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套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装置、成型模具和收料装置,放料装置包括放料架,放料架上有上下两套放料设备,每套放料设备包括设置在放料架前端的料卷架,料卷架中设置有料卷,放料架上设置有放料胶辊及驱动放料胶辊的驱动装置,放料架上还设置有一端与放料架相铰接的两根在同一平面的摆杆,两根摆杆之间设置有若干根下支撑杆,放料架中在下支撑杆相对应的上方位置同样设置有若干根上支撑杆,放料架的后端设置有过渡轮,料卷中的塑料薄膜经过放料胶辊后,呈S型穿设在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之间,最后经过渡轮进入成型模具。其保证了成型工序能连续进行;保证了塑料薄膜可以保持合适的张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生成塑料手套的手套机。
技术介绍
在生产塑料手套的手套机中,前端采用放料装置进行放料,然后采用模具成型,后端进行收料。在模具成型时,放料装置需要停止放料,待成型结束,放料继续进行。为了保证生产的效率,成型工序应尽量连续进行,这就需要要求放料装置在两次成型工序间快速实现放料,并且要保证放料时,塑料薄膜保持合适的张力。目前所使用的手套机中的放料装置很难达到上述的要求。另外,在放料装置中,采用两套放料设备,同时对两卷塑料薄膜进行放料,两片塑料薄膜经放料后由模具压合成型成塑料手套。为了保证所生产的塑料手套的质量,在两片塑料薄膜进行放料时,两片塑料薄膜的边缘必须对齐。目前所使用的手套机很难达到上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成型工序连续进行,又能保证塑料薄膜保持合适的张力的手套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套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装置、成型模具和收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包括一个放料架,放料架上设置有上下两套放料设备,上下两套放料设备的结构相同,每套放料设备包括设置在放料架前端的料卷架,料卷架中设置有料卷,放料架上设置有放料胶辊及驱动放料胶辊的驱动装置,放料架上还设置有一端与放料架相铰接的两根在同一平面的摆杆,两根摆杆之间设置有若干根下支撑杆,放料架中在下支撑杆相对应的上方位置同样设置有若干根上支撑杆,放料架的后端设置有过渡轮,料卷中的塑料薄膜经过放料胶辊后,呈S型穿设在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之间,最后经过渡轮进入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设置在放料架一侧的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牵引机构和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位于前端的主动辊、位于后端的被动辊及设置在主动辊和被动辊之间的输送带组成,输送带上依次设置有模具和抓取机构,所述模具由可相互对合的工作台和上模构成,所述抓取机构由若干个吸盘及驱动吸盘运动的驱动机构构成。所述摆杆的摆动轨迹中设置有上光电开关和下光电开关,上光电开关和下光电开关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控制器控制放料电机的运转速度。所述的驱动装置为设置在放料架上的放料电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放料装置所放出的两片塑料薄膜的边缘对齐的手套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料卷架可沿放料架横向移动,所述放料架上还设置有对边光电开关,对边光电开关设置在塑料薄膜的边缘处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对边光电开关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料卷架与放料架的连接结构为:放料架中设置有横向的滑动轴,料卷架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轴相配合的滑动轴承,滑动轴穿设在滑动轴承中。所述放料架上设置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横向设置,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料卷架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手套机,其通过设置摆杆,实现了储料的功能,从而保证了成型工序能连续进行;并且通过摆杆的摆动位置来控制放料电机的运转速度,从而保证了塑料薄膜可以保持合适的张力,塑料薄膜所受的拉力变小、延伸率少,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其通过对边光电开关监测两片塑料薄膜的边缘是否对齐,并且根据情况来调节两套放料设备的位置,以此来使两片塑料薄膜的边缘保持对齐状态,保证了所生产的塑料手套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料架,2、料卷架,3、料卷,4、放料胶辊,5、放料电机,6、摆杆,7、下支撑杆,8、上支撑杆,9、过渡轮,10、机架,11、牵引机构,12、主动辊,13、被动辊,14、输送带,15、工作台,16、上模,17、吸盘,18、气缸,19、上光电开关,20、下光电开关,21、对边光电开关,22、滑动轴,23、滑动轴承,24、直线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手套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装置、成型模具和收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包括一个放料架1,放料架I上设置有上下两套放料设备,上下两套放料设备的结构相同,每套放料设备包括设置在放料架I前端的料卷架2,料卷架2中设置有料卷3,放料架I上设置有放料胶辊4及驱动放料胶辊4的放料电机5,放料架I上还设置有一端与放料架I相铰接的两根在同一平面的摆杆6,两根摆杆6之间设置有若干根下支撑杆7,放料架I中在下支撑杆7相对应的上方位置同样设置有若干根上支撑杆8,放料架I的后端设置有过渡轮9,料卷3中的塑料薄膜经过放料胶辊4后,呈S型穿设在下支撑杆7和上支撑杆8之间,最后经过渡轮9进入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设置在放料架I 一侧的机架10,机架10上依次设置有牵引机构11和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位于前端的主动辊12、位于后端的被动辊13及设置在主动辊12和被动辊13之间的输送带14组成,输送带14上依次设置有模具和抓取机构,所述模具由可相互对合的工作台15和上模16构成,所述抓取机构由若干个吸盘17及驱动吸盘17运动的气缸18构成。