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2838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表面的歪斜又能够提高生产性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带状模具(S1)以及第2带状模具(S2)、将树脂提供到各个带状模具(S1,S2)上的第1以及第2供给部、在第1以及第2带状模具(S1,S2)上对被提供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第1以及第2压花薄片(A’,B’)的第1以及第2压花部;由第1带状模具(S1)以及第2带状模具(S2)的转动而使在第1带状模具(S1)上被压花的第1压花薄片(A’)以及在第2带状模具(S2)上被压花的第2压花薄片(B’)移动,由第1带状模具(S1)和第2带状模具(S2)夹入第1压花薄片(A’)和第2压花薄片(B’)并进行层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光学薄片通常是使用至少由2层光学层构成、并且在表面上形成各种各样的在光学上起作用的立体形状的光学元件的集合体的光学薄片或者表面形成平坦状的光学元件的光学薄片。在多个光学元件被形成于光学薄片表面上的情况下,作为该光学元件例如可以列举立方体型棱镜、线性棱镜、双凸型透镜(lenticular lens)、折射型透镜、菲涅耳透镜、线性菲涅耳透镜、正交棱镜(cross prism)或者全息用光学元件、平面状光学元件等。关于像这样的光学薄片的制造,光学元件的形状精度或表面平坦性等的光学薄片的表面加工精度会对光学薄片的性能带来很大影响。为此,与在通常的树脂加工产品的表面上实施的所谓压花(emboss)加工、裙皱加工、磨光加工(satin process)等的一般性的树脂加工不同,有必要作精度非常高的加工。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将光学元件的集合体形成于表面上的的例子。关于该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多个光学元件的成形模具被形成于表面的第I带状模具的一部分与第2带状模具的一部分相对,各个带状模具以同样的速度转动。然后,在第I带状模具和第2带状模具进行压合的区域,树脂薄片被各个带状模具夹住并且树脂薄片被各个带状模具挤压。由该挤压而使得树脂进入到被形成于各个带状模具表面的光学元件的成形模具,从而在树脂薄片的两面形成多个光学元件。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图8中记载有层叠多个树脂薄片而成并在两面形成多个光学元件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该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中,在第I带状模具的一部分和第2带状模具的一部分进行压合的区域,2枚树脂薄片以重叠的状态被提供。被提供的2枚树脂薄片被第I带状模具和第2带状模具挤压,并且在由熔合而被一体层叠的同时与以上所述的相同在表面形成多个光学兀件。这样即使是在光学薄片由2层来进行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制造出多个光学元件被形成于两面的光学薄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02010/02113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关于以上所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在制造由至少2层光学层构成的光学薄片的情况下,如以上所述在由熔合而一体层叠多层树脂薄片的同时将多个光学元件形成于两面。在此情况下不得不从第I带状模具和第2带状模具的双方将高压力?热施加于被重叠的树脂薄片。总之,有必要将高能量赋予树脂薄片。为此,会有被制造的光学薄片的表面的形状发生歪斜并且被形成于两面的光学元件发生变形的情况。特别是在为了提高光学薄片的生产性而高速制造光学薄片的情况下,因为有必要在更加短的时间内将高能量给到树脂薄片,所以会有树脂中的成分发生玻璃化的情况。如果像这样的玻璃残存在树脂中,则会有所谓被制造的光学薄片的表面容易发生歪斜并且光学元件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表面发生歪斜又能够提高生产性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至少2层光学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具备--第I带状模具以及第2带状模具,在周向上进行转动;第I供给部,将树脂提供到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第I压花部,在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I压花薄片;第2供给部,将树脂提供到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第2压花部,在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另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2压花薄片;层叠部,由所述第I带状模具和所述第2带状模具来夹入并层叠所述第I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压花薄片;由所述第I带状模具以及所述第2带状模具的转动而使在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被压花的所述第I压花薄片和在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被压花的所述第2压花薄片向所述层叠部移动并进行层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至少2层光学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具备:树脂供给工序,将树脂分别提供到以周向进行转动的第I带状模具上以及以周向进行转动的第2带状模具上;压花工序,在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I压花薄片,并且,在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另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2压花薄片;层叠工序,在由所述第I带状模具以及所述第2带状模具的转动来移动所述第I压花薄片以及所述第2压花薄片之后由所述第I带状模具和所述第2带状模具来夹入并层叠所述第I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压花薄片。 根据像这样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对被提供到第1、第2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移动被形成的第I以及第2带状模具上的第I以及第2压花薄片,之后由第I以及第2带状模具来夹入并层叠第I压花薄片和第2压花薄片。总之,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中,第I以及第2压花部与层叠部分开,在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中压花工序与层叠工序是在互相分开的地方被实施。就这样因为在第I以及第2压花薄片的表面形状被压花之后,第I压花薄片和第2压花薄片被层叠,所以能够分散被提供的各个树脂的压花所必要的能量供给和各个压花薄片的层叠所必要的能量供给。另外,因为在实行了压花之后实行层叠所以比同时实行压花和层叠的情况更能够减小在实行压花的时候的树脂整体的层厚。为此,即使有在压花时在树脂内产生气体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也比同时实行压花和层叠的情况更变得容易使该气体逸出。就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与同时实行压花和层叠的情况相比,相对能够抑制被生产的光学薄片的表面发生歪斜。