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5346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该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集成辐射换热与主动对流换热为一体,在其换热处理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辐射与环境进行换热,还可通过风机来主动强迫其对流换热,加热/冷却空气,且可加大辐射板的供回水温差,从而帮助提高其换热效率,增强辐射板换热系统的供冷/供热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辐射板系统供冷、供热能力受限,难以广泛推广应用的问题,并且在对新风及回风进行处理的同时,还可消除一定的湿负荷,改善了传统的辐射系统无法除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为辐射板空调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辐射板是呈扁平板状的暖通空调设备,其将工作元件加热或制冷,达到向周边环境进行热辐射采暖或者冷辐射制冷的目的。以功能分类,可以分为热辐射板和冷辐射板。用来加热的介质主要有热水、蒸汽、燃气、燃油、电等,用来制冷的介质主要是冷水、蒸发剂(氟利昂、液氨)等。 与传统的空气对流式空调系统相比,辐射板系统主要是以辐射换热为主,垂直温度差相对较小,有助于提高室内使用的舒适度,也不存在使用对空气流式空调系统时室内机噪声大的问题,同时,辐射板系统还可以采用热水、冷水分别作为加热、制冷的介质,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能耗。 虽然辐射板系统的优势突出,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现有的辐射板系统,在夏季的制冷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为16-18°C,过低的制冷温度会使得辐射板产生结露,影响室内卫生条件,但这就导致了辐射板的单位面积制冷换热能力较低,制冷效率不佳;而在冬季,虽然不存在结露的问题,但由于受到辐射加热换热效率的限制及舒适度的要求,加热温度也不宜过高,一般为26-32°C,否则过高温度的热能因无法完全向外辐射而在辐射板内聚集,容易加速内部器件老化,缩短使用寿命,且舒适度降低。因此,供冷、供热能力不足的因素,使得辐射板系统难以满足具有较大供冷、供热负荷的需求,从而大幅限制了辐射板系统在更多地区和领域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加热和制冷,且有助于增强供冷、供热能力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辐射板系统供冷、供热能力受限,难以广泛推广应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 —种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包括辐射板,辐射板安装于室内屋顶或墙面上;所述辐射板具有一扁平的换热腔体,换热腔体的底面为辐射面;换热腔体的内腔顶面铺设有保温材料层;换热腔体的内腔底面上铺贴设置有相互平行排列的若干换热水管,换热水管与换热腔体内腔顶面的保温材料层之间留有通风间隙;换热腔体内每根换热水管的一端分别与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水管相连通,且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从换热腔体相对的两侧壁延伸出辐射板的侧表面;所述换热腔体内的内腔底面上位于每根换热水管两侧的位置处沿换热水管延伸方向设置有排水凹槽,内腔底面上位于供水管和回水管远离换热水管一侧的位置处分别沿供水管和回水管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冷凝水导向凹槽;所述排水凹槽与冷凝水导向凹槽相连接贯通,由冷凝水导向凹槽导向连通至位于换热腔体侧壁底部且靠近供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的冷凝水排水管,且排水凹槽和冷凝水导向凹槽具有从回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向冷凝水排水管位置处倾斜的倾斜坡度;所述换热腔体靠近回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进风口,靠近进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出风口 ; 还包括回风通路;所述回风通路以与室内相通的回风进气管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气管作为入口,回风进气管和新风进气管均通过设有空气过滤器和风机的进风管道连通至辐射板的换热腔进风口,穿过辐射板的通风间隙后,从辐射板的换热腔出风口连通至与室内相通的送风出气管;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回风通路中的气流流向送风出气管;所述回风进气管和新风进气管上还分别设有回风调节阀和新风调节阀。 在上述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基础上,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换热水管为中空的半圆柱筒状,且其半圆柱筒状的平直表面铺贴在换热腔体的内腔底面上。 在上述的王动式福射板换热系统基础上,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福射板的换热腔体内腔顶面的保温材料层上朝向换热水管的一面还涂覆有反射材料层。 在上述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基础上,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排水凹槽和冷凝水导向凹槽从回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向冷凝水排水管位置处倾斜的倾斜坡度值为1%?2%。 在上述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基础上,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回风调节阀和新风调节阀均采用电动对开多叶调节阀。 在上述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基础上,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辐射板的供水管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现有的辐射供冷(热)系统必须结合特定的机械通风形式,本技术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可对新风进行处理,省去了一套独立新风处理系统,可减少传统辐射供冷(供热)系统的初投资,具有一系统多功能的特点。 2、本技术的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对新风及回风进行处理的同时,还可消除一定的湿负荷,改善了传统的辐射系统无法除湿的缺点。 