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以及机动车辆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送更平稳,保护病人安全的移动式医疗车,包括车架、车体平台和底盘,所述车体平台设于车架内,所述底盘设于车体平台下方,所述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所述担架导轨具有底部和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个翼部,其形状呈U形,两个翼部之间的间距与担架的宽度相匹配,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进入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担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担架的移动,从而减少担架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保证运送病人途中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避免病人的二次受伤或者病情加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医疗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以及机动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式医 疗车。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因为地域、经济等因素而缺少综合性医院,当发生突发事件 或者自然灾害等需要救助时,往往造成伤病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移动式医疗车很好地 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车辆通常具有很强的地域适应性并且配备有常规的医疗器械和药 品,能够为人们提供及时必要的医疗服务。 现有技术中,移动式医疗车通常配备有具有车轮的担架,医护人员通过担架将病 人搬运至医疗车上,然后由医疗车将病人运送至医院,以进行及时治疗。然而,为方便到达 医院后的搬运,在被搬运至医疗车上后,病人通常依然躺在担架上。在行驶过程中,医疗车 由于路途奔波而左右晃动,无法保证病人在运送途中的稳定性,容易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 或者病情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送更平稳,保护病人安全的移动式医疗车。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医疗车,包括车架、 车体平台和底盘,所述车体平台设于车架内,所述底盘设于车体平台下方,所述车体平台上 设有担架导轨,所述担架导轨具有底部和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个翼部,其形状呈U形,两 个翼部之间的间距与担架的宽度相匹配,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进入并由担架导轨 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移动。 本技术在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担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 担架的移动,从而减少担架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保证运送病人途中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避 免病人的二次受伤或者病情加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平台在位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处设有开口,位 于开口下方的底盘设有固定卡锁,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进入后,所述固定卡锁穿 过开口并将担架锁定,从而避免担架自动从担架导轨内移出,进一步限制担架在运送过程 中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担架导轨由导管一体绕制而成,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 低。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翼部位于U形开口端的一端彼此沿相反方向弯曲, 以形成弯曲部。弯曲部能够为担架进入担架导轨提供导向作用,避免担架在进入时在U形 开口端处被卡住,耽误救治时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平台的边缘设有斜坡,所述担架导轨的U形开 口端朝向斜坡。医护人员能够将担架沿斜坡顺利推入担架导轨内,减少人工搬运担架的工 作,进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医疗救治的效率。 更优选地,所述斜坡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与担架在搬运时的高度相匹配,从而当 担架被搬运至斜坡处时,医护人员能够直接将担架沿斜坡推入担架导轨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上设有雨帘,所述雨帘位于车体平台上方的部 分采用透明PVC材料,所述雨帘位于车体平台下方的部分采用防雨布。雨帘展开后,车内部 光亮通透,不遮挡视线,有助于舒缓运送途中病人的紧张情绪。 更优选地,所述雨帘上设有双面拉链,车内车外均能够操作拉链,使用方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式医疗车由高尔夫球车加装医疗设备和辅助医疗设 施组成,能够对伤病员实施下列急救处置:包扎、固定、外伤止血和通气,输液、供氧,对伤病 员的运输途中紧急救治。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担架由担架 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担架的移动,从而减少担架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保证运送病 人途中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避免病人的二次受伤或者病情加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其局部为透视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雨帘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雨帘收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实施例, 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 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医疗车,包括车架、车体平台101和底盘,所 述车体平台101设于车架内,所述底盘设于车体平台101下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医 疗车由高尔夫球车加装医疗设备和辅助医疗设施组成,能够对伤病员实施下列急救处置: 包扎、固定、外伤止血和通气,输液、供氧,对伤病员的运输途中紧急救治。该车具备高机动 性,设计合理,行驶速度可达15英里每小时(24km/h),可容纳2名人员和1套自动折叠担架 (通常自带滑轮),实现了医疗救护工作效率最大化。 为减少担架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保证运送病人途中的稳定性,所述车体平台101 上设有担架导轨102,所述担架导轨102具有底部和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个翼部,其形状 呈U形,两个翼部之间的间距与担架的宽度相匹配,担架从担架导轨102的U形开口端进入 并由担架导轨102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担架导轨102主要是由 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cm的导管绕制而成,采用材料为不锈钢,两侧间距为56c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翼部位于U形开口端的一端彼此沿相反方向弯曲,以形成 弯曲部103。弯曲部103具有圆角,能够为担架进入担架导轨102提供导向作用,避免担架 在进入时在U形开口端处被卡住,耽误救治时间。 由于通常担架上自带滑轮,即使担架由担架导轨102约束运动轨迹,其依然有可 能在运送途中产生滑移。为避免这种滑移,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平台101在位于担架导轨 102的U形开口端处设有开口 104,位于开口 104下方的底盘设有固定卡锁(未示出)。担架 从担架导轨102的U形开口端进入后,固定卡锁穿过开口 104并将担架锁定,从而避免担架 在运送过程中的滑移。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车体平台101的边缘(例如车尾)设有斜坡105,所述担架 导轨102的U形开口端朝向斜坡105。本实施例中,斜坡105与水平面成25° ±1°,坡高 为19. 5cm,斜坡105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为53cm,水平宽度为66. 5cm。其中斜坡105 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与担架在搬运时的高度相匹配,从而当担架被搬运至斜坡105处时, 医护人员可以将担架借助滑轮沿着斜坡105顺利推入担架导轨102内,省去了人工搬运担 架的工作,减少医护人员劳动量,提高的医疗救治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上 设有雨帘106,能够用于遮阳和防雨。雨帘材质采用防冻加厚PVC和高档防雨布组合,雨帘 位于车体平台上方的部分采用透明PVC材料,位于车体平台下方的部分采用防雨布。雨帘 展开后,车内部光亮通透,不遮挡视线,有助于舒缓运送途中病人的紧张情绪。 本实施例中,所述雨帘上设有双面拉链107,车内车外均能够操作拉链,使用方便。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医疗车,包括车架、车体平台和底盘,所述车体平台设于车架内,所述底盘设于车体平台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所述担架导轨具有底部和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个翼部,其形状呈U形,两个翼部之间的间距与担架的宽度相匹配,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进入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移动式医疗车,包括车架、车体平台和底盘,所述车体平台设于车架内,所述底 盘设于车体平台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所述担架导轨具有底部 和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个翼部,其形状呈U形,两个翼部之间的间距与担架的宽度相匹 配,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进入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移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平台在位于担架导轨 的U形开口端处设有开口,位于开口下方的底盘设有固定卡锁,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 端进入后,所述固定卡锁穿过开口并将担架锁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导轨由导管一体绕制 而成。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沅,林琳,石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