另外,因为即使是在为了提高生产性而以高速来制造光学薄片的情况下也能够由施加到第I以及第2压花薄片的能量的分散来抑制各个压花薄片的表面发生歪斜,所以能够提高光学薄片的生产性。再有,各个压花薄片因为从压花到层叠不会离开带状的模具,所以能够防止被压花的各个压花薄片表面的形状在层叠时发生歪斜。还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压花是指贴合于各个带状模具的表面而对树脂赋形,并包含以下所述两种情况,即,在各个带状模具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状的成形模具并且各个压花薄片的表面被凹凸状地赋形的情况、以及在各个带状模具的表面形成有平坦状的成形模具并且各个压花薄片的表面被平坦状地赋形的情况。另外,优选地,在上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中进一步具备:中间供给部,将成为中间光学层的中间光学薄片提供到所述第I压花薄片以及所述第2压花薄片中至少一者的上面,所述中间光学层为所述光学薄片中的所述一个面侧的光学层与所述另一个面侧的光学层之间的光学层;在所述层叠部,经由所述中间光学薄片来层叠所述第I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压花薄片。另外,优选地,在上述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中进一步具备:中间供给工序,将成为中间光学层的中间光学薄片提供到所述第I压花薄片以及所述第2压花薄片中至少一者的上面,所述中间光学层为所述光学薄片中的所述一个面侧的光学层与所述另一个面侧的光学层之间的光学层;在所述层叠工序中经由所述中间光学薄片来层叠所述第I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压花薄片。通过这样提供中间光学薄片从而就能够将中间光学层形成于一个面侧的光学层与另一个面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至少2层光学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具备:第1带状模具以及第2带状模具,在周向上进行转动;第1供给部,将树脂提供到所述第1带状模具上;第1压花部,在所述第1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1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1压花薄片;第2供给部,将树脂提供到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第2压花部,在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另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2压花薄片;以及层叠部,由所述第1带状模具和所述第2带状模具来夹入并层叠所述第1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压花薄片,由所述第1带状模具以及所述第2带状模具的转动而使在所述第1带状模具上被压花的所述第1压花薄片和在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被压花的所述第2压花薄片向所述层叠部移动并进行层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04 JP 2012-0003001.一种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具有至少2层光学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 具备: 第1带状模具以及第2带状模具,在周向上进行转动; 第1供给部,将树脂提供到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 第1压花部,在所述第1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I压花薄片; 第2供给部,将树脂提供到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 第2压花部,在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对被提供到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的树脂实施压花,并制成成为所述光学薄片的另一个面侧的光学层的第2压花薄片;以及 层叠部,由所述第1带状模具和所述第2带状模具来夹入并层叠所述第I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压花薄片, 由所述第1带状模具以及所述第2带状模具的转动而使在所述第1带状模具上被压花的所述第1压花薄片和在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被压花的所述第2压花薄片向所述层叠部移动并进行层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 中间供给部,将成为中间光学层的中间光学薄片提供到所述第1压花薄片以及所述第2压花薄片中至少一者之上,所述中间光学层为所述光学薄片中的所述一个面侧的光学层与所述另一个面侧的光学层之间的光学层, 在所述层叠部,经由所述中间光学薄片来层叠所述第1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压花薄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光学薄片包含将平均粒径为5nm~300nm的微颗粒作为主要成分的微颗粒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颗粒为陶瓷颗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颗粒层不具有用于粘合各个所述陶瓷颗粒的粘合剂,互相邻接的所述陶瓷颗粒彼此互相接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颗粒层包含所述陶瓷颗粒、粘合所述陶瓷颗粒的表面部位彼此的粘合树脂、被形成于所述陶瓷颗粒彼此之间的空隙。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移点低于构成所述第1压花薄片的树脂的玻璃化转移点以及构成所述第2压花薄片的树脂的玻璃化转移点。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光学薄片包含由树脂构成的树脂层, 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的玻璃化转移点低于构成所述第I压花薄片的树脂的玻璃化转移点及构成所述第2压花薄片的树脂的玻璃化转移点。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在所述层叠部中粘度为150000PaS以下。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部中的所述第I压花薄片以及所述第2压花薄片的温度低于在所述第I压花部被压花的树脂的温度以及在所述第2压花部被压花的树脂的温度。11.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带状模具被绷挂于第I加热辊并在所述第I加热辊上被加热,并且,所述第2带状模具被绷挂于第2加热辊并在所述第2加热辊上被加热, 在所述第I压花部,从所述第I供给部被提供到所述第I加热辊上的所述第I带状模具的树脂被已加热的第I挤压辊挤压, 在所述第2压花部,从所述第2供给部被提供到所述第2加热辊上的所述第2带状模具的树脂被已加热的第2挤压辊挤压, 在所述层叠部,所述第I加热辊上的所述第I带状模具上的所述第I压花薄片和所述第2加热辊上的所述第2带状模具上的所述第2压花薄片被互相挤压。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加热辊的温度低于所述第I挤压辊的温度,并且,所述第2加热辊的温度低于所述第2挤压辊的温度。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层叠部中被施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雨宫圭司三村育夫弘光清人中谦一郎浜田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