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滤芯器,包括滤芯器框架、上盖和滤芯,所述上盖上具有上盖开口部,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下方具有框架开口部,所述滤芯容置于所述滤芯器框架内,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滤芯器框架上。其结构简单、耐用、易更换、安装方便、空气流通更顺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滤芯器
本技术涉及滤芯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滤芯器。
技术介绍
空气滤芯器多为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其基本由壳体和滤芯组成。现有的空气滤芯器,需要在壳体上方和下方设置许多固定条才能将滤芯固定在壳体内。由于其特殊结构,现有的空气滤芯器内的滤芯仅为平板型,其净化面积小、空气流通不顺畅,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不利于维修拆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空气流通顺畅、安装方便的空气滤芯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气滤芯器,包括滤芯器框架、上盖和滤芯,所述上盖上具有上盖开口部,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下方具有框架开口部,所述滤芯容置于所述滤芯器框架内,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滤芯器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包括呈波浪形设置的滤芯主体和两块固定板,所述滤芯主体上具有波峰波谷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所述固定板上,呈波浪形设置的所述滤芯主体上的两个末端分别具有朝下沿伸的滤芯主体折边,所述滤芯主体折边与所述固定板相垂直设置,所述滤芯器框架的底部相对的两侧朝上沿伸有滤芯挡板,每块所述滤芯挡板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部,两块所述滤芯挡板的同侧端部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垂直设置,所述滤芯主体折边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器框架的四个角部呈圆弧设置,在每块所述滤芯挡板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设置有框架挡板,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在所述框架挡板与所述滤芯挡板之间。进一步地,每条所述框架挡板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内设置至少一条有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开口部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上盖卡件,所述上盖卡件包括上盖卡件连接部和上盖卡件卡接部,所述上盖卡件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盖开口部的一侦U,并水平朝向所述上盖开口部内侧延伸,所述上盖卡件卡接部的上端连接在所述上盖卡件连接部上,其下端向下垂直延伸并卡合在所述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开口部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框架卡件,所述框架卡件包括框架卡件连接部和框架卡件卡接部,所述框架卡件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框架开口部的一侦牝并水平朝向所述框架开口部内侧延伸,所述框架卡件卡接部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框架卡件连接部上,其上端向上垂直延伸并卡合在所述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内侧凹陷形成有多个卡口部,所述滤芯器框架的外周沿伸形成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卡口部相应配合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配合在所述卡口部内。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一侧凹陷形成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包括上档边和下挡边,所述上档边和所述下挡边分别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一体成型,所述上档边、所述下挡边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形成有用于使用者握持的握持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外周设置有上部密封圈,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下部外周设置有下部密封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滤芯容置在滤芯器框架内,并通过上盖将滤芯固定在滤芯器框架内,在上盖上设置用于空气流通的上盖开口部,在滤芯器框架的下方设置用于空气流通的框架开口部,在开口部上无需设置固定条,可以使得空气流畅地顺次经过上盖开口部、滤芯、框架开口部流出,完成过滤。通过在滤芯器框架下方设置滤芯挡板,滤芯挡板与滤芯器框架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部,两块滤芯挡板的同侧端部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部,将滤芯折边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内,将固定板安装在第二安装部内,可以实现将波浪形滤芯安装在滤芯器框架内而无需在开口部上设置固定条。通过设置框架挡板,可以使得长方形或方形的波浪形滤芯安装在具有圆弧的滤芯器框架内,无需重新开模,节省了资源。通过设置把手部,并 将把手部的上下挡边与框架一体成型,增强了把手部的坚固性,使其耐用不易损坏。通过设置卡口部和凸起部,并将凸起部配合在卡口部内,可以使得上盖与滤芯器框架连接更稳固。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该空气滤芯器的整体强度,避免其损坏。