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089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9:39
轴流风扇(70)的轮毂(71)具有外周侧筒部(72)和盖部(73)。外周侧筒部(72)是以从其外周缘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叶片(91),并在其轴心具有开口(72a)的部分。盖部(73)是以覆盖外周侧筒部(72)的开口(72a)的方式从外周侧筒部(72)朝向轴套(81)延伸,并连接轴套(81)和外周侧筒部(72)之间的部分。在盖部(73)的轴向两侧,与轮毂(71)和轴套(81)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有加强肋(74、75),该加强肋用于加强轮毂(71)和轴套(81)之间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流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流风扇,尤其涉及轴套和多个叶片与轮毂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的轴流风扇,该轴套在轮毂的轴心形成有供驱动马达的轴插入的轴孔。
技术介绍
过去有如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平5 - 34038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 — 74817号公报)所示的轴流风扇,该轴流风扇的轴套和多个叶片与轮毂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该轴套在轮毂的轴心形成有供驱动马达的轴插入的轴孔。其中,轮毂具有外周侧筒部和盖部。外周侧筒部是以从其外周缘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叶片,并在其轴心具有开口的部分。盖部是以覆盖外周侧筒部的开口的方式从外周侧筒部朝向轴套延伸,并连接轴套和外周侧筒部之间的部分。即,轴套通过盖部与外周侧筒部连接而与轮毂成为一体。并且,在轮毂和轴套之间也形成有加强肋。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过去的轴流风扇中,有时不能得到足够的轮毂和轴套的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在轴流风扇中提高轮毂和轴套的连接强度,该轴流风扇的轴套和多个叶片与轮毂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该轴套在轮毂的轴心形成有供驱动马达的轴插入的轴孔。第一方面的轴流风扇中,轴套和多个叶片与轮毂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该轴套在轮毂的轴心形成有供驱动马达的轴插入的轴孔。轮毂具有外周侧筒部和盖部。外周侧筒部是以从其外周缘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叶片,并在其轴心具有开口的部分。盖部是以覆盖外周侧筒部的开口的方式从外周侧筒部朝向轴套延伸,并连接轴套和外周侧筒部之间的部分。并且,在盖部的轴向两侧,与轮毂和轴套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有加强肋,该加强肋用于加强轮毂和轴套之间的连接。在过去的轴流风扇中,虽然在轮毂和轴套之间也形成有加强肋,但是加强肋仅形成于盖部的轴向一侧。这成为不能得到足够的轮毂和轴套的连接强度的原因。因此,在该轴流风扇中,如上所述在盖部的轴向两侧形成加强肋。由此,在该轴流风扇中,能够加强轮毂和轴套之间的连接,能够提高轮毂和轴套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盖部从外周侧筒部朝向内周侧沿轴向延伸。并且,加强肋具有:外周侧加强肋,其连接外周侧筒部和盖部之间;以及内周侧加强肋,其连接盖部和轴套之间。在该轴流风扇中,盖部从外周侧筒部朝向内周侧沿轴向延伸。因此,在盖部的轴向一侧,在盖部和外周侧筒部的径向之间形成有空间,在盖部的轴向另一侧,在轴套和盖部的径向之间形成有另一空间。并且,在盖部的轴向一侧的空间中形成有外周侧加强肋,在盖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空间中形成有内周侧加强肋。由此,在该轴流风扇中,能够利用在盖部的轴向两侧形成的两种加强肋加强轮毂和轴套之间的连接。第三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轴套从盖部的内周缘朝向接近驱动马达的一侧延伸。并且,在轴套的远离驱动马达的一侧的端面形成有由凹部构成的垫圈嵌入部,该垫圈嵌入部供用于对轴进行止转的垫圈嵌入。在该轴流风扇中,在轴套的远离驱动马达的一侧的端面形成有垫圈嵌入部,因而在轴套的远离驱动马达的一侧的端面附近存在壁厚较薄的部分。因此,在该轴流风扇中,轴套与盖部的内周缘的连接部分的强度容易下降。但是,在该轴流风扇中,如上所述利用内周侧加强肋加强轮毂和轴套之间的连接。由此,在该轴流风扇中,尽管轴套与盖部的内周缘的连接部分的强度容易下降,但是能够得到足够的轴套和盖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第四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二或者第三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外周侧加强肋和内周侧加强肋都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第五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在轴套的轴孔的外周侧的部分,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残留有多个柱状肋的方式形成有轴套减薄部。在该轴流风扇中,能够利用多个柱状肋缓解齿槽效应声音(- O 7音)等振动从轴套向轮毂的传递。即,多个柱状肋作为轴流风扇的振动吸收构造发挥作用。由此,在该轴流风扇中,能够抑制起因于齿槽效应声音等振动的噪声。第六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柱状肋被配置在与内周侧加强肋相同的周向位置。在该轴流风扇中,柱状肋作为与内周侧加强肋一起沿径向贯穿轴套和盖部之间的一体的加强肋发挥作用。由此,在该轴流风扇中,能够进一步牢靠地连接轴套和盖部之间。第七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四?