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成功专利>正文

井架上台面摆放立柱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035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44
一种井架上台面摆放立柱机器人,包括井架上台面、立柱、机械手、前水平伺服连杆、机器人前臂、液压缸、伺服连接板、连接轴、摆控连接板、摆控连杆、后水平伺服连杆、前支撑臂、前连接板、后连接板、驱动装置、轨道驱动总成、滑轨,机械手、液压缸由驱动装置通过液压管线提供液压,机械手抓放立柱,驱动装置可以带动轨道驱动总成在滑轨上移动,从而带动机械手、立柱移动,能将立柱从井口摆放到设定位置,也可以将立柱从设定位置取出运移到井口,因而不需要设计大结构的机器人也能满足立柱多的井的作业要求,钻修井平台只需要配套小结构的机器人,机器人占用平台面积小,工人作业空间大,工作方便,安全性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架上台面摆放立柱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型属于油田钻修井现场用的装备,是一种井架上台面摆放立柱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油田钻修井过程中,要进行起下立柱工作(三根钻杆或三根油管连为一体称立柱),就是把立柱从井内提出来后将立柱分段移至到立柱盒,下入立柱时将立柱从立柱盒移动到井口。因此,推移立柱是钻修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工作。由于推移立柱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技术人员研制了机械装置代替人工操作。但目前安装在钻修井平台上的机器人是固定不动的,而每口井使用的立柱多,立柱盒也大,机器人固定不动,要能将立柱放入大型立柱盒的边缘处,只有加大机器人的尺寸,使机器人的机械臂加长,才能将立柱送入到大型立柱盒的边缘。加大机器人的尺寸后,使整套装置的结构庞大,占用钻修井平台面积大,一方面使用不方便,钻修井工人活动范围被占用,安全性变差;另一方面由于结构庞大,材料用量增加,增加制造费用;再一方面没有适合井架上台面的机器人,高空摆放立柱作业仍然需要人工完成,作业安全隐患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井架上台面摆放立柱机器人,可以在井架上台面上带着立柱移动,使其不用设计大型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架上台面摆放立柱机器人,包括井架上台面(1)、钻杆(2)、机械手(3)、前水平伺服连杆(4)、机器人前臂(5)、液压缸(6)、伺服连接板(7)、连接轴(8)、摆控连接板(9)、摆控连杆(10)、后水平伺服连杆(11)、前支撑臂(12)、前连接板(13)、后连接板(14)、驱动装置(15)、轨道驱动总成(16)、滑轨(17),其特征是:前连接板(13)、后连接板(14)固定在驱动装置(15)上,前支撑臂(12)的尾端与前连接板(13)的中部铰式连接,摆控连杆(10)的尾端与前连接板(13)的顶部铰式连接,后水平伺服连杆(11)的尾端与后连接板(14)的顶部铰式连接,机器人前臂(5)的尾端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架上台面摆放立柱机器人,包括井架上台面(I)、钻杆(2)、机械手(3)、前水平伺服连杆(4)、机器人前臂(5)、液压缸(6)、伺服连接板(7)、连接轴(8)、摆控连接板(9)、摆控连杆(10)、后水平伺服连杆(11)、前支撑臂(12)、前连接板(13)、后连接板(14)、驱动装置(15)、轨道驱动总成(16)、滑轨(17),其特征是:前连接板(13)、后连接板(14)固定在驱动装置(15)上,前支撑臂(12)的尾端与前连接板(13)的中部铰式连接,摆控连杆(10)的尾端与前连接板(13)的顶部铰式连接,后水平伺服连杆(11)的尾端与后连接板(14)的顶部铰式连接,机器人前臂(5)的尾端与摆控连接板(9)连接,伺服连接板(7)、摆控连接板(9)、前支撑臂(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功
申请(专利权)人:张成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