[0021 ] 通过设置上盖卡件和框架卡件可以更好地将滤芯安装固定在滤芯器框架内。由此,本技术提供的空气滤芯器,其结构简单、耐用、易更换、安装方便、空气流通更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滤芯器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空气滤芯器中的滤芯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空气滤芯器中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滤芯中的滤芯主体部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空气滤芯器中的上盖的反面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空气滤芯器上的把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上盖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框架卡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00-空气滤芯器;1-滤芯器框架;11-框架边;12-框架挡板;13-滤芯挡板;14-把手部;15-凸起部;16-框架卡件;17-下部密封圈;18-框架开口部;19-框架底板;111-第二加强筋;112-第一加强筋;113-第二安装部;123-第一安装部;141-握持空间;142-上档边;143-下挡边;161-框架卡件连接部;162-框架卡件卡接部;2_滤芯;21-滤芯主体;22-固定板;211-滤芯主体折边;212-波峰;213-波谷;3_ 上盖;31-上盖顶板;32-上盖侧边;33-上盖开口部;311-上盖卡件;312-上盖卡件连接部;313-上盖卡件卡接部;321-卡口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空气滤芯器主要用于汽车空调上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滤芯器100,包括滤芯器框架1、上盖3和滤芯2,上盖3上具有上盖开口部33,滤芯器框架I的下方具有框架开口部18,上述滤芯2容置于滤芯器框架I内,上盖3扣合在滤芯器框架I上。该空气滤芯器100由滤芯器框架1、上盖3和滤芯2组成,滤芯2安装在滤芯器框架I内,上盖3扣合在滤芯器框架I的顶部,以将滤芯2配置在滤芯器框架I内。在上盖3上设置有上盖开口部33,在滤芯器框架I的底部开设有框架开口部18,在使用时,空气顺次经过上盖开口部33、滤芯2和框架开口部18顺畅流通。因通过将滤芯2容置于滤芯器框架I内,无需在上述上盖开口部33和框架开口部18中再设置固定条,使得空气流通更加顺畅,提高了净化效率。较佳地,如图1-4所示,上述滤芯2包括呈波浪形设置的滤芯主体21和两块固定板22,该滤芯主体21上具有波峰212、波谷213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固定板22上,呈波浪形设置的滤芯主体21上的两个末端分别具有朝下沿伸的滤芯主体折边211,该滤芯主体折边211与固定板22相垂直设置。滤芯器框架I的底部相对的两侧朝上沿伸有滤芯挡板13,每块滤芯挡板13与滤芯器框架I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部123,两块滤芯挡板13的同侧端部与滤芯器框架I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部113,该第一安装部123与第二安装部113相垂直设置,上述滤芯主体折边211安装在第一安装部123内,固定板22安装在第二安装部113内。即,该滤芯2包括滤芯主体21和两块固定板22。滤芯主体21呈波浪形设置,增加了滤芯2与空气相接触的面积,以提高净化面积。滤芯主体21具有波峰212和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滤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器框架、上盖和滤芯,所述上盖上具有上盖开口部,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下方具有框架开口部, 所述滤芯容置于所述滤芯器框架内,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滤芯器框架上,所述上盖的外周设置有上部密封圈,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下部外周设置有下部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器框架、上盖和滤芯,所述上盖上具有上盖开口部,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下方具有框架开口部, 所述滤芯容置于所述滤芯器框架内,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滤芯器框架上,所述上盖的外周设置有上部密封圈,所述滤芯器框架的下部外周设置有下部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滤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呈波浪形设置的滤芯主体和两块固定板,所述滤芯主体上具有波峰波谷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所述固定板上,呈波浪形设置的所述滤芯主体上的两个末端分别具有朝下沿伸的滤芯主体折边,所述滤芯主体折边与所述固定板相垂直设置, 所述滤芯器框架的底部相对的两侧朝上沿伸有滤芯挡板,每块所述滤芯挡板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部,两块所述滤芯挡板的同侧端部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垂直设置, 所述滤芯主体折边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 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滤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器框架的四个角部呈圆弧设置,在每块所述滤芯挡板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设置有框架挡板,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在所述框架挡板与所述滤芯挡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滤芯器,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框架挡板与所述滤芯器框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海莎过滤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