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微耕机机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734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微耕机机架总成,主管(1)为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U”形,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弯管(5),该弯管(5)为“V”形,由第一直段(5a)、圆弧过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连而成,第一直段(5a)的上端与主管(1)对应侧水平段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开设手把座下安装孔(5d),并且左右两边弯管(5)的第一直段(5a)之间设有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这两块定位板的端部与对应侧弯管(5)相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造型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而且便于发动机、螺杆传动箱、后轮等布置,有利于微耕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耕机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微耕机上的机架总成。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机架总成
技术介绍
微耕机是新时代的农业用具,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 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等作业, 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耕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在田间自由行驶,便于用户 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为农民在农忙季节节省了大 量时间。 机架是微耕机上的重要部件,是微耕机的骨架,用于布置动力总成、耕刀、手把等 部件。现有的微耕机机架总成不仅结构复杂、加工制作困难、生产成本高,而且占用空间大, 会增大整个微耕机的体积,不利于微耕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便携式微耕机机架 总成。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微耕机机架总成,主管(1)为前端封闭后端 开口的U形,该主管(1)的前端向上翘起,形成保险杠(la),在主管(1)两根水平段之间 的前部设有横梁(2),该横梁(2)的端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主管 (1)两根水平段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托板(3),该托板(3)的端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 身焊接固定,在所述主管(1)每根水平段的尾端塞装有堵头(4),堵头(4)的后部沿左右方 向开设有手把座上安装孔(4a); 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弯管(5),该弯管(5)为V形,由第 一直段(5a)、圆弧过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连而成,所述第一直段(5a)的上端 与主管(1)对应侧水平段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开设手把座下安装孔 (5d),并且左右两边弯管(5)的第一直段(5a)之间设有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这 两块定位板的端部与对应侧弯管(5)相固定; 在每根弯管(5)的后方均设有斜管(6),斜管(6)前高后低倾斜布置,斜管(6)的 上端与主管(1)对应侧水平段尾端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左右两根斜管(6)之间设有横管 (7) ,斜管¢)的下端与横管(7)的端部相固定,左右两边弯管(5)第二直段(5c)的后端焊 接在横管(7)上,在所述斜管(6)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后轮安装孔^a),弯管(5)的第二直段 (5c)上开设有第二后轮安装孔(5e),同一侧第一后轮安装孔(6a)到横管(7)的距离与第 二后轮安装孔(5e)到横管(7)的距离相等。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整个机架总成造型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不仅易于加工 制作,而且有利于微耕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构成机架的各相邻管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连接的牢靠性好。主管的前端上翘形成保险杠,一方面能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与前方的物 体发生碰撞而损坏发动机;另一方面,保险杠可供抓握,在微耕机越过障碍物时,便于手提, 使微耕机越过障碍更方便。 托板用于支撑发动机,托板两端焊接于主管上,支撑发动机的稳定性好。在主管水 平段后端塞装的堵头上开设手把座上安装孔和弯管第一直段上开设的手把座下安装孔用 来安装手把座,使其安装便捷、牢靠;堵头能够防止主管水平段后端发生压扁。弯管为V 形,加工制作容易,连接主管与横管牢靠。左右两边的弯管之间设置有上定位板和下定位 板,一方面能够增强左右两边弯管的结构强度,防止弯管朝着相对的方向变形;另一方面, 螺杆传动箱的后端面贴靠在两块定位板上,并通过螺栓与两块定位板连接,使螺杆传动箱 布置于主管前部的下方,有效利用了主管前部下方的空间。螺杆传动箱采用卧式布置,与机 架结合紧密,能有效减小微耕机的体积;螺杆传动箱前端采用前支架悬吊安装于横梁上,这 样螺杆传动箱安装操作非常简便,能确保螺杆传动箱安装的牢靠性。 斜管中部开设的第一后轮安装孔和弯管第二直段上开设的第二后轮安装孔是供 后轮选择的定位孔,后轮总成通过销子与横管的端部铰接,当后轮总成的紧固点通过螺栓 与第一后轮安装孔连接时,后轮处于放下状态,此时微耕机可将前端翘起,以后轮为支撑进 行行走,不仅行走便捷,而且省去了拆卸耕刀的麻烦;当松开螺栓,使后轮总成旋转一定角 度,再将后轮总成的紧固点通过螺栓与第二后轮安装孔连接时,后轮处于收起状态,此时可 进行耕作作业,并且后轮不会对耕作造成任何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为后轮提供了可供选择的 安装点,使后轮装配简单,并且切换状态操作方便、快捷,从而大大提高了微耕机使用的便 捷性。 作为优选,所述保险杠(la)与主管(1)的水平段之间具有130-150°的夹角。 