第六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夕卜周侧加强肋被配置在内周侧加强肋的周向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将室外单元的顶板卸下的状态的平面图,该室外单元的室外风扇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图2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室外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负压面侧平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正压面侧平面图。图6是图4及图5的1-1剖面图。图7是图4及图5的I1-1I剖面图。图8是变形例I的室外风扇的剖面图,是对应于图6的图。图9是变形例I的室外风扇的剖面图,是对应于图7的图。图10是变形例2的室外风扇的立体图。图11是变形例2的室外风扇的负压面侧平面图。图12是变形例2的室外风扇的正压面侧平面图。图13是图11及图12的1-1剖面图。图14是图11及图12的I1-1I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轴流风扇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轴流风扇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专利技术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构成室外单元的轴流风扇的示例,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被用作其它用途的轴流风扇。(I)室外单元的整体结构图1和图2是示出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2的图,该室外单元的室外风扇70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其中,图1是示出将室外单元2的顶板57卸下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是室外单元2的主视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殊说明,“上”、“下”、“左”、“右”、和“前面”、“侧面”、“背面”、“顶面”、“底面”等表示方向和面的词语,是指将图2所示的室外单元2作为前面时的方向和面。室外单元2具有这样的构造(所谓箱型构造):由沿铅直方向延伸的隔板58将单元壳体5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左右部分,由此形成送风机室SI和机械室S2。室外单元2构成为从单兀壳体51的背面及侧面的一部分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兀壳体51内,从单兀壳体51的前面吹出室外空气。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单元壳体51、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包括连接这些设备的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室外风扇70(轴流风扇)和喇叭口 80。另外,在此说明送风机室SI靠近单元壳体51的左侧面形成,机械室S2靠近单元壳体51的右侧面形成的示例,但也可以左右颠倒。单元壳体5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主要收纳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包括连接这些设备的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和室外风扇70。单元壳体51具有底板52、送风机室侧侧板53、机械室侧侧板54、送风机室侧前板55、机械室侧前板56、和顶板57。底板52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底面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底板52的下侧设有被固定于现场安装面的两个基础腿59、60。送风机室侧侧板53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靠近送风机室SI的侧面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送风机室侧侧板53的下部被固定于底板52。在送风机室侧侧板53形成有通过室外风扇70被吸入单元壳体5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流风扇(70),该轴流风扇的轴套(81)和多个叶片(91)与轮毂(71)一起通过树脂成形为一体,所述轴套(81)在所述轮毂(71)的轴心形成有供驱动马达(89)的轴(89a)插入的轴孔(82),所述轮毂具有:外周侧筒部(72),在该外周侧筒部以从外周缘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所述多个叶片,在该外周侧筒部的轴心具有开口(72a);以及盖部(73),其以覆盖所述外周侧筒部的开口的方式从所述外周侧筒部朝向所述轴套延伸,并连接所述轴套和所述外周侧筒部之间,在所述盖部的轴向两侧,与所述轮毂和所述轴套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有加强肋(74、75),该加强肋用于加强所述轮毂和所述轴套之间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8 JP 2011-2882061.一种轴流风扇(70),该轴流风扇的轴套(81)和多个叶片(91)与轮毂(71) —起通过树脂成形为一体,所述轴套(81)在所述轮毂(71)的轴心形成有供驱动马达(89)的轴(89a)插入的轴孔(82), 所述轮毂具有:外周侧筒部(72),在该外周侧筒部以从外周缘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所述多个叶片,在该外周侧筒部的轴心具有开口(72a);以及盖部(73),其以覆盖所述外周侧筒部的开口的方式从所述外周侧筒部朝向所述轴套延伸,并连接所述轴套和所述外周侧筒部之间, 在所述盖部的轴向两侧,与所述轮毂和所述轴套一起通过树脂一体成形有加强肋(74、75),该加强肋用于加强所述轮毂和所述轴套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70),其中, 所述盖部(73)从所述外周侧筒部(72)朝向内周侧沿轴向延伸, 所述加强肋具有:外周侧加强肋(74),其连接所述外周侧筒部和所述盖部之间;以及内周侧加强肋(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安昙横山祐太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