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元媛专利>正文

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569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包括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通风/排烟风机、火灾探测器、气体浓度探头、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火灾声光报警器、吊顶支撑龙骨、喷射口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吊顶支撑龙骨设在隧道上部,将隧道分隔为通风通道及车行道区域两部分,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设在吊顶支撑龙骨底部,形喷射口设在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底部;通风/排烟风机、火灾探测器及气体浓度探头位于通风通道内;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及火灾声光报警器设在隧道内侧壁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设在隧道外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度集成、安全可靠,高效节能,噪音低,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环控灭火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
技术介绍
目前,隧道的环控及灭火方式有自然通风/排烟和机械通风/排烟方式以及单独设置的灭火系统,将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排出隧道,使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浓度低于规范要求的限值;火灾时将烟气排出隧道,以及人工开启灭火设备手持灭火。自然通风/排烟方式依靠隧道内空气的自然流动以及车辆运行中引起的气流扰动,使隧道内的空气发生置换,稀释隧道内的有害气体。该方式不依靠机械动力,主要优点为节能、造价低、不需维护;缺点为工作不连续,运行效果的稳定性差,主要用于长度较短、运行车辆危险性以及密度较低、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隧道。机械通风/排烟方式依靠风机的机械力,使隧道内的空气发生置换,稀释或排出隧道内的有害气体。该方式依靠机械动力,主要优点为可连续工作、运行的稳定性较高;缺点为不节能、造价较高、需要维护,主要用于长度较长、运行车辆危险性以及密度较高、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隧道。另外,目前所有隧道的环控及灭火方式都存在下列缺点无法克服:1、需要另外单独设置灭火系统,增加成本以及占用大量的有限的隧道空间;2、现有的隧道灭火系统为消火栓和手持式泡沫灭火器,这些设备均需要火灾时人员在火源附近手工操作,据调查大部分火灾时人员均已逃生,无人进行此操作;3、现有的隧道环控方式仅控制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控制隧道内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隧道内的舒适度以及设备的运行均较差,冬季可能出现隧道内持续结冰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克服了现有两种隧道环控及灭火方式的不足,集成了其优点,既具有自然通风/排烟方式节能、造价低、维护少的特点,又具有机械通风/排烟方式可连续工作、运行的稳定性较高的特点,主要是将灭火系统集成到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中,自动依据隧道内的烟气温度喷射灭火,不需人员进行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包括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一对通风/排烟风机、火灾探测器、气体浓度探头、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火灾声光报警器、吊顶支撑龙骨、多个喷射口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横向设置在隧道的上部,将所述的隧道分隔为通风通道及车行道区域两部分,所述的通风通道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的正上方;所述的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的底部,形成变相及灭火吊顶,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的上方,呈矩阵排列,两个相邻的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之间设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的通风通道及车行道区域,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内设有相变及灭火材料,所述的多个喷射口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的底部;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通道内,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关于所述的隧道中线对称;所述的火灾探测器及气体浓度探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壁顶部,位于所述的通风通道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及火灾声光报警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距离所述的隧道地面2米;所述的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火灾探测器、气体浓度探头、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火灾声光报警器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分别与所述的PLC控制器电连接。上述的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其中,所述的多个喷射口正对所述的车行道区域,所述的空气流通通道的宽度为f 2cm ;每个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外壳首尾相连,使所述的相变及灭火吊顶呈格栅状。上述的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其中,所述的相变及灭火材料包括起泡及灭火材料、相变材料及内部分隔,所述的起泡及灭火材料位于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外壳的上部,所述的起泡及灭火材料内装碳酸氢钙晶体及固态灭火起泡剂;所述的相变材料位于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外壳的下部,所述的相变材料内装过水六水氯化钙及其辅助相变材料;所述的内部分隔设置在所述的起泡及灭火材料与所述的相变材料之间。上述的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其中,所述的内部分隔呈薄膜状。上述的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其中,所述的PLC控制器上设有开关键及基本功能显示面板。本技术高度集成、安全可靠,高效节能,成本低,噪音低,自动化程度高,外形美观,经济适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包括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1、一对通风/排烟风机5、火灾探测器6、气体浓度探头7、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8、PLC控制器9、火灾声光报警器10、吊顶支撑龙骨11、多个喷射口 12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16 ;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11横向设置在隧道的上部,将所述的隧道分隔为通风通道3及车行道区域4两部分,所述的通风通道3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4的正上方;所述的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I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11的底部,形成变相及灭火吊顶,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4的上方,呈矩阵排列,两个相邻的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I之间设有空气流通通道2,所述的空气流通通道2连通所述的通风通道3及车行道区域4,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I内设有相变及灭火材料,所述的多个喷射口 12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I的底部;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5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通道3内,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5关于所述的隧道中线对称;所述的火灾探测器6及气体浓度探头7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壁顶部,位于所述的通风通道3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8、PLC控制器9及火灾声光报警器10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4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8距离所述的隧道地面2米;所述的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16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5、火灾探测器6、气体浓度探头7、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8、火灾声光报警器10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16分别与所述的PLC控制器9电连接。请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的多个喷射口 12正对所述的车行道区域4,隧道两边的人员疏散通道上空不设置喷射口 12 ;所述的空气流通通道2的宽度为f 2cm ;每个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外壳I首尾相连,使所述的相变及灭火吊顶呈格栅状。请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的相变及灭火材料包括起泡及灭火材料13、相变材料14及内部分隔15,所述的起泡及灭火材料13位于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外壳I的上部,所述的起泡及灭火材料13内装碳酸氢I丐晶体及固态灭火起泡剂;所述的相变材料14位于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外壳I的下部,所述的相变材料14内装过水六水氯化钙及其辅助相变材料,相变材料14的相变温度为30°C ;所述的内部分隔15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一对通风/排烟风机、火灾探测器、气体浓度探头、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火灾声光报警器、吊顶支撑龙骨、多个喷射口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横向设置在隧道的上部,将所述的隧道分隔为通风通道及车行道区域两部分,所述的通风通道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的正上方;所述的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的底部,形成变相及灭火吊顶,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的上方,呈矩阵排列,两个相邻的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之间设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的通风通道及车行道区域,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内设有相变及灭火材料,所述的多个喷射口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的底部;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通道内,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关于所述的隧道中线对称;所述的火灾探测器及气体浓度探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壁顶部,位于所述的通风通道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及火灾声光报警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距离所述的隧道地面2米;所述的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火灾探测器、气体浓度探头、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火灾声光报警器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分别与所述的PLC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环控灭火一体化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一对通风/排烟风机、火灾探测器、气体浓度探头、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火灾声光报警器、吊顶支撑龙骨、多个喷射口及隧道外温度探测探头;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横向设置在隧道的上部,将所述的隧道分隔为通风通道及车行道区域两部分,所述的通风通道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的正上方;所述的多个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吊顶支撑龙骨的底部,形成变相及灭火吊顶,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的上方,呈矩阵排列,两个相邻的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之间设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的空气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的通风通道及车行道区域,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内设有相变及灭火材料,所述的多个喷射口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条状封装相变及灭火材料壳体的底部;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通道内,所述的一对通风/排烟风机关于所述的隧道中线对称;所述的火灾探测器及气体浓度探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壁顶部,位于所述的通风通道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测探头、PLC控制器及火灾声光报警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隧道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的车行道区域内,所述的隧道内温度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元媛
申请(专利权)人:邓元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