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293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机,而其:还包括第一信号输入接口、第二信号输入接口、信号隔离转换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直流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隔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只要通过改变高低电平就能与任何类型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匹配使用,并能控制电机正反转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直流电机的工作状态是通过直流电机控制模块进行综合控制的,而直流电机的工作状态包括了电机的转速、正转和反转。 目前,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了信号发生控制器,以及与信号发生控制器连接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而比较常用的信号发生控制器输出的是两种信号,一种是脉冲信号,通过改变占空比控制电机的转速;另一种是高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控制电机正转,低电平信号控制电机反转,但是,已有的某些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只能接入脉冲信号和高电平信号,即一端接脉冲信号,另一端接高电平信号,则直流电机正转,反之,一端接高电平信号,另一端接脉冲信号,则直流电机反转,这样,直流电机控制模块与信号发生控制器所能发出的信号状态不匹配,因此,需要一种控制装置,使得通用的信号发生控制器能与更多类型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匹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只要通过改变高低电平就能与更多类型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匹配使用,并能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且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直流电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机,而其:还包括第一信号输入接口、第二信号输入接口、信号隔离转换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直流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隔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且所述的第一信号转换模块与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直流电机接口模块,所述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直流电机接口模块与直流电机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隔离转换模块包括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1,电阻R6、R7、R8、R9,二极管D2、D3和电容C4、C5、C6 ;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同时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二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同时接地;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同时与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并同时接电源VCC,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出端同时与信号转换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电阻R8的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同时与信号转换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包括施密特触发器U7A以及与非门CMOS芯片U8A,施密特触发器U7A的输入端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施密特触发器U7A的输出端通过与非门CMOS芯片U8A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信号转换模块包括施密特触发器U7B以及与非门CMOS芯片U8B,施密特触发器U7B的输入端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施密特触发器U7B的输出端通过与非门CMOS芯片U8B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与非门CMOS芯片U8A和与非门CMOS芯片U8B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 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后,使用时,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接口接入脉冲触发信号,第二信号输入接口接入高、低电平,并由信号隔离转换模块对脉冲触发信号和高、低电平进行光耦隔离,再输出送至信号转换模块进行吸纳后转换处理,接着送至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处理,通过直流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本技术能够将通用的信号发生控制器与更多类型的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匹配使用。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原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所不,一种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机6,还包括第一信号输入接口 1、第二信号输入接口 2、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信号转换模块4和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接口I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入接口 2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6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信号转换模块4包括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且所述的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与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的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 如图1、2所示,还包括直流电机接口模块7,所述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直流电机接口模块7与直流电机6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包括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1,电阻R6、R7、R8、R9,二极管D2、D3和电容C4、C5、C6 ;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入接口 I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同时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二信号输入接口 2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入端同时接地;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同时与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并同时接电源VCC,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出端同时与信号转换模块4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电阻R8的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以及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同时与信号转换模块4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包括施密特触发器U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机(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信号输入接口(1)、第二信号输入接口(2)、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信号转换模块(4)和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接口(1)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入接口(2)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6)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机(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信号输入接口(I)、第二信号输入接口(2)、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信号转换模块(4)和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接口(I)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入接口(2)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6)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4)包括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且所述的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与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相应的连接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的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1)的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转换模块(4-2)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电机接口模块(7),所述直流电机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直流电机接口模块(7)与直流电机(6)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隔离转换模块(3)包括光耦隔离集成芯片Ul,电阻R6、R7、R8、R9,二极管D2、D3和电容C4、C5、C6 ;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入接口(I)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