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486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及侧面,所述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对称分布于下端面的两端,所述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对应,所述上端面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半球形中空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开设有拿取部,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贯穿于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皆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使得配重块尤其是多个配重块之间更易于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梯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升降机、压床、原动机的调速轮、各种机器以及设备中实现特定平衡的配重块由铸钢或具有7.6-7.8的粘滞度的铸铁制成,现有的配重块大多为规则的长方体型,若有多个配重块一起叠加使用时,相互之间容易滑动,不易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便于固定。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及侧面,所述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对称分布于下端面的两端,所述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对应,所述上端面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半球形中空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开设有拿取部,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贯穿于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皆垂直。其中,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固定孔的内径。其中,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的固定杆。其中,所述侧面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径与所述固定孔的内径相等。其中,所述固定环与配重块一体铸造成型。其中,所述下端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半球形中空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空间略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体积。其中,所述拿取部为若干个圆形通孔,所述若干个圆形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凸起上。其中,所述圆形通孔的数量为3-5个,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1-2厘米。其中,所述拿取部为长腰孔,所述长腰孔的上边缘上设置有4个弧形凹陷部,所述弧形凹陷部的长度为1-2厘米。其中,所述长腰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长腰孔对称设置于第二凸起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及侧面,所述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对称分布于下端面的两端,所述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对应,所述上端面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半球形中空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开设有拿取部,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贯穿于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皆垂直,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使得配重块尤其是多个配重块之间更易于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俯视图。其中,1-上端面,2-下端面,3-侧面,4-第一凸起,5-第一凹槽,6-第二凸起,7-拿取部,8-第二凹槽,9-固定孔,10-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及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结构图。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包括上端面1、下端面2及侧面3,所述下端面2设置有第一凸起4,所述第一凸起4对称分布于下端面2的两端,所述上端面I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的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4的形状对应,所述上端面I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二凸起6,所述第二凸起6为半球形中空凸起,所述第二凸起6上开设有拿取部7,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贯穿于上端面I和下端面2的固定孔9,所述固定孔9的中轴线与所述上端面I和下端面2皆垂直。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固定孔9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的固定杆。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面3设置有固定环10,所述固定环10的内径与所述固定孔9的内径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10与配重块一体铸造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端面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半球形中空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的空间略大于所述第二凸起6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拿取部7为若干个圆形通孔,所述若干个圆形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凸起6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通孔的数量为3-5个,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1-2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拿取部7为长腰孔,所述长腰孔的上边缘上设置有4个弧形凹陷部,所述弧形凹陷部的长度为1-2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腰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长腰孔对称设置于第二凸起6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结构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法,这些结构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包括上端面(1)、下端面(2)及侧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面(2)设置有第一凸起(4),所述第一凸起(4)对称分布于下端面(2)的两端,所述上端面(1)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的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4)的形状对应,所述上端面(1)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二凸起(6),所述第二凸起(6)为半球形中空凸起,所述第二凸起(6)上开设有拿取部(7),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贯穿于上端面(1)和下端面(2)的固定孔(9),所述固定孔(9)的中轴线与所述上端面(1)和下端面(2)皆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包括上端面(I)、下端面(2)及侧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面(2)设置有第一凸起(4),所述第一凸起(4)对称分布于下端面(2)的两端,所述上端面(I)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的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4)的形状对应,所述上端面(I)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二凸起出),所述第二凸起(6)为半球形中空凸起,所述第二凸起(6)上开设有拿取部(7),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贯穿于上端面(I)和下端面(2)的固定孔(9),所述固定孔(9)的中轴线与所述上端面(I)和下端面(2)皆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固定孔(9)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的固定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3)设置有固定环(10),所述固定环(10)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亿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