动执行及声报警电路;所述磁感应探头包括非导磁外壳和设置在其内部的感应线圈L;所述感应线圈L由马蹄形磁钢、设置在其一臂上的线框以及密绕在线框上的漆包线组成;所述非导磁外壳接地;所述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包括集成门电路F1~F4、二极管D、电位器Rw、电阻R1~R4和电容C1;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由与非门F1~F4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感应精度可调;带有双头的标记笔,不仅可以随时对探测位置进行标记,而且可以排查漏电部位,提高作业人员操作的安全指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性金属探测仪,其属于检测设备领域,适用于对非金属工 件中嵌入金属物质进行检查。 磁性金属探测仪
技术介绍
在安检设备和工件检查作业时常常用到金属探测器,金属探测仪广泛地应用在制 造业、钢铁冶金业、金属加工业、化工业等需要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领域,也广泛应用于 航空航天、铁路交通、锅炉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在役安全检查与寿命评估,故其使用时的灵敏 度和维护时的简易度至关重要。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相关位置进行标记以确定 金属方位及大小,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被测物体有漏电的部位,在实际应用中对 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查准确的 磁性金属探伤仪。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包括磁感应探头、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驱动执行及声报警电路;所述 磁感应探头包括非导磁外壳和设置在其内部的感应线圈L ;所述感应线圈L由马蹄形磁钢、 设置在其一臂上的线框以及密绕在线框上的漆包线组成;所述非导磁外壳接地; 所述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包括集成门电路Fl?F4、二极管D、电位器Rw、电阻Rl?R4 和电容Cl ;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由与非门F1?F4组成; 所述感应线圈L的两端分别接与非门F1的1脚和电位器Rw的调节触头;所述与 非门F1的2脚与其1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1的3脚和与非门F2的4脚相连接,所述与 非门F2的4脚和其5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2的6脚经二极管D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 述与非门F3的11脚和与非门F4的9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4的9脚和其10脚相连接, 所述与非门F4的8脚经电容C1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述与非门F3的11脚经电阻R4接 与非门F3的12脚,所述与非门F3的13脚经电阻R3接地,所述电阻R1~R2和电位器Rw串 联后接在电源Vc的正极和地之间,所述与非门F3的13脚接电源Vc的正极; 所述驱动执行及声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BQ、变压器B1和扬声器SP ;所述三极管 BQ的基极接与非门F4的8脚,所述三极管BQ的集电极接电源Vc的正极,所述三极管BQ的 发射极接变压器B1的一次线圈,所述变压器B1的二次线圈接扬声器SP。 所述磁感应探头上设置有标记笔,所述标记笔与磁感应探头的非导磁外壳之间可 拆卸。 所述标记笔为双头,一头为可擦除油性笔,另一头为验电笔。 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的型号为74LS00 ;所述三极管BG的型号为3DG6 ;所述二极 管D的型号为开关二极管2CK20。 所述磁感应探头的感应线圈L上密绕的漆包线匝数范围为400(Γ6000匝,所述漆 包线的直径范围为〇. 05~0. 1mm。 本技术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1)本技术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性能 稳定可靠,感应精度可调;(2)本技术带有双头的标记笔,不仅可以随时对探测位置进 行标记,而且可以排查漏电部位,提高作业人员操作的安全指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磁感应探头、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驱动执行及 声报警电路;所述磁感应探头包括非导磁外壳和设置在其内部的感应线圈L ;所述感应线 圈L由马蹄形磁钢、设置在其一臂上的线框以及密绕在线框上的漆包线组成;所述非导磁 外壳接地; 所述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包括集成门电路Fl?F4、二极管D、电位器Rw、电阻Rl?R4 和电容Cl ;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由与非门F1?F4组成; 所述感应线圈L的两端分别接与非门F1的1脚和电位器Rw的调节触头;所述与 非门F1的2脚与其1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1的3脚和与非门F2的4脚相连接,所述与 非门F2的4脚和其5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2的6脚经二极管D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 述与非门F3的11脚和与非门F4的9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4的9脚和其10脚相连接, 所述与非门F4的8脚经电容C1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述与非门F3的11脚经电阻R4接 与非门F3的12脚,所述与非门F3的13脚经电阻R3接地,所述电阻R1~R2和电位器Rw串 联后接在电源Vc的正极和地之间,所述与非门F3的13脚接电源Vc的正极; 所述驱动执行及声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BQ、变压器B1和扬声器SP ;所述三极管 BQ的基极接与非门F4的8脚,所述三极管BQ的集电极接电源Vc的正极,所述三极管BQ的 发射极接变压器B1的一次线圈,所述变压器B1的二次线圈接扬声器SP。 