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货厢地板等上使用的。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具备弯折自如的合叶部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汽车内饰板,公开有图9所示的车身底板200 (例如专利文献I)。厢式车辆的后部货厢的地板部上设有容纳备胎等的凹部。车身底板200覆盖所述凹部而成为货厢的地面。车身底板200被分为前部铺板220和后部铺板230。前部铺板220的后端利用多个中合叶260、能转动地与后部铺板230的前端连接。利用这种结构,能够仅仅开闭被分割开的铺板的一部分(后部铺板230)。因此,可以容易取出收纳于车身底板200下方的货物等。此外,车身底板200的背面设有加强管213、加强肋214、外周凸缘221和231。由此,保证车身底板200的刚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354069号(第2页,第2图)在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中,采取了将分割后的铺板(前部铺板220和后部铺板230 )通过单独部件的合叶部件(中合叶260)连接的方式。可是,在所述方式中,在各部件成型工序以外,还需要单独的铺板整体组装工序。并且,在连接各铺板和合叶部件的工序中,存在部件的定位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铺板,具有一对薄板和形成在被所述薄板夹持的空间中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层;以及第二铺板,由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凹槽的板状多孔结构件构成,所述第二铺板配置在所述空间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铺板连接,在所述薄板与所述第二铺板的间隙也形成有所述硬质发泡聚氨酯层,由所述硬质发泡聚氨酯层连接所述第一铺板和所述第二铺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铺板,具有一对薄板和形成在被所述薄板夹持的空间中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层;以及 第二铺板,由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凹槽的板状多孔结构件构成,所述第二铺板配置在所述空间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铺板连接, 在所述薄板与所述第二铺板的间隙也形成有所述硬质发泡聚氨酯层,由所述硬质发泡聚氨酯层连接所述第一铺板和所述第二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铺板被所述薄板夹持的部分上形成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从与所述薄板相对的所述一个主面贯穿到另一个主面, 所述注入孔上也形成有所述硬质发泡聚氨酯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结构件是具备至少一对面板以及被所述面板夹持的芯材的蜂窝结构件, 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铺板的端部形成, 所述注入孔是将形成在所述面板上的开口部和被所述面板夹持的空隙部连通而形成。4.一种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汽车内饰板是至少将第一铺板和第二铺板并列配置并将上述第一铺板的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铺板的一部分连接构成,所述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原义孝,茂野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森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