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镜头,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在已知的技术中,例如日本专利JP2005-345714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6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当移动第二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时即可达到改变变焦镜头焦距。另一个日本专利JP2008-304708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5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又另一个日本专利JP2011-232543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5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当至少移动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时即可达到改变变焦镜头焦距。上述三个已知技术所揭露的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皆小于16倍。然而人们对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要求愈来愈高,16倍的变焦倍率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果采用上述三种已知技术,是无法设计出变焦倍率达到24倍左右且兼顾到小型化与良好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该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该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该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六透镜群;其中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fw/f6|<0.15;其中,fw为该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26 TW 102106640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该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该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该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六透镜群;其中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fw/f6|<0.15;其中,fw为该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该第一透镜群与该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该第二透镜群与该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该第三透镜群与该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该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群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黏合,该第七透镜具有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栉田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