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887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包括模块单体,所述模块单体前后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整列布置的半型腔,同一列半型腔之间通过内浇道相连,模块单体前后两侧表面中部开有一直浇道,直浇道底端开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浇道,横浇道顶端与型腔底部的内浇道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一块模块单体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型腔、内横浇道和直浇道,即双面均可完成铸造,生产时通过若干模块单体相叠加即可组成若干完整的型腔进行浇铸,模块单体的使用量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尤其是一种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扣件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浇注模具,传统的铸造方法一般采用砂型铸造,SP在浇注时需要先打砂模;打砂时,模具搬动次数较多,并且钢水利用率低,成品光洁度低,落砂现象严重,且浇注时间较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所采用多是无砂铸造模具。但现有的铸造模具,一般包括左右两块模板,两块模板中部相对开设型腔和浇道,浇注时将两块模板合拢,即采用左右合模的方式,通过浇道完成浇注。如公布号为CN103121085A的专利文件便公开了一种扣件铸造模具,它包括两个半模,两个半模的分型面由上至下对应设有多个半圆形球槽,当两个半模闭合时,两个半圆形球槽组成一个完整的球型腔;所述上下相邻的球型腔之间由内浇道连通;球型腔的一侧设有直浇道,直浇道与球型腔之间由横浇道连接;气槽的出气口及浇道的浇注口均设于模具的顶部。该方案即为目前所普遍采用的浇铸模具,这类模具虽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等优点,但却存在以下缺点:I)浇铸完成后取出成品时,由于成品与型腔之间粘接较紧,往往需要采用专用的脱模工具才能完成,且一般多为人工手动操作,人工的劳动强度很大、成本也很高;2)由于扣件的球形结构,所以左右两块模块上开设的型腔一般都为半球形,在脱模时,成品容易嵌在型腔内,难以脱出,若强行脱模可能会损伤成品;3)这类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次浇铸需要使用两块模块,即成品与模块的比例为1:2,在大批量生产时需要大量的模具,生产成本极高,且大量的模具在不使用时会占用大量的储存空间。显然,目前的扣件浇铸模具存在较多技术问题,急需一种新结构的浇注模具来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闻效率扣件置箱双面铸造I旲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脱模难、易损坏、成本高、人工劳动强度大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包括模块单体,所述模块单体前后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整列布置的型腔,每个型腔底端均开有一个内浇道,同一列型腔之间通过内浇道相连,模块单体前后两侧表面中部开有直浇道,直浇道底端开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浇道,横浇道顶端与型腔底部的内浇道相连通。[0011 ] 所述模块单体顶端两侧均开有溢流槽,最顶端的一行型腔顶端均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与溢流槽相连通。所述直浇道顶端设有浇注口,该浇注口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所述溢流口底端和内浇道的两端均为喇叭形。所述直烧道的直径大于横烧道的直径。所述溢流槽为矩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其具有以下优占-^ \\\.I)在一块模块单体的前后两侧均开设型腔、横浇道和直浇道,即双面均可完成铸造,生产时通过若干模块单体相叠加即可组成若干完整的型腔进行浇铸,模块单体的使用量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降低;2)同一列半型腔之间通过内浇道相连,且内浇道两端均为喇叭形,即端部的直径较小,便于浇铸完成后成品的脱离,人工劳动强度大幅减小;3)采用底注式完成扣件的浇铸,能有效避免产生气泡和裂纹,提升成品扣件的强度和表面质量;4)能最大限度防止和解决模具发生翅曲变形的问题,且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5)不使用铸造砂,实现了绿色环保清洁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模块单体,2-型腔,3-溢流槽,4-横浇道,5-内浇道,6_浇注口,7_直浇道,8-溢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包括模块单体1,所述模块单体I前后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整列布置的型腔2,每个型腔2底端均开有一个内浇道5,同一列型腔2之间通过内浇道5相连,模块单体I前后两侧表面中部开有直浇道7,直浇道7底端开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浇道4,横浇道4顶端与型腔2底部的内浇道5相连通。为了在浇铸时实现型腔内空气的排出,所述模块单体I顶端两侧均开有溢流槽3,最顶端的一行型腔2顶端均设有溢流口 8,溢流口 8与溢流槽3相连通。为了避免浇铸时铁水洒出浪费,所述内浇道7顶端设有浇注口 6,该浇注口 6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为了便于浇铸完成后将成品单体与废料脱离,所述溢流口 3底端和内浇道5的两端均为喇机形。为了实现底注式时铁水的流通,所述直浇道7的直径大于横浇道4的直径,浇注一侧的压力较大。为了便于多余铁水的溢出和储存,所述溢流槽3为矩形。实施例1:需要生产一组扣件时,此时与常规浇铸相同,即采用两块模块单体I进行浇铸。将两块模块单体I合拢,此时两块模块单体I之间的型腔2、直浇道7、浇注口 6、横浇道4、内浇道5、溢流口 8和溢流槽3 —一对应相闭合,形成完整的浇铸通道、型腔和溢流通道;将熔化的铁水通过两个浇注口 6组成的浇注口注入模块本体I内,型腔内的气体向上通过溢流口 8排出,底注式浇铸,铁水从底部的横浇道4向上流动,逐一注满完整的型腔,当铁水从溢流口 8溢出至溢流槽3内时,即型腔均浇铸完成。带铁水冷却后,拆开模块单体1,取出粗模,去掉多余的废料即得完整扣件。实施例2:需要生产多组扣件时,设此时模块单体I的数量为S,扣件组的数量为η,即满足S = η+1,η = 1、2、3.....η。以两组扣件为例,如图4所示,将3个模块单体I依次相叠加,此时,中部模块单体I两侧分别形成完整的浇铸通道、型腔和溢流通道,即中间模块单体I两侧形成两个完整的浇铸系统;将熔化的铁水通过两个完整的浇铸口注入3块模块本体I内,型腔内的气体向上通过溢流口 8排出,底注式浇铸,铁水从底部的横浇道4向上流动,逐一注满完整的型腔,当铁水从溢流口 8溢出至溢流槽3内时,即型腔均浇铸完成。带铁水冷却后,分别拆开外侧的两块模块单体1,从中间一块模块单体I上取下两组粗模,去掉多余的废料即得完整扣件。其余多组扣件的浇铸与实施例2相同,只是数量发生改变,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由上述内容可知,本专利技术中模块单体I数量S与扣件组数量η满足S = η+1,η = 1、2、3.....η,相较于传统的S = 2η,本专利技术能大幅减少模块单体I的数量,能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包括模块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体(1)前后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整列布置的型腔(2),每个型腔(2)底端均开有一个内浇道(5),同一列型腔(2)之间通过内浇道(5)相连,模块单体(1)前后两侧表面中部开有直浇道(7),直浇道(7)底端开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浇道(4),横浇道(4)顶端与型腔(2)底部的内浇道(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包括模块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体(I)前后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整列布置的型腔(2),每个型腔(2)底端均开有一个内浇道(5),同一列型腔(2)之间通过内浇道(5)相连,模块单体(1)前后两侧表面中部开有直浇道(7),直浇道(7)底端开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浇道(4),横浇道(4)顶端与型腔(2)底部的内浇道(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扣件叠箱双面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体(1)顶端两侧均开有半溢流槽(3),最顶端的一行型腔(2)顶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福海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久志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