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121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沿烟气流动方向从下至上包括有依次连通的浆液池(2)、吸收区(3)及吸收塔顶部(7),在吸收区(3)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吸收塔入口(1)、喷淋层(4)和机械除雾器(5)。所述机械除雾器(5)和吸收塔顶部(7)之间的区域设有湿式电除雾器(6),在湿式电除雾器(6)的正上方设有喷淋冲洗装置(9),正下方设有冲洗水收集装置(8)。通过在湿式电除雾器下增加冲洗水收集装置,从而克服了采取沉淀极的湿式电除雾器不能内置在冷却塔上部的技术瓶颈;并具有有效利用场地空间,占地面积小;冲流水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
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
技术介绍
近年,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标准日趋严格。受到排放标准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除对烟气中排放的S02、NOx及烟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外,微细烟尘、汞等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污染物的减排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煤烟型的污染物排放限制主要为SO2和烟尘。燃煤电厂发电机组绝大部分都设置了除尘和脱硫装置,其中湿法脱硫工艺占全部脱硫装置的90%左右。湿法脱硫工艺虽具有闻脱硫率、闻可用率等优点,但其存在的固有问题在实际运行中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有:a)GGH(烟气换热器)阻力大、电耗高、易堵塞,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b)无GGH时石膏固体颗粒、水雾飘落造成局部影响,白色烟羽造成景观污染;c)净烟气中SO3对烟囱的低温腐蚀;d)脱硝或氨法脱硫等带来的NH3逃逸问题;e)未来对微细烟尘(PM2.5)、汞的排放限制等。由于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对生产企业、周边群众乃至环保部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困扰。现有烟气脱硫装置大都安装了折流板式机械除雾器,其是利用浆液液滴的惯性力进行分离,当液滴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机械除雾器就失去了分离能力。一般其所能去除的最小粒径为40?50 μ m,粒径小于40 μ m的液滴以及微细粉尘、气溶胶粒子等无法去除。为了解决微细粉尘、气溶胶粒子等粒径小的杂尘分离,通常采用WESP(湿式电除雾器)进行分离。湿式电除雾器通常有塔内布置和塔外布置两种形式,塔外布置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适用于新建机组,对于我国大量已经建成的脱硫装置而言,塔内布置由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而得到广泛应用。塔外布置的湿式电除尘器由于是独立于吸收塔系统的一个单独系统,其大量的冲洗水可单独处置,一般通过设置在除尘器底部的灰斗进行收集,实施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而对于放置在吸收塔顶部的湿式电除雾器而言,大量的冲洗水直接掉落至浆液池,由于烟气所能带走的热量和水分是固定的,势必引起浆液池液位的不断上升,进而吸收塔的水平衡破坏,最终整个系统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通过在湿式电除雾器下增加冲洗水收集装置,从而克服了采取沉淀极的湿式电除雾器不能内置在冷却塔上部的技术瓶颈。具体方案为: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沿烟气流动方向从下至上包括有依次连通的浆液池、吸收区及吸收塔顶部,在吸收区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吸收塔入口、喷淋层和机械除雾器,所述机械除雾器和吸收塔顶部之间的区域设有湿式电除雾器,在湿式电除雾器的正上方设有喷淋冲洗装置,正下方设有冲洗水收集装置。更具体的,所述湿式电除雾器包含有顶部壳体、中部壳体及下部壳体,中部壳体中设有若干组平行布置的沉淀极,每两组沉淀极之间布置有阴极线,每组阴极线与相邻沉淀极的距离保持一致,阴极线通过设置在沉淀极上部的电晕电极装置及下部的重锤限位架进行固定并限位,电晕电极装置中的阴极线通过联接筒II及联接筒I分别与带引线绝缘箱及不带引线绝缘箱相连接。作为冲洗水收集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极为板式。所述的冲洗水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沉淀极正下方的疏水槽以及位于疏水槽下方并和疏水槽连通的排水管,排水管穿出下部壳体并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排尽口I相连通。对于冲洗水收集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疏水槽为U形或带有直段导流的半圆形。作为冲洗水收集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冲洗水收集装置包含有若干组气体通道元件、液体通道元件及与液体通道元件相连通的排水管,排水管穿过湿式电除雾器的下部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排尽口 II相连通。对于冲洗水收集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气体通道元件包括通道基端,每个通道基端的顶部设有防护板,通道基端上开有一定数量的圆孔,通过圆孔将冲洗水收集装置的下部烟气与上部烟气相连通。更优的,所述通道基端为卧式的长方体或立式的圆柱体,各长方体互相平行,各长方体宽度为180?300mm ;相邻的圆柱体连线互相平行,各圆柱体直径为180?300mm。作为立式通道基端的一种布置方式,所述立式的通道基端呈等边三角形端点延伸布置。作为立式通道基端的另一种布置方式,所述立式的通道基端呈正四边形端点延伸布置。更优的,所述防护板为锥形,其顶夹角为50?70°。更优的,所述排尽口 I或排尽口 II收集的废水作为机械除雾器的冲洗水。更优的,所述排尽口 I或排尽口 II收集的废水经加碱中和、过滤后作为喷淋冲洗装置的冲洗水。