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晓专利>正文

一种差模电感器的加工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1673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09:42
一种差模电感器的加工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线圈的导磁材料占重量的80-85%;B、将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的主体放入一个压铸腔中,所述线圈的延伸部则伸出到所述压铸腔外;C、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80至25∶80之间;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将混合材料加热至130度至220度并使其液化;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压铸腔内,并进行压铸处理,使所述粉料紧密填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紧密包覆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延伸部伸出到由所述粉料压制而成的导磁体的外部并形成该电感器的电极;D、从所述压铸腔中取出所述电感器坯件,然后再进行烘烤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磁电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电感元件是电子产业中极为重要的元器件,传统电感元件是在磁性材料元件上绕线制成;另一种电感元件是在线圈外包覆一导磁材料所制成的包覆体,从而构成电感元件。传统的电感元件,由一上一下两个磁芯和一线圈组合而成,下位的磁芯设有一凹槽,用于容置线圈,上位的磁芯与其对应盖合,再经点胶粘接、烘烤等工艺,使两磁芯结合成为一包覆体。这种电感元件,在两块磁芯组合处会存在空隙,这是一个很大的导磁缺陷,由此会产生振动和噪音,还会造成磁损加大,影响电感的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简称Q值)。另一方面,这样的制造方法需要手工作业,而且上下两磁芯还需要表面涂装,还污染环境,加工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大量生产。为克服传统磁性元件绕线问题,业界已逐渐改采柱状磁芯,其产品除了载流线圈周围可形成磁力线回圈外,大多都呈现放射线状由磁芯中心向外逸散,此为电磁干扰(EMI)的主要来源,且其磁力线路径都外曝在空气中,并无增强磁场感应的功能。为改善开放式磁性元件缺点,市场多采用在磁芯外部增加一外盖的方式,俗称组合式磁芯元件(Drum Core),组合式磁芯元件相较于开放式元件,其具有两项明显优点:1.增长外加磁力线于磁性材料路径,可加强整体磁场强度输出。2.外盖将磁力线引导至外盖材质中,减少磁力线逸散。但此种设计仍有组件空隙(Gap)问题,由于采用组装方式构成,故组件中必有组件空隙,此部份空隙将造成50%以上的磁损。现有的加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工人的劳动强度高;2、加工效率低;3、线圈的绕制密度及间距难以控制,导致所加工的产品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强型磁性储能元件成品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产品的一致性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线圈的导磁材料占重量的75-90% ;B、将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的主体放入一个压铸腔中,所述线圈的延伸部则伸出到所述压铸腔外;C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 80至25: 80之间;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将混合材料加热至130度至220度并使其液化;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压铸腔内,并进行压铸处理,使所述粉料紧密填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紧密包覆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延伸部伸出到由所述粉料压制而成的导磁体的外部并形成该电感器的电极;D、从所述压铸腔中取出所述电感器坯件,然后再进行烘烤处理。优选地,所述导磁材料占重量的80-85% (重量比)。优选地,所述的导磁材料是铁氧体磁性材料、金属磁性材料、非晶磁性材料、纳米超微晶磁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制造简单,电气特性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线圈的导磁材料占重量的85% ;B、将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的主体放入一个压铸腔中,所述线圈的延伸部则伸出到所述压铸腔外;C、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 80至25: 80之间;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将混合材料加热至130度至220度并使其液化;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压铸腔内,并进行压铸处理,使所述粉料紧密填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紧密包覆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延伸部伸出到由所述粉料压制而成的导磁体的外部并形成该电感器的电极;D、从所述压铸腔中取出所述电感器坯件,然后再进行烘烤处理。所述的导磁材料是铁氧体磁性材料、金属磁性材料、非晶磁性材料、纳米超微晶磁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线圈的导磁材料占重量的80% ;B、将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的主体放入一个压铸腔中,所述线圈的延伸部则伸出到所述压铸腔外;C、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 80至25: 80之间;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将混合材料加热至130度至220度并使其液化;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压铸腔内,并进行压铸处理,使所述粉料紧密填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紧密包覆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延伸部伸出到由所述粉料压制而成的导磁体的外部并形成该电感器的电极;D、从所述压铸腔中取出所述电感器坯件,然后再进行烘烤处理。所述的导磁材料是铁氧体磁性材料、金属磁性材料、非晶磁性材料、纳米超微晶磁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模电感器的加工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线圈的导磁材料占重量的80‑85%;B、将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的主体放入一个压铸腔中,所述线圈的延伸部则伸出到所述压铸腔外;C、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80至25∶80之间;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将混合材料加热至使其液化;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压铸腔内,并进行压铸处理,使所述粉料紧密填充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并紧密包覆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延伸部伸出到由所述粉料压制而成的导磁体的外部并形成该电感器的电极;D、从所述压铸腔中取出所述电感器坯件,然后再进行烘烤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模电感器的加工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线圈的导磁材料占重量的80-85%; B、将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的主体放入一个压铸腔中,所述线圈的延伸部则伸出到所述压铸腔外; C、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 80至25: 80之间;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将混合材料加热至使其液化;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压铸腔内,并进行压铸处理,使所述粉料紧密填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
申请(专利权)人:梁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