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180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轴套、主动端齿轮副、进油环、轴、从动端齿轮副、辊端端盖、齿端压盖,它还包括外部的套筒结构,外部的套筒结构与轴的外壁形成从动端回油腔体;外部的套筒结构包括套筒、过渡环、支撑环,套筒与左端的过渡环、右端的支撑环组焊为一体,且过渡环、支撑环热装在轴上,并进行点焊加固。本新型对现有的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润滑结构进行了创新,使轴与套筒成为一体,并实现“轴内进油,套筒回油”,借用齿轮机座的润滑油实现了供油、回油的动态循环润滑。同时,本新型无须使用非标轴承,不会出现回油装置损坏的现象,提高了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整体使用寿命,满足了连续轧机工作特点的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
本技术涉及薄板带钢热轧连轧精轧机组和连铸连轧机组主传动用鼓形齿式联轴器。
技术介绍
薄板坯连铸连轧(CSP)技术等现代冶金生产的先进技术,需要大型、高效、高精的轧制设备,也给相关备件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板坯连铸连轧机组而言,由于主传动轴是整套连轧设备的关键传动部件,其性能与质量与板带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主传动用的鼓形齿式联轴器采用外置回油装置实现稀油润滑,其过程是:润滑油通过进油环从轴右侧的软管进入,通过轴体内的空腔分别进入右侧的主动端齿轮畐O、左侧的从动端齿轮副进行润滑。其中,左侧的从动端齿轮副的润滑油流入外置回油装置后流回总润滑站。由于外置回油装置中的回油管不能跟随接轴旋转,否则将会损坏回油管路,因此必须采用回转装置使得回油装置在接轴旋转过程中相对静止。但是由于受现场使用的空间限制,所选用的回转轴承必须要薄,厚度一般在30mm左右,而在大直径的情况下标准轴承都是比较厚的,因此采用非标轴承。其中,进口非标薄轴承价格昂贵,成本较高;而国产非标薄轴承的加工精度、刚度、游隙控制达不到这种工况条件下使用要求,不能满足在高转速、动负载工况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因此损坏较快,大大降低了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整体使用寿命,打乱了热连轧厂生产计划,给热连轧厂造成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克服了现有采用外置回油装置进行润滑的缺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轴套、主动端齿轮副、进油环、轴、从动端齿轮副、棍端端盖、齿端压盖,它还包括外部的套筒结构,外部的套筒结构与轴的外壁形成从动端回油腔体;外部的套筒结构包括套筒、过渡环、支撑环,套筒与左端的过渡环、右端的支撑环组焊为一体,且过渡环、支撑环热装在轴上,并进行点焊加固。在本新型结构中,套筒与过渡环、支撑环组焊为一体,过渡环、支撑环热装在轴上,并进行点焊加固,使得套筒、轴、支撑环、过渡环成为一体,可以保证联轴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可靠地连接,避免外部的套筒与内部的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影响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新型对现有的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润滑结构进行了创新,使轴与套筒成为一体,并实现“轴内进油,套筒回油”,借用齿轮机座的润滑油实现了供油、回油的动态循环润滑。同时,本新型无须使用非标轴承,不会出现回油装置损坏的现象,提高了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整体使用寿命,满足了连续轧机工作特点的要求,且所有传统鼓形齿接轴均可改造为此种结构而无需改变主要零部件结构,产品改造及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图2、图3可知,本技术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轴套1、主动端齿轮副3、进油环5、轴6、从动端齿轮副9、棍端端盖12、齿端压盖21,它还包括外部的套筒结构,外部的套筒结构与轴6的外壁形成从动端回油腔体8 ;外部的套筒结构包括套筒15、过渡环14、支撑环19,套筒15与左端的过渡环14、右端的支撑环19组焊为一体,且过渡环14、支撑环19热装在轴6上,并进行点焊加固。