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涡街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410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涡街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表头组件包括表壳,表壳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接线口,接线口内分别设置有堵头组件,堵头组件包括置于接线口内侧的内压环以及置于接线口外侧的外压环,内压环与外压环分别设置有中心通孔,内压环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压环由刚性材料构成,内压环与外压环之间夹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夹设在内压环与外压环之间的圆盘状本体以及向内压环的中心通孔延伸的并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一延伸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方便装配、提高流量监测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涡街流量计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涡街流量计。
技术介绍
涡街流量计,通常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座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对应介质进道一侧设置有漩涡发生器,所述表头组件包括表壳,表壳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接线口。然而传统的漩涡式流量自控仪,其接线口不需接线时表壳内与外部环境相裸露,而存在少量的介质泄漏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介质泄漏的涡街流量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涡街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座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对应介质进道一侧设置有漩涡发生器,所述表头组件包括表壳,表壳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接线口,所述接线口内分别设置有堵头组件,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置于接线口内侧的内压环以及置于接线口外侧的外压环,所述内压环与外压环分别设置有中心通孔,并且所述内压环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压环由刚性材料构成,所述内压环与外压环之间夹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夹设在内压环与外压环之间的圆盘状本体以及向内压环的中心通孔延伸的并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一延伸端,所述外压环与所述表壳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时,先将内压环置入接线口内,然后将弹性件的第一延伸端朝内放入,使弹性件的第一延伸端嵌入至内压环的通孔内,此后旋入外压环,以压紧弹性件,通过弹性件与内压环之间的弹性接触,而对接线口进行密封,以防止介质泄露。当接线口需要接线时,旋出外压环,然后将弹性件取出,再旋入外压环便可,因此,操作也比较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还设置有向外压环的中心通孔延伸的并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二延伸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与外压环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介质的泄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盘状本体与第一延伸端以及第二延伸端之间通过锥台相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时,使得弹性件的锥台处发生形变,再进一步提高弹性件与内压环以及外压环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漩涡发生器呈三棱柱状设置,所述漩涡发生器对应底边侧与所述介质进道呈垂直设置,并且漩涡发生器对应底边侧朝向所述介质进道的进口方向设置,所述漩涡发生器对应顶角侧朝向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漩涡发生器能产生更加稳定的漩涡,使流量传感器的检查精度更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件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件的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技术公开的新型涡街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101与介质出道102的壳体1,所述壳体I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2,连接座2上方连接有连接管3,连接管3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4,所述连接座2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5,所述流量传感器5与所述表头组件4相电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5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座2延伸至所述壳体I内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对应介质进道101 —侧设置有漩涡发生器6,所述表头组件4包括表壳401,表壳401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接线口 402,所述接线口 402内分别设置有堵头组件7,所述堵头组件7包括置于接线口 402内侧的内压环701以及置于接线口 402外侧的外压环702,所述内压环701与外压环702分别设置有中心通孔,并且所述内压环701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压环702由刚性材料构成,所述内压环701与外压环702之间夹设有弹性件703,所述弹性件703包括夹设在内压环701与外压环702之间的圆盘状本体7031以及向内压环701的中心通孔延伸的并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一延伸端7032,所述外压环702与所述表壳401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时,先将内压环701置入接线口 702内,然后将弹性件703的第一延伸端7032朝内放入,使弹性件703的第一延伸端7032嵌入至内压环701的通孔内,此后旋入外压环702,以压紧弹性件703,通过弹性件703与内压环701之间的弹性接触,而对接线口 402进行密封,以防止介质泄露。当接线口 402需要接线时,旋出外压环702,然后将弹性件703取出,再旋入外压环702便可,因此,操作也比较简单。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703还设置有向外压环702的中心通孔延伸的并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二延伸端70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703与外压环702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介质的泄露。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圆盘状本体7031与第一延伸端7032以及第二延伸端7033之间通过锥台7034相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时,使得弹性件703的锥台7034处发生形变,再进一步提高弹性件703与内压环701以及外压环702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漩涡发生器6呈三棱柱状设置,所述漩涡发生器6对应底边侧与所述介质进道101呈垂直设置,并且漩涡发生器6对应底边侧朝向所述介质进道101的进口方向设置,所述漩涡发生器6对应顶角侧朝向所述流量传感器5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漩涡发生器6能产生更加稳定的漩涡,使流量传感器5的检查精度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涡街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座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对应介质进道一侧设置有漩涡发生器,所述表头组件包括表壳,表壳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接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口内分别设置有堵头组件,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置于接线口内侧的内压环以及置于接线口外侧的外压环,所述内压环与外压环分别设置有中心通孔,并且所述内压环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压环由刚性材料构成,所述内压环与外压环之间夹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夹设在内压环与外压环之间的圆盘状本体以及向内压环的中心通孔延伸的并呈圆柱状设置的第一延伸端,所述外压环与所述表壳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涡街流量计,包括设置有介质进道与介质出道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上方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表头组件,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表头组件相电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座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对应介质进道一侧设置有漩涡发生器,所述表头组件包括表壳,表壳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接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口内分别设置有堵头组件,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置于接线口内侧的内压环以及置于接线口外侧的外压环,所述内压环与外压环分别设置有中心通孔,并且所述内压环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压环由刚性材料构成,所述内压环与外压环之间夹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举胜李民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福鑫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