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281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水箱、提升泵和滤水柱;调节水箱与至少一个提升泵连通,提升泵与原水进水总管连通;原水进水总管与原水进水支管连通;通过滤水柱的顶端开口,每一个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滤水柱连通;滤水柱为具有用于填充滤料的内腔的筒状结构;通过滤水柱的底端开口,每一个滤水柱还与一个产水反冲洗支管连通,每一个产水反冲洗支管与产水总管连通;每一个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反冲洗排水支管连通,每一个反冲洗排水支管与反冲洗排水总管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装置,优化了水处理过程,在完成水处理过程得到产水的同时,利用产水为进行反冲洗过程提供了便利,同时节省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处理
中涉及除铁的传统方法主要有自然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和接触过滤氧化法。其中,自然氧化法工艺一般由曝气、氧化、沉淀和过滤组成,由于该法氧化反应速率慢,存在着系统复杂、设备庞大、水力停留时间长和设备投资高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化学氧化法工艺是用化学氧化剂将二价铁氧化,再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后除铁,由于需投加化学氧化剂,存在着运行成本高、操作管理麻烦等问题,一般只用于小水量处理;t匕较而言,接触过滤氧化法工艺简单,原水曝气后迅速进入接触氧化滤层,在滤料表面活性铁质滤膜的自催化作用下,将二价铁氧化生成氢氧化物并被滤层截留,达到除铁效果,该法能克服上述问题,具有除铁效率高、操作简单、无需投加药剂和运行稳定的特点,在水处理除铁
内日益受到关注。 但现有技术中,应用接触过滤氧化法进行除铁的设施主要以构筑物的形式建造,往往存在如下问题:管路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大,投资费用高,不适合在煤矿井下狭小巷道内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不需要使用大型的过滤装置便可完成水处理过程,可应用于多种环境。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水箱、提升泵和滤水柱; 所述调节水箱与至少一个所述提升泵连通,所述提升泵与原水进水总管连通;所述原水进水总管与原水进水支管连通; 通过所述滤水柱的顶端开口,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所述滤水柱连通; 所述滤水柱为具有用于填充滤料的内腔的筒状结构; 通过所述滤水柱的底端开口,每一个所述滤水柱还与一个产水反冲洗支管连通,每一个所述产水反冲洗支管与产水总管连通; 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反冲洗排水支管连通,每一个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与反冲洗排水总管连通; 在所述原水进水支管和所述原水进水总管的连通处与所述原水进水支管和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的连通处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上设置了第二阀门;所述产水总管的出水口处设有第四阀门。 进一步的,在所述滤水柱内腔中还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滤料的穿孔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滤水柱的数量至少为5个。 进一步的,所述滤水柱的顶端开口与底端开口处均设有第二导管和布水兼集水器;所述顶端开口处的第二导管的第一端突出所述顶端开口,所述底端开口处的第二导管的第一端突出所述底端开口 ;与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端相连的所述布水兼集水器位于所述滤水柱内; 所述原水进水支管通过所述顶端开口处的第二导管的第一端与滤水柱连通; 所述滤水柱通过所述滤水柱的底端开口处的第二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产水反冲洗支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滤水柱由第一筒体、第三筒体和用于填充滤料的第二筒体组合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开口为所述顶端开口,则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二开口通过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一开口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开口通过法兰盘与所述第三筒体的第一开口连接,则所述第三筒体的第二开口为所述底端开口 ; 进一步的,所述穿孔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筒体的第一开口之间,且在所述穿孔隔板上还设有软性垫层。 [0021 ] 进一步的,所述产水反冲洗支管上设置了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原水进水总管的第一端为开口,所述原水进水总管的第二端为封闭,所述提升泵与所述原水进水总管的第一端连接; 在所述原水进水总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五阀门和流量计; 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至第五阀门的电控箱。 进一步的,所述水处理装置安置在外壳内。 