其中,辊端端盖12与过渡环14之间装有密封罩13,密封罩13两端各用2个抱箍22分别锁紧在辊端端盖12和过渡环14的外表面上,形成一封闭的腔体。此结构中利用密封罩的弹性满足了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摆角要求,密封罩两端用抱箍锁紧,保证其密封性。作为本新型的一种改进方式,密封罩13的中部朝向轴6凹陷。此结构是为了满足鼓形齿式联轴器的摆角要求,使密封罩13补偿因摆角出现的径向位移,且减小了密封罩13因鼓形齿式联轴器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便于鼓形齿式联轴器更好的回油。其中,套筒和过渡环上均周向钻10个以上的孔,用来回油,从而实现“轴内进油,套筒回油”。本新型的鼓形齿式联轴器,在不改变传统鼓形齿式联轴器进油腔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套筒15,使其内壁与轴6的外壁形成从动端回油腔体8。这样,润滑油经进油腔体7、从动端油嘴10润滑从动端齿轮副后,经从动端回油腔体8直接进入主动端油箱回流到供油站,实现循环。而现有的鼓形齿式联轴器,由于其只有一个进油腔体而无回油腔体,因此从动端齿轮副的润滑油流入外置回油装置后流回总润滑站。本新型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具体润滑过程为:a、主动端润滑:供油站压力润滑油通过油箱进油口 16和进油环进油口 17进入进油环5,通过进油腔体7、主动端油嘴4进入主动端内齿圈2,润滑主动端齿轮副3。当稀油液面高于齿端压盖21的内孔时,润滑油外泄进入油箱20,通过油箱回油口 18回流至供油站,实现循环。b、从动端润滑:供油站压力润滑油通过油箱进油口 16和进油环进油口 17进入进油环5,通过进油腔体7、从动端油嘴10进入从动端内齿圈11,润滑从动端齿轮副9。当油量充满从动端内齿圈11的腔体时,润滑油通过过渡环14的孔流入从动端回油腔体8,经套筒15的孔进入油箱20,通过油箱回油口 18回流至供油站,实现循环。其中,总润滑供油站润滑油采用液压泵供给。本新型借用齿轮机座的润滑油对接轴齿轮啮合部分通过套筒回油结构进行动态循环润滑,在接轴工作运转过程中将磨擦热量带走,同时避免以前结构中外置回油装置中非标轴承损坏过快的薄弱环节。采用循环稀油润滑后,齿面磨损大幅度降低,磨损量是脂润滑的20%左右,循环稀油可带走轧辊端的轧制热量及轮齿摩擦产生的热量,有效防止了轮齿材料表面许用接触应力降低。该鼓形齿式联轴器冷却系统设计巧妙,采用套筒回油结构设计实现润滑油循环控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无泄漏、无污染、运转安全可靠,使用安全清洁,且所有传统鼓形齿接轴均可改造为此种结构而无需改变主要零部件结构,产品改造及维护成本低;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回油装置损坏的现象,满足连续轧机工作特点的要求;该鼓形齿接轴能够满足轧机窜辊轧制的要求,伸缩非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轴套(1)、主动端齿轮副(3)、进油环(5)、轴(6)、从动端齿轮副(9)、辊端端盖(12)、齿端压盖(2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外部的套筒结构,外部的套筒结构与轴(6)的外壁形成从动端回油腔体(8);外部的套筒结构包括套筒(15)、过渡环(14)、支撑环(19),套筒(15)与左端的过渡环(14)、右端的支撑环(19)组焊为一体,且过渡环(14)、支撑环(19)热装在轴(6)上,并进行点焊加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轴套(I)、主动端齿轮副(3)、进油环(5)、轴(6)、从动端齿轮副(9)、辊端端盖(12)、齿端压盖(2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外部的套筒结构,外部的套筒结构与轴(6)的外壁形成从动端回油腔体(8);外部的套筒结构包括套筒(15)、过渡环(14)、支撑环(19),套筒(15)与左端的过渡环(14)、右端的支撑环(19)组焊为一体,且过渡环(14)、支撑环(19)热装在轴(6)上,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孙保安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