所述摆杆6的摆动轨迹中设置有上光电开关19和下光电开关20,上光电开关19和下光电开关20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控制器控制放料电机5的运转速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卷架2可沿放料架I横向移动,所述放料架I上还设置有对边光电开关21,对边光电开关21设置在塑料薄膜的边缘处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对边光电开关21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放料电机5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料卷架2与放料架I的连接结构为:放料架I中设置有横向的滑动轴22,料卷架2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轴22相配合的滑动轴承23,滑动轴22穿设在滑动轴承23中;放料架I上设置有直线电机24,直线电机24横向设置,直线电机24的活动杆与所述料卷架2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手套机进行工作时,上下两套放料设备同时进行放料动作,以其中一套放料设备为例,放料时,放料电机5运转,从而使得料卷3中的塑料薄膜放卷,料卷3中的塑料薄膜经过放料胶辊4后,呈S型穿设在下支撑杆7和上支撑杆8之间,最后经过渡轮9进入成型模具。在模具成型时,放料设备需要停止放料,待成型结束,成型模具进行下一次成型工序,此时穿设在下支撑杆7和上支撑杆8之间的塑料薄膜在设置在成型模具前端的牵引设备牵引下快速向前移动一个工位,使得位于放料胶辊4与过渡轮9之间的塑料薄膜的长度缩短,从而使摆杆6向上摆动,此时上光电开关19受到触发,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放料电机5快速运转,实现快速放料,随着放料的进行,摆杆6逐步向下回摆,待摆杆6回摆至下光电开关20处,下光电开关20受到触发,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放料电机5停止运转,等待下一个工序的进行,如此往复,实现放料。在放料架I进行放料时,两卷塑料薄膜卷同时进行放料,所放出的两片塑料薄膜经过对边光电开关21时,对边光电开关21对两片塑料薄膜的边缘进行监测,当两片塑料薄膜的边缘不对齐时,对边光电开关21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出现偏差的料卷架移动,料卷架移动时,通过直线电机24的活动杆的伸缩,使得料卷架沿着滑动轴22横向移动,从而实现纠偏,以此来使两片塑料薄膜的边缘保持对齐状态,保证了所生产的塑料手套的质量。放料后的两层塑料薄膜经牵引机构11牵引后,随着输送带14进入模具,经模具压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套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装置、成型模具和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装置包括一个放料架,放料架上设置有上下两套放料设备,上下两套放料设备的结构相同,每套放料设备包括设置在放料架前端的料卷架,料卷架中设置有料卷,放料架上设置有放料胶辊及驱动放料胶辊的驱动装置,放料架上还设置有一端与放料架相铰接的两根在同一平面的摆杆,两根摆杆之间设置有若干根下支撑杆,放料架中在下支撑杆相对应的上方位置同样设置有若干根上支撑杆,放料架的后端设置有过渡轮,料卷中的塑料薄膜经过放料胶辊后,呈S型穿设在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之间,最后经过渡轮进入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设置在放料架一侧的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牵引机构和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位于前端的主动辊、位于后端的被动辊及设置在主动辊和被动辊之间的输送带组成,输送带上依次设置有模具和抓取机构,所述模具由可相互对合的工作台和上模构成,所述抓取机构由若干个吸盘及驱动吸盘运动的驱动机构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放料装置、成型模具和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装置包括一个放料架,放料架上设置有上下两套放料设备,上下两套放料设备的结构相同,每套放料设备包括设置在放料架前端的料卷架,料卷架中设置有料卷,放料架上设置有放料胶辊及驱动放料胶辊的驱动装置,放料架上还设置有一端与放料架相铰接的两根在同一平面的摆杆,两根摆杆之间设置有若干根下支撑杆,放料架中在下支撑杆相对应的上方位置同样设置有若干根上支撑杆,放料架的后端设置有过渡轮,料卷中的塑料薄膜经过放料胶辊后,呈S型穿设在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之间,最后经过渡轮进入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设置在放料架一侧的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牵引机构和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由位于前端的主动辊、位于后端的被动辊及设置在主动辊和被动辊之间的输送带组成,输送带上依次设置有模具和抓取机构,所述模具由可相互对合的工作台和上模构成,所述抓取机构由若干个吸盘及驱动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仁明,刘晓东,吴东,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先锋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