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破碎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496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气动破碎锤,属于井下巷道底面破碎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气动破碎锤,能够实现狭窄巷道底鼓破碎的机械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架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机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L形的支承臂一端铰接在机架的中部,支承臂的另一端伸向机架的前方并与破碎锤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铰接,支撑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的前部铰接,所述的机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气缸式的前支承,所述前支承的下端垂直向下并固定安装有底靴;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在小型的、清除车不易开进的狭窄巷道中清除地面的底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气动破碎锤,属于井下巷道底面破碎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气动破碎锤,能够实现狭窄巷道底鼓破碎的机械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架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机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L形的支承臂一端铰接在机架的中部,支承臂的另一端伸向机架的前方并与破碎锤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铰接,支撑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的前部铰接,所述的机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气缸式的前支承,所述前支承的下端垂直向下并固定安装有底靴;本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在小型的、清除车不易开进的狭窄巷道中清除地面的底鼓。【专利说明】气动破碎锤
本专利技术气动破碎锤,属于井下巷道底面破碎

技术介绍
在煤矿巷道掘进完成后还未进行回采时,巷道底面受各种应力作用常出现严重鼓包、变形即底鼓,严重影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面的掘进工作。现在主要是靠人工借助简单的工具,对底鼓进行破碎,再将破碎煤岩装到皮带输送机上进行清理,所以用现在的工艺清理底鼓速度慢,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耗费人力。目前,国内外在装煤机及破碎机方面均有产品问世,但多台机械在井下狭窄巷道作业非常不便,不适合用于狭窄的巷道底鼓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气动破碎锤,能够实现狭窄巷道底鼓破碎的机械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动破碎锤,包括机架、行走轮、扶手、支承臂、破碎锤、破碎气缸和支撑气缸,机架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机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L形的支承臂一端铰接在机架的中部,支承臂的另一端伸向机架的前方并与破碎锤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铰接,支撑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的前部铰接。所述的机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气缸式的前支承,所述前支承的下端垂直向下并固定安装有底靴。所述的机架的前端并列安装有两个前支承。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小型的巷道中清除地面的底鼓,只需手推至工作点,开启气动系统使破碎锤上下动作对底鼓进行破碎,实现了底鼓破碎机械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机架前的前支承使本专利技术在工作点可直接固定在地面上进行破碎工作,不需工人手扶,解放了双手去做其他的工作,节省了劳动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机架,2为行走轮,3为扶手,4为支承臂,5为破碎锤,6为破碎气缸,7为支撑气缸,8为前支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气动破碎锤,包括机架1、行走轮2、扶手3、支承臂4、破碎锤5、破碎气缸6和支撑气缸7,机架I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2,机架I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3,L形的支承臂4 一端铰接在机架I的中部,支承臂4的另一端伸向机架I的前方并与破碎锤5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6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4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5铰接,支撑气缸7的缸体铰接在机架I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4的前部铰接。所述的机架I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气缸式的前支承8,所述前支承8的下端垂直向下并固定安装有底靴。所述的机架I的前端并列安装有两个前支承8。工作过程: 手推扶手3将机架I推至工作点,使破碎锤5下端对准待破碎的底鼓; 控制前支承8下端伸出底靴撑在地面上,使本专利技术固定在地面上; 开启气动系统,使破碎气缸6和支撑气缸7运作,操控支承臂4前的破碎锤5连续地垂直下落重击在底鼓上,使其破碎,实现了底鼓破碎机械化,节省了劳动力。【权利要求】1.气动破碎锤,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行走轮(2)、扶手(3)、支承臂(4)、破碎锤(5 )、破碎气缸(6 )和支撑气缸(7 ),机架(I)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2 ),机架(I)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3 ),L形的支承臂(4 ) 一端铰接在机架(I)的中部,支承臂(4 )的另一端伸向机架(I)的前方并与破碎锤(5)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6)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4)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5 )铰接,支撑气缸(7 )的缸体铰接在机架(I)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4)的前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I)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气缸式的前支承(8),所述前支承(8)的下端垂直向下并固定安装有底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I)的前端并列安装有两个前支承(8)。【文档编号】B02C1/00GK104028331SQ201410257087【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专利技术者】慎志东, 张晓芳, 魏丽丽 申请人: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动破碎锤,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行走轮(2)、扶手(3)、支承臂(4)、破碎锤(5)、破碎气缸(6)和支撑气缸(7),机架(1)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2),机架(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3),L形的支承臂(4)一端铰接在机架(1)的中部,支承臂(4)的另一端伸向机架(1)的前方并与破碎锤(5)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6)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4)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5)铰接,支撑气缸(7)的缸体铰接在机架(1)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4)的前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慎志东张晓芳魏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