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及其泵送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8691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80~330,粉煤灰90~110,矿渣微粉70~90,细度模数为2.3~2.5的天然中砂650~700,陶粒330~370,外加剂5.28~6.24,拌合水170~175;泵送浇筑该LC35混凝土的方法,先检测入泵前LC35的可泵性;再泵送润管砂浆;马上泵送LC35混凝土,泵送至出泵口方可暂停泵送;待LC35混凝土浇筑到楼板结构时,依靠其自身的流动性和密实性使轻质陶粒混凝土的结构整体密实,浇筑时不进行振捣施工;在浇筑完成初凝时的抹面,终凝前压光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LC35混凝土及泵送方法在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的52m的高度楼板结构中进行工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为今后同类型轻质高强混凝土的高泵送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80~330,粉煤灰90~110,矿渣微粉70~90,细度模数为2.3~2.5的天然中砂650~700,陶粒330~370,外加剂5.28~6.24,拌合水170~175;泵送浇筑该LC35混凝土的方法,先检测入泵前LC35的可泵性;再泵送润管砂浆;马上泵送LC35混凝土,泵送至出泵口方可暂停泵送;待LC35混凝土浇筑到楼板结构时,依靠其自身的流动性和密实性使轻质陶粒混凝土的结构整体密实,浇筑时不进行振捣施工;在浇筑完成初凝时的抹面,终凝前压光抹面。本专利技术的LC35混凝土及泵送方法在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的52m的高度楼板结构中进行工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为今后同类型轻质高强混凝土的高泵送提供参考。【专利说明】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及其泵送浇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特别涉及到一种轻质、高强和可泵性的混凝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建筑或者建筑的不同部位对混凝土性能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混凝土的强度、密度和泵送性是三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三者之间难以同时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会根据实际使用场合来研制新型的混凝土。当前碰到的一个实质问题是:在混凝土制备时,片面地强调混凝土的强度、密度满足要求,往往泵送性能以及泵送的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当密度和泵送性满足要求时,混凝土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地要求研制出一种混凝土来满足轻质、高强度以及高可泵性的实践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以及其泵送浇筑方法。本专利技术的LC35混凝土能够同时满足强度、密度和泵送高度的要求,保障轻质高强LC35混凝土浇注的整体性,提高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可泵性和施工可靠性。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80~330,粉煤灰90~110,矿渣微粉70~90,细度模数为2.3~2.5的天然中砂650~700,陶粒330~370,外加剂5.28~6.24,拌合水170~175 ;所述陶粒为粒径5mnT25mm连续级配的页岩陶粒,陶粒的堆积密度等级为750 kg/nT850 kg/m3,筒压强度≥6.5MPa,所述陶粒为强度标号> 40MPa的高强度陶粒,吸水率< 8% ;所述的外加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为16%~20%,对混凝土的保坍时间> 3小时,3小时泌水率≤5% ;所述混凝土28天的平均强度为40MPa,3小时内扩展度保持在500mm±50mm,密度为1600 kg/m3~1700kg/m3。在本专利技术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中,所述粉煤灰和矿渣微粉的比例为:1~1.57:1。在本专利技术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中,所述水泥和陶粒的比例为:1:1.32~1在本专利技术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中,所述水泥的强度等级为P.042.5普通娃酸盐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 48MPa,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27%,水泥中招酸三钙C3A矿物组分含量≤7.0%,水泥的比表面积≤380m2/kgo在本专利技术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中,所述天然中砂的细度模数为2.3~2.5,含泥量≤1.0%,表观密度≤2640kg/m3。在本专利技术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中,所述矿渣微粉的等级为S95,流动度比≥105%,28d活性≥100%ο一种泵送浇筑上述LC35混凝土的方法,该方法是将轻质高强LC35陶粒混凝土由泵车泵送到预定的楼板结构上,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检测入泵前LC35混凝土的可泵性,将轻质高强LC35混凝土在I个小时内通过搅拌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在入泵前对LC35混凝土取样以检测可泵性,若其入泵前的流动扩展度在450mm~550mm之间,则符合可泵送性要求,准备泵送; 第二步,泵送润管砂浆,需要润管砂浆的量为整个布置泵管总容量的三分之一体积~二分之一体积之间,这样既能保证LC35混凝土的润滑泵送,又能节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步,立刻马上泵送LC35混凝土,并且连续不停的泵送LC35混凝土至出泵口才方可暂停泵送,此时可以根据需要来移动泵管位置; 第四步,待LC35混凝土浇筑到楼板结构时,依靠LC35混凝土自身的流动性和密实性使轻质陶粒混凝土结构整体密实,并且确保在浇筑过程中不应进行振捣施工,避免人工干扰; 第五步,在LC35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应加强初凝时的抹面,并在终凝前进行压光抹面,以保障LC35混凝土的表面无陶粒漂浮,保证陶粒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能。基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轻质高强可泵性LC35混凝土与现有混凝土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本专利技术的轻质高强LC35混凝土比现有混凝土的容重小,这样可减少结构所受的整体重力,比原有建筑约减轻了 30%,有助于特殊结构要求的受力稳定。2.本专利技术的轻质高强LC35混凝土通过聚羧酸系高性能外加剂和胶凝体系的配制,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解决了轻质高强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的可泵性和施工性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轻质高强LC35混凝土通过制备的页岩陶粒作为粗骨料,合理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使混凝土具有较轻容重的同时,减少陶粒在混凝土泵送过程、浇筑过程、抹面过程的上浮程度,进一步保障了轻质高强LC35结构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轻质、高强和可泵性LC35混凝土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更加深入地了解,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在该LC35混凝土中,组成成分的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 水泥280~330,粉煤灰90~110,矿渣微粉70~90,细度模数为2.3~2.5的天然中砂650~700,陶粒330~370,外加剂5.28~6.24,拌合水170~175。上述陶粒为粒径5mnT25mm连续级配的页岩陶粒,陶粒的堆积密度等级为750 kg/π3~850 kg/m3,筒压强度≤6.5MPa,所述陶粒为强度标号≤40MPa的高强度陶粒,吸水率(8%。上述的外加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具体为由上海麦斯特建工高科技建筑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减水剂,型号为Glenium sky8860,该减水剂的减水率为16%~20%,对混凝土的保坍时间> 3小时,3小时泌水率≤5% ;所述混凝土 28天的平均强度为40MPa,3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中成分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80~330,粉煤灰90~110,矿渣微粉70~90,细度模数为2.3~2.5的天然中砂650~700,陶粒330~370,外加剂5.28~6.24,拌合水170~175;所述陶粒为粒径5mm~25mm连续级配的页岩陶粒,陶粒的堆积密度等级为750 kg/m3~850 kg/m3,筒压强度≥6.5MPa,所述陶粒为强度标号≥40MPa的高强度陶粒,吸水率≤8%;所述的外加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其减水率为16%~20%,对混凝土的保坍时间≥3小时,3小时泌水率≤5%;所述混凝土28天的平均强度为40MPa,3小时内扩展度保持在500mm±50mm,密度为1600 kg/m3~1700 kg/m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大吴德龙沈剑峰臧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