3、本技术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与风系统相结合,通过加强对流换热来提高辐射板的换热效率,加大其供冷量(供热量),使其有更好的制冷(制热)效果;且可加大辐射板的供回水温差,提高冷热源机组的制冷(制热)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中辐射板的具体结构示剖视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辐射板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其集成辐射换热与主动对流换热为一体,不仅可以通过辐射与环境进行换热,还可通过风机来主动加强其对流换热,加热/冷却空气,从而帮助提高其换热效率,增强辐射板换热系统的供冷/供热能力。 本技术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的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辐射板10以及空气过滤器20、风机30等连通形成的回风通路构成。 其中,辐射板安装于室内屋顶或墙面上,辐射板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3为图2所示辐射板的A-A剖视图。该辐射板10具有一扁平的换热腔体11,换热腔体11的底面为辐射面;换热腔体11的内腔顶面铺设有保温材料层12 ;换热腔体的内腔底面上铺贴设置有相互平行排列的若干换热水管13,换热水管13与换热腔体内腔顶面的保温材料层12之间留有通风间隙14 ;换热腔体11内每根换热水管13的一端分别与供水管15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水管16相连通,且供水管15和回水管16分别从换热腔体11相对的两侧壁延伸出辐射板10的侧表面;换热腔体11内的内腔底面上位于每根换热水管13两侧的位置处沿换热水管延伸方向设置有排水凹槽17,内腔底面上位于供水管15和回水管16远离换热水管13—侧的位置处分别沿供水管和回水管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冷凝水导向凹槽18 ;排水凹槽17与冷凝水导向凹槽18相连接贯通,由冷凝水导向凹槽导向连通至位于换热腔体11侧壁底部且靠近供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的冷凝水排水管19,且排水凹槽17和冷凝水导向凹槽18具有从回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向冷凝水排水管位置处倾斜的倾斜坡度,该倾斜坡度值最好为1%?2%,以有利于促使冷凝水流向冷凝水排水管而排出辐射板外部;换热腔体靠近回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进风口 la,靠近进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出风口 lb。本技术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的辐射板中,由供水管供水,流经铺贴设置在换热腔体内腔底面上的换热水管,使得换热腔体地面的辐射面形成加热/制冷辐射,然后水流从回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板,辐射板安装于室内屋顶或墙面上;所述辐射板具有一扁平的换热腔体,换热腔体的底面为辐射面;换热腔体的内腔顶面铺设有保温材料层;换热腔体的内腔底面上铺贴设置有相互平行排列的若干换热水管,换热水管与换热腔体内腔顶面的保温材料层之间留有通风间隙;换热腔体内每根换热水管的一端分别与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水管相连通,且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从换热腔体相对的两侧壁延伸出辐射板的侧表面;所述换热腔体内的内腔底面上位于每根换热水管两侧的位置处沿换热水管延伸方向设置有排水凹槽,内腔底面上位于供水管和回水管远离换热水管一侧的位置处分别沿供水管和回水管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冷凝水导向凹槽;所述排水凹槽与冷凝水导向凹槽相连接贯通,由冷凝水导向凹槽导向连通至位于换热腔体侧壁底部且靠近供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的冷凝水排水管,且排水凹槽和冷凝水导向凹槽具有从回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向冷凝水排水管位置处倾斜的倾斜坡度;所述换热腔体靠近回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进风口,靠近进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出风口;还包括回风通路;所述回风通路以与室内相通的回风进气管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气管作为入口,回风进气管和新风进气管均通过设有空气过滤器和风机的进风管道连通至辐射板的换热腔进风口,穿过辐射板的通风间隙后,从辐射板的换热腔出风口连通至与室内相通的送风出气管;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回风通路中的气流流向送风出气管;所述回风进气管和新风进气管上还分别设有回风调节阀和新风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板,辐射板安装于室内屋顶或墙面上;所述辐射板具有一扁平的换热腔体,换热腔体的底面为辐射面;换热腔体的内腔顶面铺设有保温材料层;换热腔体的内腔底面上铺贴设置有相互平行排列的若干换热水管,换热水管与换热腔体内腔顶面的保温材料层之间留有通风间隙;换热腔体内每根换热水管的一端分别与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回水管相连通,且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从换热腔体相对的两侧壁延伸出辐射板的侧表面;所述换热腔体内的内腔底面上位于每根换热水管两侧的位置处沿换热水管延伸方向设置有排水凹槽,内腔底面上位于供水管和回水管远离换热水管一侧的位置处分别沿供水管和回水管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冷凝水导向凹槽;所述排水凹槽与冷凝水导向凹槽相连接贯通,由冷凝水导向凹槽导向连通至位于换热腔体侧壁底部且靠近供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的冷凝水排水管,且排水凹槽和冷凝水导向凹槽具有从回水管延伸出辐射板位置处向冷凝水排水管位置处倾斜的倾斜坡度;所述换热腔体靠近回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进风口,靠近进水管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换热腔出风Π ; 还包括回风通路;所述回风通路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华陈雅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