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0022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污泥絮凝反应槽(4),设于槽体内的搅拌器(6),以及设于槽体外用于与固液分离机衔接的通泥管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泥管道(16)内设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的上部衔接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下泄口,其下部与通泥管道下出口衔接。使进入固液分离机之前的泥水混合物先进行预分离,让处于游离态的水体通过过滤器直接进行与物料分离,随后再将含水物料送入固液分离机进行加压,实现挤压式分离。因此,既能明显低提高最终的泥水分离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处理能耗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污泥絮凝反应槽(4),设于槽体内的搅拌器(6),以及设于槽体外用于与固液分离机衔接的通泥管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泥管道(16)内设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的上部衔接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下泄口,其下部与通泥管道下出口衔接。使进入固液分离机之前的泥水混合物先进行预分离,让处于游离态的水体通过过滤器直接进行与物料分离,随后再将含水物料送入固液分离机进行加压,实现挤压式分离。因此,既能明显低提高最终的泥水分离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处理能耗和成本。【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液分离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对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处理变得更为迫切。在我国,工业,农业、市政建设等领域,都将大量应用到环保设备,其中在各污水处理厂应用最广,价格最贵,也是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就是污泥脱水机或叫固液分离机。当前,我囯的污泥脱水机依然存在着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装备落后等现状。大多数污水处理工厂因脱水机压滤后的泥饼含水率过高,从而导致后续处理的能耗也高,承担着运行成本的压力,因此造成相当多的污泥被偷偷排放,丧失了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未能尽到应该承担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的责任。根据本专利技术人对污水处理有关企业的调查,发现导致脱水机压滤泥饼含水率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絮凝反应槽的固液分离效率太低、导至压滤时间太短,从而造成污泥在进入固液分离机进行最终压滤处理后,依然含有较多的水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具有良好分离性能的用于污泥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希望能在污泥进入固液分离机以前就能够足够多的分离污泥水分。这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污泥絮凝反应槽4,设于槽体内的搅拌器6,以及设于槽体外用于与固液分离机衔接的通泥管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泥管道16内设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的上部衔接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下泄口,其下部与通泥管道下出口衔接。所述的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内设有一柱状过滤圈5,所述的柱状过滤圈5的安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下泄口的下部。所述的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设有两个过滤器,其一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槽体内的柱状过滤圈5 ;其二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下泄口外的通泥管道16内的过滤器2 ;所述的过滤器2的上部与污泥絮凝反应槽上部下泄口衔接,其下部衔接固液分离机I入口。所述的柱状过滤圈5的内侧设有一清掃刷18,所述清掃刷18与搅拌轴19连接。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平面型过滤板13。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曲面型过滤板11。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横断面呈槽型的过滤板。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横断面呈筒型过滤板15的过滤板。 所述过滤器2均由“V”形丝条焊结制作而成,其上设有滤隙12。所述的过滤器2和柱状过滤器5的滤板面上设有镂空的滤孔。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通过在污泥絮凝反应槽和固液分离机之间增设的至少一个过滤器,使进入固液分离机之前的污泥混合物先进行预分离,起到浓缩作用,随后再送入固液分离机进行加压,实现挤压式分离。因此,既能明显提高最终的泥水分离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处理能耗和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双过滤器);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单过滤器);图3为配有清扫刷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曲面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平面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弧面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筒型壳体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9为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10为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11为使用状态示意图(四)。图中:1 -固液分离机2 -过滤器4 -污泥絮凝反应槽5 -第一过滤器6 -搅拌器7 -水体分流室9 -固液分尚机座架10 -固液分尚机驱动电机11 -曲面型滤板12 -过滤间隙13 -平面型滤板14 -弧型滤板15 -筒体型滤板16 -通泥管道17 -泄水阀18 -清扫刷19 -搅拌器转轴20 -带式固液分离机。【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污泥絮凝反应槽4,设于槽体内的搅拌器6,以及设于槽体外用于与固液分离机衔接的通泥管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泥管道16内设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的上部衔接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下泄口,其下部与通泥管道下出口衔接。所述的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内设有一柱状过滤圈5,所述的柱状过滤圈5的安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下泄口的下部。所述的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设有两个过滤器,其一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槽体内的柱状过滤圈5 ;其二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下泄口外的通泥管道16内的过滤器2 ;所述的过滤器2的上部与污泥絮凝反应槽上部下泄口衔接,其下部衔接固液分离机I入口。所述的柱状过滤圈5的内侧设有一清掃刷18,所述清掃刷18与搅拌轴19连接。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平面型过滤板13。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曲面型过滤板11。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横断面呈槽型的过滤板。所述的过滤器2为一横断面呈筒型过滤板15的过滤板。所述过滤器2均由“V”形丝条焊结制作而成,其上设有滤隙12。所述的过滤器2和柱状过滤器5的滤板面上设有镂空的滤孔。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两种基本形式:其一,为如图1所示的这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它的过滤器有两个过滤器,所述的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设有两个过滤器,其一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槽体内的柱状过滤圈5 ;其二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下泄口外通泥管道16内的过滤器2,所述的过滤器2的上部与污泥絮凝反应槽上部下泄口衔接,其下部衔接固液分离机I入口。其二,为如图3所示的一种极为简便的机构,所述的过滤器为一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槽体内的柱状过滤圈5,所述的柱状过滤圈5安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下泄口的下部。在采用第一种技术方案时,由于所述的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设有两个过滤器,其一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槽体内的柱状过滤圈)5,其二为设置在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槽体上部下泄口外通泥管到16内的的过滤器2。因此,装置工作时,污泥絮凝反应槽4内的含水污泥实际上经过两次过滤浓缩。污泥絮凝反应槽4内的含水污泥经絮凝处理后,污泥中的部分自由水体通过设置污泥絮凝反应槽上部槽体内的柱状过滤圈5自槽体上设置的泄水阀17排出,实现第一次过滤浓缩。随后槽内的含水污泥则在搅拌器6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翻涌,并经污泥絮凝反应槽4上部下泄口流出进入设置在下泄口外的通泥管道16内的过滤器2的第二次过滤浓缩。自污泥絮凝反应槽4下泄口流出含水污泥沿过滤器下泄过程中,絮状化污泥中的大部分水体通过各种类型的滤板中的滤隙12下部流出,而含有一定水分的污泥则沿着过滤板的上平面进入固液分离机I。随后在固液分离机I配设的固液分离机驱动电机10的作用下加压挤出物料中含有的水体,形成含水量极小的泥饼。在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案时,污泥絮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处理含水污泥的固液分离浓缩装置,包括污泥絮凝反应槽(4),设于槽体内的搅拌器(6),以及设于槽体外用于与固液分离机衔接的通泥管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泥管道(16)内设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的上部衔接污泥絮凝反应槽(4)的下泄口,其下部与通泥管道下出口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日鹤环保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