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886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包括炉体、炉腔以及炉盖,炉体为一体式圆筒结构,炉体上端开口且底端封闭,炉腔置于炉体内部,炉盖盖在炉腔上并与炉腔锁紧配合,其中,炉体从外至内依次为壳体、至少一层保温层和加热层,加热层为数个上下间隔设置、沿炉体内壁水平绕设的加热条组合而成,每个加热条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固定支架与壳体内壁固定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碳氮共渗炉的炉体中采用上下间断设置的加热层,可以进行分区加热,以便将炉体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温度的均匀性,以使热处理后的工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使产品的质量保持一致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机械零件通过表面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进行改性,可增加机械零件表层的含碳量和形成一定的碳浓度和梯度,而内部仍然保持原有成分,它可以使渗过的工件表面获得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咬合性。井式碳氮共渗炉作为机械零件碳氮共渗淬火常用的设备中的一种,具有一次性装炉量大、运行成本低的优势,特别适合用于大中型零件的热处理。但是目前的井式碳氮共渗炉中,炉体升温过快或者炉体的上、中、下各处温度的温差过大,可能导致工件各部位碳氮渗层深度不一,无法保证碳氮渗层的高质量和一致性,影响热处理的效果。另外由于炉体与炉盖密封不严,容易导致热量散失,浪费能源,同时影响渗碳氮工艺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炉体工作温度均匀且密封性好的井式碳氮共渗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包括炉体、炉腔以及炉盖,炉体为一体式圆筒结构,炉体上端开口且底端封闭,炉腔置于炉体内部,炉盖盖在炉腔上并与炉腔锁紧配合,其中,炉体从外至内依次为壳体、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包括炉体(1)、炉腔(2)以及炉盖(3),所述的炉体(1)为一体式圆筒结构,所述的炉体(1)上端开口且底端封闭,所述的炉腔(2)置于炉体(1)内部,所述的炉盖(3)盖在炉腔(2)上并与炉腔(2)锁紧配合,其特征是:所述的炉体(1)从外至内依次为壳体(11)、至少一层保温层(12)和加热层(13),所述的加热层(13)为数个上下间隔设置、沿炉体(1)内壁水平绕设的加热条(13a)组合而成,每个所述的加热条(13a)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固定支架(14)与壳体(11)内壁固定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包括炉体(I)、炉腔(2)以及炉盖(3),所述的炉体(I)为一体式圆筒结构,所述的炉体(I)上端开口且底端封闭,所述的炉腔(2)置于炉体(I)内部,所述的炉盖(3)盖在炉腔(2)上并与炉腔(2)锁紧配合,其特征是:所述的炉体(I)从外至内依次为壳体(11)、至少一层保温层(12)和加热层(13),所述的加热层(13)为数个上下间隔设置、沿炉体(I)内壁水平绕设的加热条(13a)组合而成,每个所述的加热条(13a)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固定支架(14)与壳体(11)内壁固定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条(13a)与固定支架(14)之间通过紧固件(1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炉体(I)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环形凸块(16),所述的环形凸块(16)靠炉体(I)内部的一侧设有与炉体(I)内壁平齐的环型腔(16a),所述的环型腔(16a)内填充有绝缘密封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式碳氮共渗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炉腔(2)与炉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科惠节梁恩胜孙长飞彭康明潘汝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刘文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