本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滤水柱,可承担较大处理水量和满足反冲洗强度要求,不需要使用大型的过滤装置,从而使该水处理装置可方便应用于井下等工作环境;且由于一些工作环境下输送干净水源不便,则通过原水进水支管、产水反冲洗支管、产水总管、反冲洗排水支管、反冲洗排水总管及各个阀门的配合,充分利用了产水进行反冲洗运行,不需要使用其他干净的水源,为进行反冲洗过程提供了便利,同时节省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水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滤水柱的爆炸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设置在外壳内的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1,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水箱1、提升泵2和滤水柱3; 所述调节水箱I与至少一个所述提升泵2连通,所述提升泵2与原水进水总管4连通;具体的,调节水箱I可通过第一导管12与至少一个所述提升泵2连通;而提升泵2可通过第三导管13与原水进水总管4连通;且在第一导管12上设有连通阀门15,在第三导管13上设有连通阀门30 ; 所述原水进水总管4与原水进水支管7连通;进一步的,与所述原水进水总管4连通的原水进水支管7有多个,则通过所述滤水柱3的顶端开口 10,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7与一个所述滤水柱3连通; 所述滤水柱3为具有用于填充滤料的内腔的筒状结构; 通过所述滤水柱的底端开口 16,每一个所述滤水柱3还与一个产水反冲洗支管17连通,每一个所述产水反冲洗支管17与产水总管20连通; 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7与一个反冲洗排水支管22连通,每一个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22与反冲洗排水总管23连通; 在所述原水进水支管7和所述原水进水总管4的连通处LI与所述原水进水支管7和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22的连通处L2之间,设有第一阀门8 ; 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22上设置了第二阀门24 ;所述产水总管20的出水口 19处设有第四阀门21。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水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水处理装置中的滤水柱通常至少为5个,且在进行下述反冲洗的过程中,通常4个滤水柱的底端开口流出的产水的水量,可满足I个滤水柱进行反冲洗所需的水量;但为便于说明水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选取图1中的两个滤水柱进行说明,则选取的两个滤水柱在图2中以滤水柱3a和滤水柱3b进行示例,在上述至少一个原水进水支管7中,与滤水柱3a连通的原水进水支管为原水进水支管7a,与滤水柱3b连通的原水进水支管为原水进水支管7b,相应的,则前述第一阀门8、顶端开口 10、底端开口 16、反冲洗排水支管22,第二阀门24、产水反冲洗支管17在图2中分别与滤水柱3a对应为第一阀门8a、顶端开口 10a、底端开口 16a、反冲洗排水支管22a,第二阀门24a、产水反冲洗支管17a,而与滤水柱3b对应为第一阀门Sb、顶端开口 10b、底端开口 16b、反冲洗排水支管22b,第二阀门24b、产水反冲洗支管17b ;具体的,井下含铁灰岩水作为原水,通过水泵或重力流形式以一定的流量流入调节水箱1,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提升泵2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将含铁的原水送入原水进水总管4,此时第一阀门8a和8b、产水总管20的出水口 19处的第四阀门21为打开状态,而第二阀门24a和24b为关闭状态,则原水只能流入原水进水支管7a和7b,从而流入原水进水支管7a中的原水再由滤水柱3a的顶端开口 1a流入滤水柱3a中,而流入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水箱、提升泵和滤水柱;所述调节水箱与至少一个所述提升泵连通,所述提升泵与原水进水总管连通;所述原水进水总管与原水进水支管连通;通过所述滤水柱的顶端开口,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所述滤水柱连通;所述滤水柱为具有用于填充滤料的内腔的筒状结构;通过所述滤水柱的底端开口,每一个所述滤水柱还与一个产水反冲洗支管连通,每一个所述产水反冲洗支管与产水总管连通;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反冲洗排水支管连通,每一个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与反冲洗排水总管连通;在所述原水进水支管和所述原水进水总管的连通处与所述原水进水支管和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的连通处之间,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上设置了第二阀门;所述产水总管的出水口处设有第四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水箱、提升泵和滤水柱; 所述调节水箱与至少一个所述提升泵连通,所述提升泵与原水进水总管连通;所述原水进水总管与原水进水支管连通; 通过所述滤水柱的顶端开口,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所述滤水柱连通; 所述滤水柱为具有用于填充滤料的内腔的筒状结构; 通过所述滤水柱的底端开口,每一个所述滤水柱还与一个产水反冲洗支管连通,每一个所述产水反冲洗支管与产水总管连通; 每一个所述原水进水支管与一个反冲洗排水支管连通,每一个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与反冲洗排水总管连通; 在所述原水进水支管和所述原水进水总管的连通处与所述原水进水支管和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的连通处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所述反冲洗排水支管上设置了第二阀门;所述产水总管的出水口处设有第四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水柱内腔中还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滤料的穿孔隔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柱的数量至少为5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柱的顶端开口与底端开口处均设有第二导管和布水兼集水器;所述顶端开口处的第二导管的第一端突出所述顶端开口,所述底端开口处的第二导管的第一端突出所述底端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毫郑利祥柳炳俊郭中权李翠崔东锋陆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