所述非导磁外壳可米用铜质外壳。 所述磁感应探头上设置有标记笔,所述标记笔与磁感应探头的非导磁外壳之间可 拆卸。 所述标记笔为双头,一头为可擦除油性笔,另一头为验电笔。 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的型号为74LS00 ;所述三极管BG的型号为3DG6 ;所述二极 管D的型号为开关二极管2CK20。 所述磁感应探头的感应线圈L上密绕的漆包线匝数范围为400(Γ6000匝,所述漆 包线的直径范围为〇. 05~0. 1mm,调节电位器Rw的调节触头可改变探测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但 凡依据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和修饰,都应作为本技术的技 术范畴。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 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本技术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性金属探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感应探头、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驱动执行及声报警电路;所述磁感应探头包括非导磁外壳和设置在其内部的感应线圈L;所述感应线圈L由马蹄形磁钢、设置在其一臂上的线框以及密绕在线框上的漆包线组成;所述非导磁外壳接地;所述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包括集成门电路F1~F4、二极管D、电位器Rw、电阻R1~R4和电容C1;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由与非门F1~F4组成,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的型号为74LS00;所述感应线圈L的两端分别接与非门F1的1脚和电位器Rw的调节触头;所述与非门F1的2脚与其1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1的3脚和与非门F2的4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2的4脚和其5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2的6脚经二极管D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述与非门F3的11脚和与非门F4的9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4的9脚和其10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4的8脚经电容C1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述与非门F3的11脚经电阻R4接与非门F3的12脚,所述与非门F3的13脚经电阻R3接地,所述电阻R1~R2和电位器Rw串联后接在电源Vc的正极和地之间,所述与非门F3的13脚接电源Vc的正极;所述驱动执行及声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BQ、变压器B1和扬声器SP;所述三极管BQ的基极接与非门F4的8脚,所述三极管BQ的集电极接电源Vc的正极,所述三极管BQ的发射极接变压器B1的一次线圈,所述变压器B1的二次线圈接扬声器SP。...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磁性金属探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感应探头、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驱动执 行及声报警电路;所述磁感应探头包括非导磁外壳和设置在其内部的感应线圈L ;所述感 应线圈L由马蹄形磁钢、设置在其一臂上的线框以及密绕在线框上的漆包线组成;所述非 导磁外壳接地; 所述电流整形及振荡电路包括集成门电路F1~F4、二极管D、电位器Rw、电阻R1~R4和 电容C1 ;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由与非门F1~F4组成,所述集成门电路F1~F4的型号为 74LS00 ; 所述感应线圈L的两端分别接与非门F1的1脚和电位器Rw的调节触头;所述与非门 F1的2脚与其1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1的3脚和与非门F2的4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 F2的4脚和其5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2的6脚经二极管D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述与 非门F3的11脚和与非门F4的9脚相连接,所述与非门F4的9脚和其10脚相连接,所述 与非门F4的8脚经电容C1接与非门F3的13脚,所述与非门F3的11脚经电阻R4接与非 门F3的12脚,所述与非门F3的13脚经电阻R3接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二松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