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机辊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200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带机辊筒机构,包括辊筒本体,辊筒本体包括一设于中部的中筒及分别固定连接在中筒两端的外筒,中筒与外筒的中心轴孔无缝连接,并且中筒的直径小于外筒的直径,外筒的外表面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面,柔面上设有用于增强摩擦性能的摩擦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辊筒本体设计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输送带与外筒紧密连接而与中筒之间具有间隔,能够缓冲下料时输送带中部的物料冲击力和输送过程中的物料压力,从而使辊筒本体上承受的压力合理分布,有效提高了辊筒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辊筒机构的整体使用寿命,同时在外筒上设置柔面以弥补接触面减少后外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物料的正常输送,使生产做到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带机辊筒机构,包括辊筒本体,辊筒本体包括一设于中部的中筒及分别固定连接在中筒两端的外筒,中筒与外筒的中心轴孔无缝连接,并且中筒的直径小于外筒的直径,外筒的外表面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面,柔面上设有用于增强摩擦性能的摩擦纹;本技术的辊筒本体设计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输送带与外筒紧密连接而与中筒之间具有间隔,能够缓冲下料时输送带中部的物料冲击力和输送过程中的物料压力,从而使辊筒本体上承受的压力合理分布,有效提高了辊筒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辊筒机构的整体使用寿命,同时在外筒上设置柔面以弥补接触面减少后外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物料的正常输送,使生产做到连续进行。【专利说明】胶带机辊筒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胶带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胶带机辊筒机构。
技术介绍
胶带机即带式输送机,利用电力驱动辊筒旋转从而利用摩擦力带动设于辊筒上输 送带的连续运动。辊筒机构包括辊筒本体、转轴、轴承及轴承座等部件,其中现有的辊筒本 体为圆柱状金属筒。胶带机通常配合取料机使用,为保证下料的准确性、防止物料从输送带 两侧漏出,取料机的下料口正对输送带中部,物料落下时对输送带中部造成冲击损伤较大, 并且输送过程中物料压力也主要集中在输送带中部,从而使得承受该处压力的辊筒本体损 坏较为严重,影响辊筒机构的整体使用寿命,影响物料的正常输送,使生产不能够做到连续 进行,增加生产运行成本。 因此,就需要一种胶带机辊筒机构,其能够使辊筒本体上承受的压力合理分布,有 效提高了辊筒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辊筒机构的整体使用寿命,保证物料的正常输送, 使生产做到连续进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胶带机辊筒机构,能够使辊筒本体上承受的压力 合理分布,有效提高了辊筒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辊筒机构的整体使用寿命,保证物料 的正常输送,使生产做到连续进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本技术的胶带机辊筒机构,包括辊筒本体,所述辊筒本体包括一设于中部的 中筒及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筒两端的外筒,所述中筒与外筒的中心轴孔无缝连接,并且 所述中筒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的直径,所述外筒的外表面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面,所 述柔面上设有用于增强摩擦性能的摩擦纹。 进一步,所述中筒与外筒之间由过渡筒过渡连接,所述过渡筒为一圆锥体且其小 端直径与所述中筒直径相等、大端直径与所述外筒直径相等。 进一步,所述摩擦纹分为两组并相互交叉延伸以形成网格为菱形的网格结构,每 组中的所述摩擦纹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两所述过渡筒之间连接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内筒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所述中筒与外筒的直径比为1 :2_4,所述中筒与外筒的轴向长度比为 1-2:1。 进一步,所述中筒、外筒及过渡筒由球墨铸铁制成并且一体成型。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胶带机辊筒机构,辊筒本体设计成两头大、 中间小的形状,中部形成一凹陷结构,输送带与外筒紧密连接而与中筒之间具有间隔,能够 缓冲下料时输送带中部的物料冲击力和输送过程中的物料压力,从而使辊筒本体上承受的 压力合理分布,有效提高了辊筒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辊筒机构的整体使用寿命,同 时在外筒上设置柔面以弥补减少接触面后外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物料的正常输 送,使生产做到连续进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 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 例的胶带机辊筒机构,包括辊筒本体,所述辊筒本体包括一设于中部的中筒1及分别固定 连接在所述中筒1两端的外筒2,所述中筒1与外筒2的中心轴孔无缝连接,并且所述中筒 1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2的直径,所述外筒2的外表面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面21,所 述柔面21上设有用于增强摩擦性能的摩擦纹21a ;中部优选为辊筒本体中间1/3长度的部 分,两外筒2对称分布;中心轴孔供转轴穿过;柔面21可使用橡胶制成;辊筒本体设计成两 头大、中间小的形状,中部形成一凹陷结构,输送带与外筒2紧密连接而与中筒1之间具有 间隔,能够缓冲下料时输送带中部的物料冲击力和输送过程中的物料压力,从而使辊筒本 体上承受的压力合理分布,有效提高了辊筒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辊筒机构的整体使 用寿命,同时在外筒2上设置柔面21以弥补减少接触面后外筒2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 保证物料的正常输送,使生产做到连续进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筒1与外筒2之间由过渡筒3过渡连接,所述过渡筒3为一圆 锥体且其小端直径与所述中筒1直径相等、大端直径与所述外筒2直径相等;过渡筒3使中 筒1与外筒2逐渐过渡连接,避免因形变剧烈而造成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辊筒本体的承 重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摩擦纹21a分为两组并相互交叉延伸以形成网格为菱形的网格 结构,每组中的所述摩擦纹21a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摩擦纹21a可增强外筒2与输送带 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设置两组摩擦纹21a并且交叉延伸,增加了柔面21上摩擦纹21a 的分布密度,同时减少摩擦纹21a之间的间距,增强摩擦性能;至于摩擦纹21a的深度,优选 为柔面21厚度的1/3,避免柔面21因厚度不足而严重磨损。 本实施例中,两所述过渡筒3之间连接有弹性体4,所述弹性体4与所述内筒之间 具有间隔;弹性体4具有弹性恢复力,可以是橡胶体或者海绵体,进一步缓冲下料时输送带 中部的物料冲击力和输送过程中的物料压力,避免中筒1受压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筒1与外筒2的直径比为1 :3,所述中筒与外筒的轴向长度比 为2:1 ;直径为外径,轴向长度即筒体高度;1 :3的直径比保证了本技术目的的实现, 2:1长度比则保证运输带的有效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筒1、外筒2及过渡筒3由球墨铸铁制成并且一体成型;球墨 铸铁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 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采用球墨铸铁,使得辊筒本体的强度更大、韧性 更高、更耐磨;同时,中筒1、外筒2及过渡筒3 -体成型,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便于加 工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 一种胶带机辊筒机构,包括辊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本体包括一设于中部 的中筒及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筒两端的外筒,所述中筒与外筒的中心轴孔无缝连接,并 且所述中筒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的直径,所述外筒的外表面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面, 所述柔面上设有用于增强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带机辊筒机构,包括辊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本体包括一设于中部的中筒及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筒两端的外筒,所述中筒与外筒的中心轴孔无缝连接,并且所述中筒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的直径,所述外筒的外表面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面,所述柔面上设有用于增强摩擦性能的摩擦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邦瑞建筑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