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0829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结合的透光衬底层、阳极层、有机功能层和阴极层以及在阴极层外表面依次交替层叠结合的有机物阻挡层和无机物阻挡层。其中,无机物阻挡层材料包括互相掺杂的硼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氮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40%,碳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10%~20%。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有效减少了水、氧等活性物质对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侵蚀,从而显著提高了OLED器件的稳定性能,延长了OLED器件的使用寿命。其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条件易控,易大面积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结合的透光衬底层、阳极层、有机功能层和阴极层以及在阴极层外表面依次交替层叠结合的有机物阻挡层和无机物阻挡层。其中,无机物阻挡层材料包括互相掺杂的硼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氮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40%,碳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10%~20%。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有效减少了水、氧等活性物质对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侵蚀,从而显著提高了OLED器件的稳定性能,延长了OLED器件的使用寿命。其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条件易控,易大面积制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光源
,具体的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ss1n D1de,以下简称0LED)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典型结构是在ITO玻璃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O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0),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OLED具有发光效率高、材料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全固化主动发光、轻、薄等优点,同时拥有高清晰、广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显示技术和光源,符合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以及绿色照明技术的要求,因此,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未来的照明和显示器件市场上占据霸主地位的新一代器件。作为一项崭新的照明和显示技术,OLED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展迅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全球越来越多的照明和显示厂家纷纷投入研发,大大的推动了 OLED的产业化进程,使得OLED产业的成长速度惊人,目前已经到达了大规模量产的前夜。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OLED中有机功能层所用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对氧气及水汽侵入特别敏感,导致OLED的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从而影响了 OLED的推广应用。这是因为氧气是三线态淬灭剂,使发光量子效率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氧气对发光层的氧化会生成羰基化合物,该生成的羰基化合物也相当于淬灭剂,影响发光量子效率显著下降,与此同时,该被氧化的发光层变质后会形成黑斑,并伴随发光效率下降禁带宽度增加;另外,氧气也会对空穴传输层的氧化作用使其传输能为下降。水汽的影响更为明显,它的主要破坏方式是导电及有机层化合物的水解作用,使稳定性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水、防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结合的透光衬底层、阳极层、有机功能层和阴极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的发光层,在所述阴极层外表面还层叠结合有依次交替层叠结合的有机物阻挡层和无机物阻挡层,所述无机物阻挡层材料包括互相掺杂的硼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其中,所述氮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40%,所述碳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10%?20% ;且所述硼化物为 A1B2、LaB6, VB2, NbB, TiB2 或 MoB,所述氮化物为 Si3N4、AIN、BN、HfN,TaN 或 TiN,所述碳化物为 SiC、WC、TaC, BC、TiC 或 HfC。以及,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真空镀膜系统中,将所述有机物阻挡层材料掺杂共蒸在阴极层外表面制作有机物功能层;在真空镀膜系统中,将所述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掺杂共蒸在所述有机功能层外表面制作无机所述阻挡层;依次在所述无机物阻挡层外表面进行重复制备所述有机功能层和无机物阻挡层的步骤;其中,在制备所述无机物阻挡层步骤中的所述无机物阻挡层材料包括互相掺杂的硼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所述氮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40%,所述碳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10%?20% ;且所述硼化物为AlB2, LaB6, VB2, NbB, TiB2 或 MoB,所述氮化物为 Si3N4、AIN、BN、HfN、TaN 或 TiN,所述碳化物为 SiC、WC、TaC, BC、TiC 或 HfC。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阴极层外表面设置依次交替层叠结合的有机物阻挡层和无机物阻挡层,通过该两层阻挡层的协同增效作用,有效减少了水、氧等活性物质对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侵蚀,对器件有机功能材料及电极形成有效的保护,从而显著提高了 OLED器件的稳定性能,延长了 OLED器件的使用寿命。其中,该无机物阻挡层通过硼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无机材料互相掺杂并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有效降低了无机物阻挡层的应力,使得有机物阻挡层和无机物阻挡层结合牢固,赋予了无机物阻挡层具有致密性高,防水、防氧能力强特性,能显著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通过蒸镀方法在阴极层外表面依次分别制备交替层叠结合的有机物阻挡层和无机物阻挡层,其工序简单、条件易控,易大面积制备,成品合格率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产业化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另一优选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防水防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衬底层1、阳极层2、有机功能层3、阴极层4和依次交替层叠结合在阴极层4外表面的有机物阻挡层5和无机物阻挡层6。具体地,上述透光衬底层I所选用的材料为透光玻璃、透明聚合物薄膜材料或金属等,如以塑料或金属材料的基底制备的柔性OLED器件。当然透光衬底层I所选用的材料还可采用本领域其他材料进行替代。衬底层I的厚度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厚度。上述阳极层2所选用的材料优选为但不仅仅为铟锡氧化物(ΙΤ0),还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其他阳极材料。厚度阳极层2的厚度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厚度。上述有机功能层3包括依次层叠结合的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且空穴注入层31与阳极层2的与衬底层I相结合面相对的表面层叠结合,电子注入层35与阴极层4的与有机物阻挡层5相结合面相对的表面层叠结合,如图1所示。在该有机功能层3中,空穴注入层31所选用的材料可以是MoO3与N,N’ - 二苯基-N,N’ - 二(1-萘基)-1, I’ -联苯-4,4’ - 二胺(NPB)的复配物,其中,MoO3优选但不仅仅占该复配物总重量的30wt%。当然,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结合的透光衬底层、阳极层、有机功能层和阴极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的发光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阴极层外表面还层叠设置有依次交替层叠结合的有机物阻挡层和无机物阻挡层,所述无机物阻挡层材料包括互相掺杂的硼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其中,所述氮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40%,所述碳化物占无机物阻挡层材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10%~20%;且所述硼化物为AlB2、LaB6、VB2、NbB、TiB2或MoB,所述氮化物为Si3N4、AlN、BN、HfN、TaN或TiN,所述碳化物为SiC、WC、TaC、BC、TiC或Hf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钟铁涛张振华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