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0633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执行元件组;向行走执行元件组供油的主泵;控制主泵的主泵控制器;油路连接主泵的补油泵;油路连接行走执行元件组的行走控制阀组,其与主泵油路相连,其还与补油泵油路相连;第一齿轮泵;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第一控制阀组,其与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油路相连,其还与第一齿轮泵油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通过多个液压泵、多个执行元件、多个控制阀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的组合工作,能够对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系统的设备进行全液压控制,并且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且适于安装于不同结构的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执行元件组;向行走执行元件组供油的主泵;控制主泵的主泵控制器;油路连接主泵的补油泵;油路连接行走执行元件组的行走控制阀组,其与主泵油路相连,其还与补油泵油路相连;第一齿轮泵;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第一控制阀组,其与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油路相连,其还与第一齿轮泵油路相连。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通过多个液压泵、多个执行元件、多个控制阀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的组合工作,能够对装配本技术控制系统的设备进行全液压控制,并且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且适于安装于不同结构的机械设备。【专利说明】一种设备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设备广泛应用在农林机械领域中。现有的农林设备特别是对烟草、棉花等植株进行喷药、打顶等功能装置的行走设备,其控制及驱动方式大多采用非全液压控制、控制系统操作复杂、漏油等故障率较高或者难以有效完成喷药、打顶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或至少能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设备控制系统。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执行元件组、主泵、连接所述主泵的主泵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泵的补油泵及行走控制阀组,其中,所述主泵为双向变量泵,所述主泵通过所述行走控制阀组与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连接,所述补油泵通过所述行走控制阀组与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连接;其中,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包括至少一个双向液压马达,所述行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分流集流阀、第二分流集流阀、溢流阀、第一平衡阀及第二平衡阀,其中,所述主泵的第一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分流急流阀与所述双向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一平衡阀与所述补油泵连接;所述主泵的第二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分流急流阀与所述双向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二平衡阀与所述补油泵连接;所述补油泵连接所述溢流阀。可选地,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齿轮泵、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及第一控制阀组,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泵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与所述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连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包括第一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第三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及液压转向器,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油缸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齿轮泵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为转向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通过所述液压转向器与所述第一齿轮泵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油缸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一齿轮泵连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所述主泵控制器包括三位四通阀及双向变量油缸,其中,所述双向变量油缸通过所述三位四通阀与所述补油泵连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齿轮泵、第二液压执行元件组、第二控制阀组,其中,所述第二液压执行元件组通过第二控制阀组与所述第二齿轮泵连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执行元件组包括第一单向马达、第二单向马达、第三单向马达,所述第二控制阀组包括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及第三开关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马达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齿轮泵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马达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与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二油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马达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马达的出油口连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制动执行元件和制动开关阀,其中,所述制动执行元件通过所述制动开关阀与所述补油泵连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所述制动执行元件为液压制动器。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电气控制子系统,其与所述主泵控制器和\或所述第一控制阀组电气连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所述电气控制子系统进一步包括按钮开关和摇杆。综上,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通过多个液压泵、多个执行元件、多个控制阀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的组合工作,能够对装配本技术的机械设备(例如喷药封顶机)进行全液压控制,并且本技术的设备控制系统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且适于安装于不同结构的机械设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图中,参考数字之后的字母标记指示多个相同的部件,当泛指这些部件时,将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标记。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主泵110、主泵控制器120、三位四通阀121、双向变量油缸122、行走执行元件组210、双向液压马达211、行走控制阀组220、第一分流急流阀221、第二分流急流阀222、第一平衡阀223、第二平衡阀224、溢流阀225、补油泵310、制动开关阀320、第一齿轮泵410、第一液压执行元件组420、第一液压油缸421、第二液压油缸422、第三液压油缸423、第一液压油缸424、第一控制阀组430、第一换向阀431、液压转向器432、第二换向阀433、第二齿轮泵510、第二液压执行元件组520、第一马达521、第二马达522、第三马达523、第二控制阀组 530、第一开关阀531、第二开关阀532、第三开关阀533、原动机600和油箱70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作进一步的示例性说明。参见图1及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执行元件组210、主泵110、连接所述主泵110的主泵控制器120、连接所述主泵110的补油泵310及行走控制阀组220,其中,所述主泵110为双向变量泵,所述主泵110通过所述行走控制阀组220与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210连接,所述补油泵310通过所述行走控制阀组220与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210连接;其中,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210包括至少一个双向液压马达211,所述行走控制阀组220包括:第一分流集流阀221、第二分流集流阀222、溢流阀225、第一平衡阀223及第二平衡阀224,其中,所述主泵110的第一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分流急流阀221与所述双向液压马达211的第一油口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一平衡阀223与所述补油泵310连接;所述主泵110的第二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分流急流阀222与所述双向液压马达211的第二油口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二平衡阀224与所述补油泵310连接;以及所述补油泵310连接所述溢流阀 222。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中,主泵110与原动机600 (例如,内燃机或电动机)轴连接;主泵I1与主泵控制器120、行走执行元件组210、行走控制阀组220以及油箱700组成闭式液压回路。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执行元件组(210)、主泵(110)、连接所述主泵(110)的主泵控制器(120)、连接所述主泵(110)的补油泵(310)及行走控制阀组(220),其中,所述主泵(110)为双向变量泵,所述主泵(110)通过所述行走控制阀组(220)与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210)连接,所述补油泵(310)通过所述行走控制阀组(220)与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210)连接;其中,所述行走执行元件组(210)包括至少一个双向液压马达(211),所述行走控制阀组(220)包括:第一分流集流阀(221)、第二分流集流阀(222)、溢流阀(225)、第一平衡阀(223)及第二平衡阀(224),其中,所述主泵(110)的第一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分流急流阀(221)与所述双向液压马达(211)的第一油口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平衡阀(223)与所述补油泵(310)连接;所述主泵(110)的第二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分流急流阀(222)与所述双向液压马达(211)的第二油口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平衡阀(224)与所述补油泵(310)连接;以及所述补油泵(310)连接所述溢流阀(2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俊吴立著谢应乖高华锋夏开宝吴辉李明昌肖桢林王德胜宋宁山乔昆王贵荣王志孝黄建阳沈兆辉樊兴伟阮朴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云南模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