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进义专利>正文

新型保特瓶提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0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大体上概呈一“C”形夹体,其开口部分小于二分之一圈,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凸耳,并于该等凸耳各设有一长形孔供一提绳之两端穿过固定,藉该“C”形夹体夹固于保特瓶开口下缘之颈部,即可藉该提绳而携带该保特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首先,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系本设计人前申请之专利,其包含有二半圆形座体1、2及一提绳3等元件,其中该等半圆形座体1、2具左右对称之相同构造,如图中所示,该等半圆形座体1、2之中央具有一半圆形弯曲部位101、201,两侧向外延伸呈一片状体,并于两侧片状体上各设有一长形孔102、103、202、203,且于左右该等长形孔之下方分别设有一长方形孔104、204及一卡勾105、205(其中编号205之卡勾因系在座体2之左边背面,所以没有标示出来,然其形状及构造完全与座体1右边之卡勾105相同);藉座体1、2两者之卡勾105、205分别插卡于对边之长方形孔104、204,而连结成一体并使该二半圆形部位101、201形成一圆形环状而扣合于保特瓶4开口端5之下缘颈部6,而如图7所示,可藉提绳3而任意携带保特瓶;使得保特瓶之使用更为方便,尤其使得保特瓶得以重复地被用来作为水壶使用,大大地提高了保特瓶之使用价值;因此上述该等保特瓶提带,自推出上市以来,反应热烈,颇受好评;然而,该等习用保特瓶提带尚具有以下之缺点1.因如图所示,该习用保特瓶提带之座体上设有许多孔洞,更设有卡勾,所以其模具较为复杂,成本相对地较高;2.组装速度慢,因为每一组保特瓶提带都包含有二个座体,出厂时必须藉由人工将提绳3之两端分别穿过该二座体之长形孔,再藉铆钉予以钉合;3.该等习用保特瓶提带系由二座体组成,整体体积大,成本高。鉴于上述之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更为简单、生产更为快速且能降低成本之新型保特瓶提带。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呈“C”形之夹体,其开口部分小于二分之一圆,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凸耳,并于该等凸耳上各设有一长方形孔供一提绳之两端穿过固定,藉该“C”形夹体夹固于保特瓶开口下缘之颈部,即可藉该提绳而携带该保特瓶。其中,该“C”形夹体两侧之凸耳系向外侧延伸而与该“C”形夹体之开口垂直,且该二凸耳之长形孔系呈水平方向。其中,该“C”形夹体两侧之凸耳系向外侧延伸而与该“C”形夹体之开口平行,且该二凸耳之长形孔系呈垂直方向。其中,该“C”形夹体两侧之凸耳系向外侧延伸而与该“C”形夹体之开口垂直,且该二凸耳上之长形孔系呈垂直方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组装简便,生产快速,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系本专利技术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2.系本专利技术扣装于保特瓶上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4.系本专利技术口袋装于保特瓶上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之又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6.系习用保特瓶提带之立体分解图。图7.系习用保特瓶提带之组合立体图。图中标号如下1.半圆形座体 2.半圆形座体 3.提绳4.保特瓶 5.开口端 6.颈部10.“C”形夹体 11.开口部分 12.凸耳13.凸耳20.提绳 101.半圆型弯曲部位102.长形孔 103.长形孔 104.长方形孔105.卡勾 121.长形孔 131.长形孔201.半圆型弯曲部位 202.长形孔 203.长形孔204.长方形孔 205.卡勾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新型保特瓶提带,包含一呈“C”形夹体10,其开口部分11小于二分之一圆,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凸耳12、13,并于该等凸耳12、13上各设有一长方形孔121、131,供一提绳20之两端穿过固定,藉该“C”形夹体10夹固于保特瓶4开口5下缘之颈部6,即可藉该提绳20而携带该保特瓶4。由图1及图2所示,可以发现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之构造十分简单,仅由一塑胶制成之“C”形夹体及一提绳所组成,其中藉该“C”形夹体10简单地按压扣夹于保特瓶4之颈部6即可令该“C”形夹体10与保特瓶4固结成一体;且出厂前该提绳20二末端与长形孔121、131之固定亦较为简便,因本专利技术之提绳末端仅须穿过一个孔洞,而上述该习用保特瓶提带之提绳则须穿过前后两片之座体的长形孔洞,所以在装配组合上,本专利技术确实较简便容易许多;请参阅听3及图4所示,系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之“C”形夹体10两侧之凸耳12、13所设之长形孔121、131系垂直方向,且该等长形孔121、131之长条方向恰与该“C”形夹体10之开口11方向相同,可以供上述之提绳20穿过固定如图4所示,而同样可以达到上述之功效;请再参阅图5所示系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之又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之该“C”形夹体10两侧之凸耳12、13与图1、图2所示一样向外延伸而出,亦即与该“C”形夹体10之开口11之方向垂直,而凸耳上所设之长形孔121、131系与图3与图4所示之长形孔一样系垂直方向,可以供上述之提绳穿过固定;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图3至图5所示之长形孔121、131之孔洞方向系呈垂直向与图1及图2所示之水平向孔洞不一样,此种形式之孔洞设计,可以使塑胶模具之设计更为简单,且该等长形孔121、131除可以供上述习用提绳穿过固定外,更可供一特殊提绳之末端构造而简易的插固,其中该特殊提绳末端之构造因另案提出专利申请,在此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呈“C”形之夹体,其开口部分小于二分之一圆,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凸耳,并于该凸耳上各设有一长形孔供一提绳之两端穿过固定,藉该“C”形夹体夹固于保特瓶开口下缘之颈部,藉该提绳携带该保特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C”形夹体两侧之凸耳系向外侧延伸而与该“C”形夹体之开口垂直,且该二凸耳上之长形孔系呈水平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C”形夹体两侧之凸耳系向外侧延伸而与该“C”形夹体之开口平行,且该二凸耳之长形孔系呈垂直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C”形夹体两侧之凸耳系向外侧延伸而与该“C”形夹体之开口垂直,且该二凸耳上之长形孔系呈垂直方向。全文摘要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大体上概呈一“C”形夹体,其开口部分小于二分之一圈,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凸耳,并于该等凸耳各设有一长形孔供一提绳之两端穿过固定,藉该“C”形夹体夹固于保特瓶开口下缘之颈部,即可藉该提绳而携带该保特瓶。文档编号A45F3/14GK1183254SQ9712028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王进义 申请人:王进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保特瓶提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呈“C”形之夹体,其开口部分小于二分之一圆,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凸耳,并于该凸耳上各设有一长形孔供一提绳之两端穿过固定,藉该“C”形夹体夹固于保特瓶开口下缘之颈部,藉该提绳携带该保特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义
申请(专利权)人:王进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