为了便于加工制作,增加横梁的结构强度、防止变形,所述横梁(2)为矩形平板结 构,横梁(2)的前边和后边均向下弯折,形成翻边,并在横梁(2)上开有左右两个并排的长 条孔(2a)。 为了增加托板的结构强度、防止变形,便于安装发动机并调节位置,所述托板(3) 为矩形平板结构,托板(3)的前边和后边均向下弯折,形成翻边,并在托板(3)上按矩形分 布有四个条形孔(3a)。 在所述上定位板(10)顶面的右部焊接有挡块(9),该挡块(9)为长方块结构。挡 块造型简单,易于制作及安装,且挡块在上定位板上安装的牢靠性好;挡块用于对皮带张紧 臂限位,以防止皮带张紧臂与皮带护罩发生干涉。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不但造型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而 且便于发动机、螺杆传动箱、后轮等布置,有利于微耕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由主管1、横梁2、托板3、堵头4、弯管5、斜管6、横 管7、定位套8、挡块9、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等构成。其中,主管1为前端封闭后端开 口的U形,该主管1的前端向上翘起,形成保险杠 la。除保险杠 la外,主管1的其余部分 为左右两边对称布置的水平段,所述保险杠 la与主管1的水平段之间具有130-150°的 夹角。在主管1两根水平段之间的前部设有横梁2,横梁2为矩形平板结构,该横梁2的端 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横梁2的前边和后边均向下弯折,形成翻边,并在 横梁2上开有左右两个并排的长条孔2a。 如图1、图2所示,在主管1两根水平段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托板3,该托板3为矩形 平板结构,托板3的端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托板3上按矩形分布有 四个条形孔3a,托板3的前边和后边均向下弯折,形成翻边。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的尾端均 设有堵头4,堵头4的前部塞入并固定于主管1的尾端,在堵头4的后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 手把座上安装孔4a。 如图1、图2、图3所示,主管1每根水平段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弯管5,左右两边的 弯管5相对称。弯管5为V形,由第一直段5a、圆弧过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连而 成。弯管5的第一直段5a坚直布置,该第一直段5a的上端与主管1对应侧水平段的底部 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开设手把座下安装孔5d,该手把座下安装孔5d和手把座 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机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主管(1)为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U”形,该主管(1)的前端向上翘起,形成保险杠(1a),在主管(1)两根水平段之间的前部设有横梁(2),该横梁(2)的端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主管(1)两根水平段之间的中部设置有托板(3),该托板(3)的端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所述主管(1)每根水平段的尾端塞装有堵头(4),堵头(4)的后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手把座上安装孔(4a);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弯管(5),该弯管(5)为“V”形,由第一直段(5a)、圆弧过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连而成,所述第一直段(5a)的上端与主管(1)对应侧水平段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开设手把座下安装孔(5d),并且左右两边弯管(5)的第一直段(5a)之间设有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这两块定位板的端部与对应侧弯管(5)相固定;在每根弯管(5)的后方均设有斜管(6),斜管(6)前高后低倾斜布置,斜管(6)的上端与主管(1)对应侧水平段尾端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左右两根斜管(6)之间设有横管(7),斜管(6)的下端与横管(7)的端部相固定,左右两边弯管(5)第二直段(5c)的后端焊接在横管(7)上,在所述斜管(6)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后轮安装孔(6a),弯管(5)的第二直段(5c)上开设有第二后轮安装孔(5e),同一侧第一后轮安装孔(6a)到横管(7)的距离与第二后轮安装孔(5e)到横管(7)的距离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机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主管(1)为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的u形, 该主管(1)的前端向上翘起,形成保险杠(la),在主管(1)两根水平段之间的前部设有横梁 (2),该横梁(2)的端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主管(1)两根水平段之 间的中部设置有托板(3),该托板(3)的端部与主管(1)对应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所 述主管(1)每根水平段的尾端塞装有堵头(4),堵头(4)的后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手把座上 安装孔(4a); 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后部的下方均设置有弯管(5),该弯管(5)为V形,由第一直 段(5a)、圆弧过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连而成,所述第一直段(5a)的上端与主 管(1)对应侧水平段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开设手把座下安装孔(5d), 并且左右两边弯管(5)的第一直段(5a)之间设有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这两块 定位板的端部与对应侧弯管(5)相固定; 在每根弯管(5)的后方均设有斜管(6),斜管(6)前高后低倾斜布置,斜管(6)的上端 与主管(1)对应侧水平段尾端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海波向安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