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在钛表面构建层粘连蛋白/肝素/SDF-1 α抗凝及诱导内皮化多功能层的方法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特别涉及人工器官材料钛表面的生物化改性方法。
技术介绍
钛(Ti)及钛合金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如骨材料、牙种植体、外周血管支架等。但对于一些特殊应用的领域,如作为心血管植入材料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其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还远未达到临床要求。其中,Ti材料血液相容性差、细胞相容性不足以及对于血管内膜增生和炎症反应等并无显著抑制作用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方面。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生物化改性,构建合理的生物微环境,赋予材料良好的抗凝血能力和诱导内皮再生能力是改善其生物相容性的有效方法。层粘连蛋白(Ln)是血管内皮基底膜中所特有的非胶原糖蛋白,能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迁移和增殖。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 a (SDF-1 α )是一种对骨髓CXCR4+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EPCs)具有强烈趋化作用的趋化因子,同时也具有刺激内皮细胞生长,诱导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功能。肝素Ofe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血药物,临床也常用于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钛表面构建层粘连蛋白/肝素/SDF‑1α抗凝及诱导内皮化多功能层的方法,其步骤包含: A、碱热活化:纯钛经表面抛光和清洗处理后,浸入浓度为1~5mol/L的NaOH溶液中,在60~90℃条件下反应8~16小时,单蒸水超声清洗后,浸入双蒸水中,60~90℃条件下反应8~12小时,单蒸水超声清洗后,37℃烘干; B、表面氨基化:将A步骤中碱热活化的样品浸泡于0.5~3mg/ml的多聚赖氨酸(PLL,MW150~300KDa)溶液中,在4℃条件下静置反应8~24小时,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样品,保存待用; C、层粘连蛋白/肝素的共固定:首先将浓度为30~300μg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钛表面构建层粘连蛋白/肝素/SDF-1 α抗凝及诱导内皮化多功能层的方法,其步骤包含: Α、碱热活化:纯钛经表面抛光和清洗处理后,浸入浓度为I?5mol/L的NaOH溶液中,在60?90°C条件下反应8?16小时,单蒸水超声清洗后,浸入双蒸水中,60?90°C条件下反应8?12小时,单蒸水超声清洗后,37°C烘干; B、表面氨基化:将A步骤中碱热活化的样品浸泡于0.5?3mg/ml的多聚赖氨酸(PLL,MW150?300KDa)溶液中,在4°C条件下静置反应8?24小时,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样品,保存待用; C、层粘连蛋白/肝素的共固定:首先将浓度为30?300μ g/ml的层粘连蛋白溶液与浓度为3?10mg/ml的肝素钠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英,刘涛,王健,陈圆,黄楠,刘阳,曾峥,魏来,王媛,刘诗卉,张琨,李敬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