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C柱,是指小汽车的左右两侧门框的后立柱,一般随侧围及B柱呈弧形,目前 一般系金属带料经连续滚压而成,弧形也在滚压切断前形成。有些车型因车辆外观设计及 自身安装,需要将其B柱下端再进行异向二次折弯。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某一款小汽 车的左侧C柱01,其由金属带料经连续滚压形成,具有一外露边02、加强圈03、连接部05, 加强圈03内部形成空腔04,外露边02的其中一边与连接部05形成的凹槽06为车门玻璃 安装位置;图中X方向为车横向,即车门内外方向,其箭头所指为左外侧;图中Y方向为车 纵向,即车前后方向,其箭头所指为车前方;该左侧C柱1整体经滚压后X方向已经呈弧形, 但其下端在X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折弯;另外,其下端在Y方向也需要折弯,即在车纵向稍向 前折弯。但现有技术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现成技术方案,也未见有解决类似技术问题的方 案报道。 本技术正是解决此问题。 本技术专利 申请人:基于为了解决上述汽车C柱的异向二次折弯难题,进行深 入研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包括静模(1)与动模(2),静模(1)包括下模板(3),动模(2)包括上模板(4),下模板(3)与上模板(4)之间设置冲压弹簧(5)、导柱(6A)、导套(6B)及限位柱(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上面固定设置工件安装块(8),该工件安装块(8)上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凸条(9),该凸条(9)的后端部向下倾斜,该凸条(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后端部均按设定要求向左或向右倾斜,该凸条(9)的后端部也随其向左或向右倾斜,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下面分别设置横向凹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包括静模(1)与动模(2),静模(1)包括下 模板(3),动模(2)包括上模板(4),下模板(3)与上模板(4)之间设置冲压弹簧(5)、导柱 (6A)、导套(6B)及限位柱(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上面固定设置工件安装块(8), 该工件安装块(8)上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凸条(9),该凸条(9)的后端部向下倾斜, 该凸条(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 的后端部均按设定要求向左或向右倾斜,该凸条(9)的后端部也随其向左或向右倾斜,左 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下面分别设置横向凹槽(12),下模板(3)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 置供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滑动的横向导轨(13),左滑块(10)的左端与右滑块(11) 的右端分别设置倒角斜面(14),左滑块(10)与工件安装块(8)之间、右滑块(11)与工件 安装块(8)之间均设置复位弹簧(15);所述工件安装块(8)在其靠后位置还设置用于折弯 时插入工件空腔(04)充作芯棒的优力胶条(16),该优力胶条(16)后端可绕转地固定在下 模板(3)上;所述上模板(4)下面设置氮气弹簧(17),氮气弹簧(17)下面固定连接工件压 块(18),该工件压块(18)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面形状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所述上模板 (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置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 左侧砖形块(19)的内侧与右侧砖形块(20)的内侧位置分别与左滑块(10)、右滑块(11)的 倒角斜面(14)位置相对应,该上模板(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后面位置固定设置压模 块(21),该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善江,金仁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