更具体的,所述喷淋冲洗装置包含有若干组水平平行布置的冲洗水管,每根冲洗水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喷嘴,冲洗水管与吸收塔外的冲洗水接口相连通。更优的,所述沉淀极采用不锈钢、玻璃钢(FRP)、聚丙烯(PP)或聚氯乙烯(PVC)材料制作。更优的,所述气体通道元件采用不锈钢、玻璃钢(FRP)、聚丙烯(PP)或聚氯乙烯(PVC)材料制作。更优的,所述阴极线为φ2-3毫米的镍-铬丝或钢丝。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a)湿式电除雾器顶部设有喷淋冲洗装置,底部设有冲洗水收集装置,将大部分冲洗水收集回用,避免冲洗水向下掉落时与烟气逆流接触造成二次夹带,影响湿式除雾器运行效果,同时可实现冲洗水的回用,故将采用沉淀极的湿式电除雾器集成在吸收塔顶部也不会对吸收塔的液位和水平衡造成影响;b)采用沉淀极,通流截面积大,是管式除雾器的1.2倍左右,本体压降低,约为300Pa ;c)湿式电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顶部,可有效利用场地空间,占地面积小;d)WESP采用水力连续清灰,不会产生二次烟尘飞扬问题,可有效去除酸雾、烟尘等气溶胶微粒,可达到如下性能指标:SO3 酸雾去除率:80% — 95% ;水雾去除率:≥95%;烟尘去除率:≥95%;汞去除率:≥90%;e)废水从冲洗水收集装置的排尽口流出,可直接通过泵导入喷淋层作为机械除雾器的冲洗水;经加碱中和、过滤后也可导入喷淋冲洗装置的吹洗水接口作为湿式电除雾器的冲洗水,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吸收塔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包含第一种冲洗水收集装置的湿式电除雾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疏水槽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疏水槽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包含第二种冲洗水收集装置的湿式电除雾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种冲洗水收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通道基端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图7为本技术第二种冲洗水收集装置的主视示意图(通道基端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图8为本技术第二种冲洗水收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通道基端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第一种布置方式)。图9为本技术第二种冲洗水收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通道基端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第二种布置方式)。图10为本技术第二种冲洗水收集装置的主视示意图(通道基端的第二种实施形式)图11为本技术的喷淋冲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吸收塔工作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收塔入口 ;2_浆液池;3_吸收区;4_喷淋层;5_机械除雾器;6_湿式电除雾器;7_吸收塔顶部;8_冲洗水收集装置;9_喷淋冲洗装置;601-重锤限位架;602-电晕电极装置;603_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沿烟气流动方向从下至上包括有依次连通的浆液池(2)、吸收区(3)及吸收塔顶部(7),在吸收区(3)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吸收塔入口(1)、喷淋层(4)和机械除雾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除雾器(5)和吸收塔顶部(7)之间的区域设有湿式电除雾器(6),在湿式电除雾器(6)的正上方设有喷淋冲洗装置(9),正下方设有冲洗水收集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沿烟气流动方向从下至上包括有依次连通的浆液池(2)、吸收区(3)及吸收塔顶部(7),在吸收区(3)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吸收塔入口(I)、喷淋层(4)和机械除雾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除雾器(5)和吸收塔顶部(7)之间的区域设有湿式电除雾器(6),在湿式电除雾器(6)的正上方设有喷淋冲洗装置(9),正下方设有冲洗水收集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电除雾器(6)包含有顶部壳体(607)、中部壳体(609)及下部壳体(615),中部壳体(609)中设有若干组平行布置的沉淀极(611),每两组沉淀极(611)之间布置有阴极线(610),每组阴极线(610)与相邻沉淀极(611)的距离保持一致,阴极线(610)通过设置在沉淀极(611)上部的电晕电极装置(602)及下部的重锤限位架(601)进行固定并限位,电晕电极装置(602)中的阴极线(610)通过联接筒11(603)及联接筒1(605)分别与带引线绝缘箱(604)及不带引线绝缘箱(608)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器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极(611)为板式,所述的冲洗水收集装置(8)包括设置于每个沉淀极(611)正下方的疏水槽(801)以及位于疏水槽(801)下方并和疏水槽(801)连通的排水管(802),排水管(802)穿出下部壳体(615)并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排尽口 1(80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包含有湿式电除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涛沈凯周长城宋静朱孝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宇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