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909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具体涉及一种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厢壁围成的轿厢体,所述轿厢壁包括固定轿壁和轿厢延伸机构,所述轿厢延伸机构与固定轿壁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轿厢延伸机构可向轿厢外侧展开构成容纳担架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标准电梯井道尺寸不变、电梯对重尺寸亦不变的前提下,达到担架能水平出入电梯轿厢运送病人的目的,无需专门设计一个担架电梯安装井道,不仅方便施工,而且能节省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具体涉及一种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厢壁围成的轿厢体,所述轿厢壁包括固定轿壁和轿厢延伸机构,所述轿厢延伸机构与固定轿壁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轿厢延伸机构可向轿厢外侧展开构成容纳担架的空间。本技术在原有标准电梯井道尺寸不变、电梯对重尺寸亦不变的前提下,达到担架能水平出入电梯轿厢运送病人的目的,无需专门设计一个担架电梯安装井道,不仅方便施工,而且能节省建筑成本。【专利说明】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具体涉及一种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2012年8月I日强制实施的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其中6.4.2条明确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至少不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新规定从人性化考虑,可以方便紧急情况下,抢险人员入户救援。通常情况下,人们日常所使用的电梯,其轿厢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面积和容积也是固定的。正是因为轿厢形状、面积、容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运送一些较长形状的物体,比如急救担架或急救病床时,就不能满足要求。按照我国《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的规定,额定载重1000KG的乘客电梯,常规内部尺寸为1600mm (宽)X 1400mm (深),其对应的电梯安装井道尺寸在2200mm(宽)X 2200mm(深)。但是具备医疗急救功能的急救病床或急救担架长度均为1900mm左右,这个尺寸根本就无法平移运输病人。而根据现有的电梯标准GB/T 7025.1-2008《电梯主要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I部分:1、I1、II1、IV类电梯》中,图9常用于I类II类IV类电梯的其他设计,对于尺寸为600mm (宽)X 2000mm (长)的担架,载重1000KG电梯的轿厢设计尺寸为IlOOmm (宽)X 2100mm(深),其对应的井道尺寸为2000mm(宽)X2600mm (深)。在新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强制实施之前,建筑方在设计楼房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额定载重为1000KG的电梯,都是按照常规的2200_ (宽)X2200mm(深)的井道尺寸设计的。而新规实施之后,为满足要求和尽量降低成本,一台为2200mm(宽)X 2200mm (深),另一台设计为2000mm (宽)X 2600mm (深),这样就造成两台井道的尺寸不一致,会造成建筑物内部空间分格不一致或建筑成本的浪费。另外,中国现有的在用乘客电梯,在新规实施之前都没有考虑担架运送功能,如果从人性化考虑,若要对其进行功能改造,由于现有井道面积已经确定,受井道尺寸的限制,难度太大。因此,要解决在不改变常规井道面积,使用额定载重量小成本更低的电梯运送平躺在长度至少为1.9米的担架上的病人,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该轿厢在原有标准电梯井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达到担架能出入电梯轿厢的目的,无需专门设计一个担架电梯安装井道,不仅方便施工,而且能节省建筑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厢壁围成的轿厢体,所述轿厢壁包括固定轿壁和轿厢延伸机构,所述轿厢延伸机构与固定轿壁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轿厢延伸机构可向轿厢外侧展开构成容纳担物体的空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就能在几乎不增加轿厢重量的前提下,达到可延伸空间的目的,将电梯安装井道与轿厢体相对轿门的侧壁和后壁之间较大空间利用起来,所述轿厢体在正常情况下,即没有延伸空间时,轿厢的重心和轿厢体的外部尺寸几乎不变,在运送担架或大件物体时,展开轿厢延伸机构延伸形成的可容纳担架的空间,在运输急救病人担架进入轿厢体时,担架一端能水平伸入延伸空间内,本技术适用于标准电梯安装井道,无需增大安装井道的尺寸,也不需要改变电梯井道任何部件的安装方式,却能满足担架出入轿厢的要求,延伸空间可以实现折叠功能,所以不用为住宅专门设计一部担架电梯的安装井道,不仅方便施工,而且能节省建筑成本。进一步,所述轿厢体还包括固定轿顶、可延展顶板、固定轿底、可延展底板和轿门,轿厢壁顶部为固定轿顶,轿厢壁底部为固定轿底,固定轿壁包括面向轿门的前壁,与前壁相对的后壁,以及前、后壁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后壁或侧壁与后壁的相交处至少设置一个可延伸空间的轿厢延伸机构,该轿厢延伸机构包括固定或可伸缩的可延展顶板、可延展底板以及可进行展开或叠合的可延展轿壁,该可延展轿壁与相邻固定轿壁活动连接,可延展顶板和可延展底板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可延展轿壁展开后与可延展顶板、可延展底板构成能容纳担架的空间。进一步,所述可延展轿壁为向外旋转式,包括至少两块延展轿壁,延展轿壁以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的方式与对应侧壁或后壁连接并与之相对运动。进一步,所述可延展轿壁为折叠式或推拉式,包括至少两块延展轿壁以及位于延展轿壁之间的封板,延展轿壁与对应侧壁或后壁铰接并与之相对运动,延展轿壁展开后推动封板移动最终形成能容纳担架的空间。进一步,可延展顶板位于侧壁、后壁或者靠近侧壁与后壁的相交处,与固定轿顶平齐或处于相对固定轿顶较低的位置,该可延展顶板以螺栓固定连接或以转动铰接或滑动连接的方式与固定轿顶相对运动并朝轿厢外侧延伸出去。进一步,可延展底板位于侧壁、后壁或者靠近侧壁与后壁的相交处,与固定轿底平齐或处于相对固定轿底有一定高度差的位置,该可延展底板以螺栓固定连接或以转动铰接或滑动连接的方式与固定轿底相对运动并朝轿厢外侧延伸出去。进一步,所述可延展底板的高度位置与固定轿底齐平或者与可延展轿壁的高度位置配合,担架头端推进轿厢延伸机构展开构成的容纳空间时,可延展底板强度达到支撑担架运输病人的强度要求。进一步,所述可延展轿壁的驱动方式为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可延展轿壁摆动或者滑动。进一步,还包括接触开关和限位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1装载担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2装载担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3装载担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3中轿厢延伸机构展开的位置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1中轿厢延伸机构展开的位置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2中轿厢延伸机构展开的位置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实施例2中立柱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体,所述轿厢体包括固定轿顶、可延展顶板、固定轿底、可延展底板、轿门和轿厢壁,轿厢壁顶部为固定轿顶,轿厢壁底部为固定轿底,所述轿厢壁包括固定轿壁I和轿厢延伸机构,固定轿壁I包括面向轿门的前壁,与前壁相对的后壁,以及前、后壁之间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厢壁围成的轿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壁包括固定轿壁和轿厢延伸机构,所述轿厢延伸机构与固定轿壁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轿厢延伸机构可向轿厢外侧展开构成容纳物体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云李彬唐川东罗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