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竹制提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262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竹制提筐,包括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所组成的提筐本体,筐底和盖在提筐本体上的筐盖,筐体侧壁底部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插有第一插销;筐底包括刚性底板和固定在刚性底板上的弹性内底,筐底外边缘上固定有封边,筐底上表面边缘处连接固定有挡板,封边与所述挡板形成卡槽,最内层筐体的下端卡嵌在卡槽中,封边和挡板上与最内层筐体上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处开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插有第二插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提筐可根据需要调节体积大小,不使用时可收拢存放,体积较小,且筐底还设有弹性内底,在物品放置和搬运时对物品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防止物品损坏,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竹制提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竹制提筐,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竹制提筐。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国家也实行了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法规条例,使用竹制篮筐放置物品、买菜购物又成为生活中的新时尚。但是传统的竹制篮筐空置时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携带,如果使用体积较小的篮筐,则只能盛放较少的物品,无法达到真正的节能环保,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竹制提筐,解决了上述传统竹制篮筐不方便携带,体积较小的篮筐,只能盛放较少物品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新型竹制提筐,包括提筐本体,筐底和盖在所述提筐本体上的筐盖,所述提筐本体包括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所述筐体顶部固定有外凸缘,所述筐体底部固定有内凸缘,所述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中的最外层筐体的内凸缘的上端面与相邻的所述筐体的外凸缘的下端面相接触,以此类推,所述筐体依次上下衔接,所述筐体侧壁底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插有第一插销;所述筐底包括刚性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刚性底板上的弹性内底,所述筐底外边缘上固定有封边,所述筐底上表面边缘处连接固定有挡板,所述封边与所述挡板形成卡槽,所述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中的最内层筐体的下端卡嵌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封边和所述挡板上与所述最内层筐体上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处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最内层筐体上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中插有第二插销。进一步的,所述最外层筐体侧壁上端安装有提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为钢珠插销,所述第一插销的下表面位于第一插销下方且与其相邻的外凸缘的上表面。使提筐本体组装方便,且不会松动。进一步的,所述筐体上的第一通孔均至少有两个,其均设在筐体侧壁上对称位置处。这样使筐体与筐底连接更牢固。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内底为圆弧形凸起结构。圆弧形凸起结构利用了竹制品本身所具有的弹性效果,使弹性内底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封边之间的距离大小与提筐本体收拢时底部侧壁的厚度大小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筐体的侧壁高度为5cnTlOCm。这样使提筐收拢后体积较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使提筐可根据需要调节体积大小,不使用时可收拢存放,体积较小,且筐底还设有弹性内底,在物品放置和搬运时对物品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防止物品损坏,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图5为图3中圈示C的放大图。图中:1、提筐本体;2、筐底;3、筐盖;4、筐体;5、外凸缘;6、内凸缘;7、第一插销;8、刚性底板;9、弹性内底;10、封边;11、挡板;12、卡槽;13、第二插销;14、提手。【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竹制提筐,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种新型竹制提筐,包括提筐本体1,筐底2和盖在所述提筐本体I上的筐盖3,提筐本体I包括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筐体4的侧壁高度为6cm,筐体4顶部固定有外凸缘5,筐体4底部固定有内凸缘6,筐体4侧壁底部开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其均设在筐体4侧壁对称位置处;筐底2包括刚性底板8和固定在所述刚性底板8上的弹性内底9,弹性内底9为圆弧形凸起结构,筐底2外边缘上固定有封边10,筐底2上表面边缘处连接固定有挡板11,封边10与挡板11形成卡槽12,封边10和挡板11上与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中的最内层筐体4上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处开有第二通孔,最外层筐体4侧壁上端安装有提手14。筐体4上的第一插销7和第二插销13为钢珠插销。挡板11与封边10之间的距离大小与提筐本体I收拢时底部侧壁的厚度大小相同。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中的最外层筐体4的内凸缘6的上端面与相邻的筐体4的外凸缘5的下端面相接触,最外层筐体4上的第一通孔中插有第一插销7,第一插销7的下表面紧贴位于第一插销7下方且与其相邻的外凸缘5的上表面,以此类推,筐体4依次上下衔接,最内层筐体4的下端卡嵌在卡槽12中,最内层筐体4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插有第二插销13。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的下端均卡嵌在卡槽12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插有第二插销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提筐时,可根据盛放物品体积的大小从最外层筐体4开始搭接,搭接起来的筐体4上的第一通孔,中插入第一插销7,使上层筐体4无法下滑坠落,留在卡槽12中的筐体4用第二插销13插入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使其固定在筐底2上;提筐闲置时,将筐体4全部收拢,用第二插销13插入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使提筐占用空间减小,方便运输和携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竹制提筐,包括提筐本体(1),筐底(2)和盖在所述提筐本体(1)上的筐盖(3),所述提筐本体(1)包括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所述筐体(4)顶部固定有外凸缘(5),所述筐体(4)底部固定有内凸缘(6),所述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中的最外层筐体(4)的内凸缘(6)的上端面与相邻的所述筐体(4)的外凸缘(5)的下端面相接触,以此类推,所述筐体(4)依次上下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4)侧壁底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插有第一插销(7);所述筐底(2)包括刚性底板(8)和固定在所述刚性底板(8)上的弹性内底(9),所述筐底(2)外边缘上固定有封边(10),所述筐底(2)上表面边缘处连接固定有挡板(11),所述封边(10)与所述挡板(11)形成卡槽(12),所述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中的最内层筐体(4)的下端卡嵌在所述卡槽(12)中,所述封边(10)和所述挡板(11)上与所述最内层筐体(4)上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处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最内层筐体(4)上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中插有第二插销(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竹制提管,包括提管本体(I ),管底(2)和盖在所述提管本体(I)上的管盖(3),所述提筐本体(I)包括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所述筐体(4)顶部固定有外凸缘(5),所述筐体(4)底部固定有内凸缘(6),所述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中的最外层筐体(4)的内凸缘(6)的上端面与相邻的所述筐体(4)的外凸缘(5)的下端面相接触,以此类推,所述筐体(4)依次上下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4)侧壁底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插有第一插销(7);所述筐底(2)包括刚性底板(8)和固定在所述刚性底板(8)上的弹性内底(9),所述筐底(2)外边缘上固定有封边(10),所述筐底(2)上表面边缘处连接固定有挡板(11),所述封边(10)与所述挡板(11)形成卡槽(12),所述多个套装组合的筐体(4)中的最内层筐体(4)的下端卡嵌在所述卡槽(12)中,所述封边(10)和所述挡板(11)上与所述最内层筐体(4)上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瑞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